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百福庵乾坤洞85年前的回眸


青島百福庵乾坤洞85年前的回眸

百福庵,初名“百佛庵”,系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嶗山支脈的鐵騎山南峰“石城頂”之陽,背山面澗,松竹環繞,環境清幽。

百福庵始建於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初為佛寺,建設格局無考。庵分前後二院二殿,前為倒座殿,內祀菩薩;中殿穿堂,祀“三官”;後殿為硬山式,高約六七米,重梁起架,出簷,四柱石撐頂上飾雀替,內祀玉皇大帝。白堊塗壁,彩繪壁畫,青磚鋪地,外觀氣勢宏偉。其時,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廟會,善男信女趕會人眾,香火極盛。清初,龍門派蔣清山(雲石)道人曾從即墨馬山到此並停留,他與萊陽孫篤先、流亭胡嶧陽吟詩作賦,研習周易,而並稱為鐵騎山“三神仙”。後來,明崇禎帝養豔姬、藺婉玉二妃亦逃難至此,她們將宮廷音樂引入道教音樂,編出著名的道教外山派迎風樂——《六問青天》《離恨天》等。

青島百福庵乾坤洞85年前的回眸

上面左圖為現在的庵內洞窟,流亭劉世潔老師命名其為“乾坤洞”,《嶗山志》載,“上立小塔,高數尺,旁絕壁之上生一古柏,頗具仙姿”。而右圖為民國二十四年(1934年)乾坤洞照片,我們可以睹見七級小塔於其上,塔由石頭堆砌形成,遠看似釋伽牟尼佛首。並見旁有側柏一株,不假土壤而生,頗具仙風道骨。

真乃幸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