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汉的马援为什么被封为伏波将军?

骑蜗牛走高速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这位以“马革裹尸”而闻名于世的“光武中兴”名将,他一生戎马倥偬,功勋卓著,为东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光武帝刘秀拜为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他像貌俊美如画,见识高远,气概恢宏。

《三国演义》中数一数二的顶级斗将,西凉锦马超更是被称为马援的后人,这也因此间接地提示了马援在不同粉丝中的知名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死后得到了一个近乎悲剧性的结局,不由得令人深思其中的奥秘.

马援传奇的一生

重用于东汉之初,决策陇蜀,西平诸羌,南征交趾,北遏乌桓,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

1.出身传奇

马援的祖先是赵国大将赵奢。赵奢善养马,他的后代就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扶风。汉代授军人授于伏波将军是最高荣誉和职务,汉代只授于2人。汉武帝拜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他是汉代第一个被任命为此职的军人。汉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为汉代的第二个伏波将军。两位伏波军人,都为汉代江山社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现在人们提起伏波将军,人们几乎忘记了他的真实名字——马援。

马援,字文渊,汉族(祖上可能来源于匈奴),扶风郡茂陵县(今属陕西省)人。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在汉武帝时任职。马通与兄马何罗曾打算铤而走险,刺杀汉武帝。但事情失败,马何罗、马通都被处死,马何罗全族被杀。

不过马通并没有全族被杀。马通的儿子马实活了下来,并于汉宣帝时出仕。马实有儿子叫马仲,官至玄武司马。马仲有四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就是马援。马援的家族可谓见证了西汉帝国的从盛到衰。

马援青年时长相俊美,在王莽执政时期,被推荐担任扶风郡的督邮。看过三国演义就知道督邮这个官职——张飞为了替刘备出气,曾经鞭打督邮(其实正史里,怒揍督邮正是刘备本人)——督邮属于西汉以后地方上设置的基层实权官吏,级别虽然不大,权力却不小。

有一次,马援奉命押送一名囚犯。该囚犯身有重罪,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马援很可怜他,便私自将其释放。纵囚也是重罪,所以马援也跟着逃亡,跑到北方隐姓埋名。后遇天下大赦,马援便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马援很聪明,做事能够举一反三,乐于动脑。他不管是种田还是放牧,常能找到良法(最优方案),能够因地制宜,所以收获颇丰,迅速成为当地富豪。

时日一久,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几百户人家,都唯马援之命是从。可以说,像马援这样的人才,无论是何种时代何种职业,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马援有大志,虽然迅速致富,但对于财帛并不看重,把赚得的所有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朴素清简的生活。

2. 平定割据的隗嚣

王莽时期,天下刀兵四起,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林,广招天下豪杰,马援也在这一时间中选,被王林推荐给王莽。王莽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是地方上的高官,前途无量。

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做过扶风郡(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名为督邮的官。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列传》)。

然而公元24年,王莽的新朝灭亡,马援不得已,只能弃官,和兄长马员一起逃至凉州避难。避难时马援只有三十八岁,本来正是年富力强、前途大好的时候,结果仕途戛然而止,对于素来志向远大的马援来说,打击不小。

作为旧时代的的官僚,马援可以说相当不走运。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马员到洛阳投奔刘秀。马援则留在凉州,受到当地割据军阀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成为隗嚣的心腹。

公元28年,因为有兄长马员的一层关系,马援受隗嚣委托奉书至洛阳,去觐见东汉光武帝刘秀,顺便探听刘秀的虚实。接触刘秀以后,马援对刘秀大加赞赏,认为刘秀未来必将统一天下,说服了隗嚣降伏。事实证明,马援的眼光十分到位。

但隗嚣却不肯居于人下。公元32年,隗嚣背叛了东汉,光武帝大怒,决定亲自出征。马援此时在中央任职,最终选择忠于光武帝,多次献计分化瓦解隗嚣军队。此外,马援用米粒制作出凉州的地形图,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史一次很有创意的军事沙盘实践。在马援的辅佐下,光武帝顺利击溃隗嚣。这样,马援从此正式成为东汉的干将,深受光武帝信任。

2.光武帝刘秀重用马援

在帮助刘秀剿灭隗嚣之后,马援正式开始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公元35年到44年的将近十年时间里,马援先后平定了各种部落的羌人、妖人李广以及交趾蛮夷。特别是在斩杀交趾贼寇徵侧、徵贰后,马援一直打到越南,越南人至今都对其奉若神明,称其为“木头公”。正是在平定交趾蛮夷时,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新息侯,成为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伏波将军。

