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落花》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評析?

心雨165325473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生於公元813年,此時李唐王朝已經開始逐漸沒落。

李商隱與李唐王室血脈相連,是西涼武暠王的後代,是李姓皇族的分支一脈。他在思念妻兒的一首詩《楊本勝說於長安見小男阿袞》中寫到——“寄人龍種瘦,失母鳳雛痴”。“龍種”和“鳳雛”指的就是他出身高貴,有皇室血統。

然而李商隱從他祖父到他三代孤貧,沒有得到皇族一脈的恩蔭。李商隱九歲時父親去世,隨母還鄉。回到河南老家,過著艱苦清貧的生活,他在《祭裴氏姊文》一詩中寫道——“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人”。

舉凡 中國的文人士子,天生就要走一條“學而優則仕”的道路。李商隱在十七歲時,通過“行卷”就是把自己的文章拿給別人傳閱,是唐朝特有的一種文人入幕的方式。通過,李商隱“行卷”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因此被招為巡官。

晚期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宦官勢力開始坐大,他們操縱著皇帝的生殺立廢大權。當時的唐朝外有潘鎮跋扈,內有大臣黨爭。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隱不能倖免的捲入黨爭的政治漩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落花》這首詩歌是李商隱在22歲時,服母喪閒期間,在永樂,今天山西的芮城這個地方賦閒而居寫成的。全詩如下: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直譯過來,黃昏時分,高閣上的遊客紛紛離去,小園裡的花瓣隨風飄零,紛紛亂飛。夕陽下花瓣飛舞,飄向遠方彎曲的小路,留下參差不齊的影子,落花紛飛像是送別斜陽投下的餘暉。面對凋零的花朵,我肝腸欲斷,真不忍心把它們掃去;我盼望殘留枝頭的春花能長久地保持下去,可是它依舊要凋謝。盛開的鮮花將隨著春天而去,面對這一切,我只有落淚沾衣。

李商隱這首專詠落花的詩。首聯寫落花與人的心情,含蓄蘊藉,耐人尋味。頷聯從遠觀的角度描寫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給人以詩情畫意。頸聯直接抒發情感,希望春花永駐,但時不饒人,只能任其飛落。末聯緊承上意,繼續寫落花留下的感傷。全詩刻意營造惜花的藝術氛圍,借落花寫傷春之情。抒發了自己悲哀、傷感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情懷。


李商隱明寫落花,實際上借“落花”來表達自己抑鬱憂愁的心緒。古人有“傷春悲秋”的感懷,面對美好的事物,反而因為聯想到美好事物的凋零二愈加悲觀失意,實際上與他們當時所處的心緒是分不開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