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不仅可以使人明了兴衰更替的变化原因,还对当今时代的居安思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明清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封建朝代,其领土构成和地缘关系对现在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明朝国土面积不如清朝的大,但其地缘威胁和历史发展状况与清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为此我们以明朝为例,就明朝所面临的地缘挑战展开分析。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明朝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曾经说过“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阳明先生所指的四处地点分别是: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蓟州(今河北蓟州),辽东(今辽宁省大部)。由于明朝大部分时间定都北京,这四处地方对于明朝通知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不久之后出师北伐,统一中原大部,将蒙古人赶回了大漠之中。元朝的皇室被赶走了,但并没有被消灭。相对于大明王朝,蒙古人始终是朱家天下的心头大患,时不时南下抢劫、杀人放火之类的,这让明朝很头疼。永乐皇帝登基之后,逐渐将都城迁到北京,达到”天子守国门“的效果。出于地理位置接近,对蒙古部落的打击更加方便,这样做也造成了另一个隐患:在无法保证后代都像自己一样勇猛,后代就处于危险之中。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率军讨伐蒙古瓦剌部,计划从大同(距离蒙古边境很近)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得到瓦剌已经准备好的消息之后,明英宗改变行军路线计划从居庸关回京,就在回京途中遭遇瓦剌伏击,明军大败,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大同、宣府接连失守。明朝北部边防被撕裂,瓦剌太师也先带着肉票朱祁镇向明朝敲诈勒索,北京保卫战爆发。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大明朝第一次亡国危机起自土木之变,这也验证了大同、宣府、蓟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如果守不住,大明的天子之都就岌岌可危了。至于辽东,则是明朝的梦魇。自古以来,辽东地区就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让中原王朝很是不安。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占据辽东进而南下入主中原,宋朝时辽东地区先是辽国人占据继而更换金国人主宰,对中原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明朝立国之后,辽东地区出于几个明朝强势皇帝的引导,倒也服从管理。但自万历皇帝怠政之后,辽东地区的李成梁纵容了女真人努尔哈赤的崛起,逐步统一辽东,在李成梁死后没几年即宣布反叛明朝,萨尔浒一战大败明军,明朝的丧钟就此敲响。此后,多数猛人牛人收复辽东,因为各种原因,都遭到失败。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过宁远,带兵直达北京城、在蓟州、通州、遵化等地与明军交战,制造了己巳之变,导致崇祯皇帝自断臂膀,杀掉袁崇焕,辽东局势进一步恶化,直到1644明朝大一统的终结。

明朝有四处险要之地,若失守国家必亡,准确应验,现在仍值得借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明朝盛世转折始自大同、宣府等地的失陷,衰亡自辽东的失手、蓟州的交战。二百多年后,宣府、大同、蓟州等地略显安稳,辽东却让清朝痛不欲生。此地清军与日军交战,节节败退,导致日军长驱直入,酿成了著名的旅顺大屠杀,清政府被迫与日本媾和,签订卖国条约。又过了三十多年,还是在辽东,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辽东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都是重中之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除了以上四地,中国的险要位置还有很多,以后再与大家细细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