马援对羌人恩威并施、软硬兼施,既在实力上胜过你、又在军事上不欺压你。在他镇守边疆期间,羌人皆望风归附,不敢叛乱。可惜的是整个东汉只有后来的邓训能秉承这一策略,妥善处理羌人的问题。

应该说刘秀如此重用马援,除了看重其才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马援的孤立地位。因马援并非光武从龙之臣,而是半路由隗嚣一边投奔而来,这种特殊情况决定了马援无党无派的政治上的孤立性,决定了其无权重难制之虞,可以由刘秀自由进退。

3. 平定二征之乱

建武十六年(40年),在交趾也就是今越南北部发生了“二征起义”。而东汉王朝给出的应对措施则是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前去讨伐,经过三年的时间马援便予以平定。在平定二征并将其斩首后,马援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还京师后更是被赐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拜将封侯,荣宠加身。可以说此时的马援已真正到达人生的巅峰,但在这看似光明的人生局面之下却早已涌动着危机的暗流。

首先便是“万岁事件”。在建武十九年(43年)得封新息侯后,马援对着自己的从属作了一番充满感慨的演讲,表明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慷慨大志,又表露了对下属的感激之情,而这番演讲的结果则是“吏士皆伏称万岁”。鉴于王莽篡位教训,光武帝一生“总揽权纲”,“政不任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对权力极度迷恋,不愿放手,实际上也是对手下大臣的一种猜忌和不信任的表现。如今面对声威如此鼎盛以至于被军士伏称万岁的马援,很难想象光武帝不会产生猜忌的心理。后来的事实表明光武帝对马援的猜忌是存在的,而马援最终的悲剧命运,光武帝几乎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马援镇压二征,平越地,在汉朝所囊括的地盘边界立了一块铜柱,作为汉朝疆域最南边的分界线,就是所谓的国界线。后来这块铜柱就被称为“马援柱”。

其次便是“家书事件”。建武十九年(43年)秋,马援还在交趾前线之时,听闻两个侄儿马严、马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于是便语重心长地写下了传唱千古的《戒兄子严敦书》,在信中,马援强烈地反对两个侄儿议人长短,谆谆教导他们谨言慎行,不要效仿豪侠杜季良的行为。

但是令马援没有想到的是,这封本来是劝诫侄儿谨言慎行的家书却产生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便是这封家书被杜季良的仇人所获,至于马援的家书为何会为外人所得,我们已不得而知。杜季良的仇人以这封家书为证,上书光武帝指责杜季良的不当行为,同时提出与杜季良相结交的窦固与梁松二人与其一起“败乱诸夏”。光武帝随之指责窦梁二人,并将讼书和马援的家书出示给二人,最终的结果则是“松、固叩头流血,而得不罪。诏免保官”。马援由此间接得罪了两个非常要害的人物:窦固和梁松。众所周知,窦固出身于汉朝传统大族和皇室宗亲窦氏,属于当朝显贵。而梁松则是刘秀女儿舞阴公主之夫,贵为帝婿,地位亦十分显赫。马援得罪他们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而后来梁松更是寻机报复了马援。

4.大丈夫马革裹尸

平定交趾后,马援一直继续做着守卫国家边疆的工作。后来有一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乌桓多次侵扰扶风郡(三辅之一),威胁首都的安全。

马援主动向光武帝请求出兵,说了著名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遂再度出征。这次出征,敌军望风而遁,马援便率军而回。

公元48年,武陵郡的五溪蛮暴动,当时的武威将军、宗室名将刘尚前去征剿,在完全不知道敌人布置的情况下冒进深入,结果粮尽而败,全军覆没,刘尚也阵亡。

六十二岁的马援则再次请战,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带四万人远征武陵五溪蛮。

公元49年农历三月,因为道路难行,马援的讨伐大军在路上受阻,而天炎溽暑,士卒多受瘟疫而死,马援终于也病倒了,最后死于军中。

5.薏苡(音“意以”)之谤

马援死于军中,实现了当初的马革裹尸之言。但马援的故事并未结束。马援一死,遭到了仇家的诽谤。

首先认为征伐武陵五溪作战受阻,是马援指挥不当所致,马援应该追责。其次,马援在交趾打仗时,曾经运过一车货物回来。攻击马援的人认为,这车货物正是马援在交趾打仗时,在交趾搜刮的大量珍宝财物,关于后面这点,当时追随马援作战的副将们也说有印象,记得马援确曾运回过一车可能很稀罕的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光武帝一听,原来你马援居然敢自己搜刮宝物而不进献给朝廷,不禁大怒,追收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实际上,这是一个悲哀的误会。当初马援南征交趾,平定二征时,常吃当地一种叫薏苡的植物果实。这玩意据说能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对于年纪大了的人来说,效果很好。马援用过之后,感觉很有效。

