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1951年9月底,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為了繼續以軍事進攻施加壓力,從而爭取在軍事分界線問題上的主動地位,發動了秋季攻勢。截止10月7日,美軍在西線,攻佔了志願軍47軍防禦方向上的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343高地、346. 6高地等要點。其中346.6高地是志願軍驛谷川以東防禦地帶上海拔較高的重要陣地之一,失守之後,光大岱、弘尾洞、上下浦坊一線陣地即面臨著較大的威脅。

為了解除這一威脅,志願軍決定進行反攻。47軍140師418團3營配屬1營2連,奉命於1951年10月8日在上級強大火力(火箭炮2個營,炮彈702發;山、野、榴炮40門,炮彈1200發;團以下火炮直接支援步兵衝擊)支援下,攻殲346.6高地守敵。

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8日黃昏,3營由當歸洞出發,20時到達距離346.6高地西約500米處的進攻出發地區,等待火箭炮射擊信號(上級規定以火箭炮射擊作為進攻發起信號)。但是火箭炮沒有按照協同計劃準時開火,延遲至23時30分才開始射擊,7連聽到炮聲立即開始進攻,以2個排同時向美軍發起衝擊,粉碎了敵人的節節頑強抵抗,順利地連續奪下346.6高地主峰西南的5個山頭。

前面部隊進展十分順利,但是代理營參謀長(由7連連長劉風臣臨時代理)的指揮位置卻距離一線太遠,沒有能夠確實掌握前線情況,他誤認為主峰已奪下,並以此報告了營長。營當即根據參謀長的報告,派8連2、3排投人戰鬥,鞏固陣地(在2、3排投入戰鬥之前,營已令8連1排和2連1個排先後去送彈藥。8連1排由於副連長負傷,排長猶豫畏縮,摸錯方向,跑到驛谷川以西,未完成任務)。

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天亮後,7連才發覺已經攻下的5個山頭不是主峰。到9日7時,準備組織7、8、2連繼續奪取主峰時,美軍的增援部隊已經趕到,3營被迫轉為防禦。9連到達進攻出發地區後,由於爆破班班長高洪海畏懼戰鬥,以衝鋒槍自殺,造成2排發生混亂,在向後撤退時大聲喧譁,被美軍發覺,敵人隨即向該連集結地域猛烈炮擊。正值2排混亂的時候,火箭炮開始射擊,3排兩次向副連長報告(連長已負傷),但副連長不但不按規定信號及時組織衝擊,反而命令到:“誰衝擊就槍斃誰!”

9連副連長的錯誤命令致使全連在進攻出發地區停留過久,在敵人的炮擊之下傷亡很大。7連發起攻擊很久之後,營派通信員催促並吹衝鋒號,9連指導員才率部隊發起衝擊,指導員在戰鬥中負傷後,副連長畏縮怕死,蹲在防炮洞裡放棄責任,使得全連失去指揮。因此,9連除了個別班、組堅決敢地參加了7連戰鬥外,其餘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戰鬥延續至9日9時,3營全部(包括2連在內)轉入防禦,以鞏固既得陣地。但當時營指揮所未能及時向前推進,離部隊很遠,也沒有明確各連的任務,以及劃分各連的防禦地域,加上3營與2連全部在一起,部隊秩序較為混亂。11時,營教導員由指揮所來到7連,除了對7、9連進行整頓外,對於營應該如何防禦、各連的任務、防禦地域並未明確。美軍經過志願軍一夜的攻擊和炮擊,至9日12時以前,沒有實施反擊,敵情較為穩定。教導員也因此麻痺大意,沒有估計情可能的發展,遂於13時30分返回營指揮所。

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就在教導員返回後僅僅過了半個小時,美軍以1個營的兵力,在坦克3輛、飛機4架的掩護下,從346.6高地分兩路發起反撲,連續進行了5次衝擊,均被頑強擊退。最後美軍集中全力猛攻,此時,志願軍所奪取的第5個山頭被敵人佔領,但是7連戰士騰貴橋仍然堅守陣地,並乘敵立足未穩,將爆破筒拉火後衝入敵群,斃傷敵十餘名,壯烈地與敵人同歸於盡。7連指導員李延年以及2連副連長王林即組織部隊收集彈藥,及時指揮2連3班實施反衝擊,

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7連指導員李延年

激戰之際,營機炮連長王才脫離陣地,到後方找到營代理參謀長報告陣地失守情況,而代理參謀長劉風臣由於指揮所距前沿很遠,不瞭解真實情況,未經核實即盲目下令撤退。他也不管部隊,自己帶著步談機一直跑到營救護所,等到團將他叫到指揮所報告情況時,他說:“3營打到底了,陣地已丟。”這個時候已經是9日黃昏,團於是決定派2連1個排秘密地到山上搶運傷員,收拾武器。

2連1個排到達7連時,7連指導員、2連副連長及機炮連連長正在陣地內研究情況,並協商第二天的作戰計劃,接到撤退命令後,遂於20時將部隊撤了下來。但在撤退時,又把最前面的10餘人忘記了,導致他們不知道部隊撤退,一直堅守到10日10時,最後只剩了幾個人撤下來。

爆破班長用衝鋒槍自殺,副連長不準戰士衝鋒,參謀長下令撤退

這一仗,418團3營未能完成奪回346.6高地的預定任務,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首先是指揮失誤。營指揮所的位置過於靠後,不能親自觀察戰鬥進展情況和實施不間斷地指揮,造成指揮不當和頻頻失誤:7連發起攻擊後,未適時指揮9連攻擊,協同7連突入敵陣地向縱深發展,致使9連停留在進攻出發地域遭敵炮火襲擊;誤認為主峰已經拿下,未能組織部隊繼續攻擊,貽誤了戰機;被迫轉入防禦後,調整部署不力,對各連的防禦地域、任務未作明確,致使全營擁擠在一起,發生混亂;在敵人反攻後,誤信機炮連長虛報情況,認為陣地已丟,盲目下達撤退命令,放棄戰鬥。

其次是作風不硬。少數幹部戰士有畏敵怯戰心理,給戰鬥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如8連1排長猶豫畏縮摸錯方向;9連副連長蹲在防炮洞不敢露頭,脫離部隊,使全連失去指揮;機炮連連長擅自脫離陣地,謊報情況;9連2排爆破班高洪海畏敵自殺等等。勇敢戰鬥是我軍優良的傳統和作風,畏敵怯戰就談不上戰鬥的勝利!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