難以忘記的青春模樣│攀枝花老工人文化宮

說起當年攀枝花下班以後的“娛樂高地”,老工人文化宮絕對是名副其實的一個地方。這座當年位於市中心炳草崗的建築,圍繞著它的四周,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難以忘記的青春模樣│攀枝花老工人文化宮

1987年建成的老工人文化宮,位於原新華街和人民街交叉口(現在的曼哈頓位置),主樓為高7層的全框架結構,平面佈置仿“工”字型,意在表達工人之家。主樓前方設有小廣場,廣場下是寬大梯道。

主樓內部有方形中庭,圍繞中庭的各層迴廊既是疏散通道又是供人們休息的過渡空間。主樓前後兩端為活動室,外設大玻璃窗,因而室內採光極好。

在主樓之後還設有為排架、網架結構的講演廳。

圍繞著主樓和講演廳周圍佈置有涼廊和花廊,配栽著各種綠植,環境相當優美。

如果你從渡口橋方向進入炳草崗,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雄魂有氣魄的建築,它猶如一個橋頭堡一般聳立在繁華炳草崗的一端,傲視八方。

難以忘記的青春模樣│攀枝花老工人文化宮

作為那時週末的幾個熱門備選地之一,許多攀枝花人朋友、同事、家人聚會都喜歡在這裡。它臨近的人民街一側有多家老火鍋、串串、冷淡杯、燒烤、火鍋魚等等當時在攀枝花市面上流行的美食,特別還有我們全家都鍾情,也數不清吃了多少回的一家“重慶燒雞公”店。

飯後的娛樂不是唱歌、蹦迪,就是想靜靜的去洗腳,那時周圍也有很多家,大的小的,各種規模各種檔次都有。在老工人文化宮地盤內,靠新華街一側,還有一家挨著一家的一整排的KTV,規模不大,音響效果還行,但價格便宜,所以很多人願意選擇這裡唱歌,特別是一到週末那裡家家爆滿。

工人文化宮的小廣場上還有香菸、飲料、啤酒、燒烤,冷淡杯和其他冰粉、涼麵之類的小吃食售賣,不想跑遠的就近可以補給,以備一夜狂歡。

那時老工人文化宮相臨的兩條公路上,晚上停滿了待客的出租車,隨著進進出出的人群,來來往往,真的一派燈紅酒綠,歌舞昇平之感。

那時的我們雖常常在那裡迷離了雙眼,但也許這就是青春本該有的模樣吧。

難以忘記的青春模樣│攀枝花老工人文化宮

後來又建起了遊樂場,這裡一到週末白天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工人文化宮就更加熱鬧了。

這座本該是工會組織職工開展文化活動,提高職工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我卻從沒有機會以這種身份進來過。說到在裡面的文化活動,倒是自費參加過健身,那是後來工人文化宮外租開辦的健身房,不過一健完身後,擋不住周圍美食侵略,多的肉都長出來了,也就是圖個新鮮感。

總之,該在工人文化宮裡作為一個工人階級乾的事沒機會幹過,全是開展自娛自樂活動了。

但那時的老工人文化宮正是興盛時,而我們一幫人正青春年少,所以那裡給我人生留下太多美好記憶,如今回味起來也是快樂悠長。

難以忘記的青春模樣│攀枝花老工人文化宮

後來,老工人文化宮實施整體搬遷、異地重建於如今攀大南門對面。規模比以前大了,裝修更豪華了,我卻再也沒進去過,只是偶爾在樓下仰視了一番,就興趣缺缺的離開了,不知為什麼,說不清道不明,也許那份“文化宮情結”已深深紮根在那個早已消失的老地方,無法被取代吧!

曾經老工人文化宮熟悉的事物都消失了,那家燒雞公店也堅持了很久,終於不見了,但它記錄了我太多美好青春印跡。

那些曾一起在那裡“晃過”的人啊!如今好多已多年未曾聯繫,有些離開了攀枝花這個從小長大的城市,如同消失的老工人文化宮,從此消失在我的生活裡。

但攀枝花的老工人文化宮啊,我終究還是不能把它忘記,因為它老去的樣子曾經是我青春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