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很硕大,内地这种植物很少,马援回京时,就拉了满满一车,准备回乡自己种植和使用。回京城之后,别人见马援拉了一车东西,自然以为马援利用职务之便,掠夺了交趾的好东西。

最后消息进入了刘秀的耳朵,造成了误会。结果马援连个追悼会也没有,其妻子只敢将他草草下葬,宾客友人也不敢来凭吊。后来又过了许多年,经过其妻子和侄子马严多次向皇帝申辩,才最终恢复名誉。

马援的女儿马氏后来做了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其外孙女贾氏(是皇后马氏同父异母姐姐的女儿,即马援的外孙女)也成为刘庄的贵人,生下儿子刘炟。刘炟后来被皇后马氏收为养子,更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汉章帝。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宋徽宗时被加封为忠显佑顺王 ,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后来的东汉皇帝们全都是汉章帝刘炟的后裔。换言之,后来的东汉皇帝们,身上也都流淌着马援的血液。

后人对马援的评价

去世后的伏波将军,虽被官场冷落和遗忘了27年,但1900多年来,岭南地区的壮、汉民间却一直把他奉为大神,世代拜祀不断。英雄起于蓬蒿,效命庙堂,声归民众。

马援一生最大的战功之一就是奉命南征交趾,平息叛乱,定疆界。出征时,一路平乱安民,惩恶扬善,遇山开道,逢水架桥;班师回朝时,一路修建郡县,治理城郭,促进岭南经济发展,深得民众爱戴。南征后,“伏波将军”就成了马援独有的尊称,广为流传。马援死后,汉明帝为他建祠堂,立碑传;而在民众的心目中马援不仅仅是安邦定国的一代战将,还是惩恶扬善、镇妖避邪的“伏波大神”。

马援一生为国驱驰,他演绎的故事,留下的话语荡气回肠,以至后世对他的敬仰千年不绝。千年以后,成书于1687年的《重修汉伏波将军祠碑记》记载:“稽古之勋臣良将,显当时、垂后世者,皆具不世之才、能建非常之业,始获流芳百代,明祀千秋者焉,夫汉之伏波将军是矣。……将军诚汉世之雄豪,千古之英表也。……”
越南学者黎贵敦在成书于1777年的《见闻小录》中记载:“正和癸亥,清使明图过鬼门关,有祭马伏波庙文,曰:‘伏以星降西秦,骏望光昭北斗,风高东汉鸿名,长镇南天,远迩咸钦,神人共赖仰惟大将军,麾下千秋正气,一代伟人,遨游乎二帝之间,独为真主。……’”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交趾怀古》中诗云:“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1916年黄兴、蔡锷相继逝世,孙中山先生以“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并挽二公。

永平三年(60年),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在洛阳南宫云台阁为东汉最重要的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画像,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如论功绩,马援完全可以入云台列图像,但当时马援之女马氏恰为皇后,作为皇家外戚,为了避嫌,马援并未列入。

有人说:“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马援之后,汉朝将星黯淡。“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不仅是当时,千百年后从“兵痴”马援的眼眸中,仿佛还能看到一个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悲壮烈士。

尽管在死后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这并不妨碍马援这一光辉灿烂的人物形象在后世所施加的巨大的积极影响。马革裹尸,恰慰平生。这位传奇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坚毅豪迈的情怀、恢宏崇高的志向和保家卫国的尚武精神一代代地激励着中华儿女,而且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将军名号的演变

最初,将军是没什么名号的,级别比较高的就是大将,上将军,低一点就是次将军,裨将等。比如说秦末战争的巨鹿之战,最初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后来项羽杀了宋义,就成了上将军。到了汉武帝时,就给将军们安上名号。比如在反击匈奴的马邑之战中,五位将军都有名号,分别是:护军将军韩安国、材官将军李息、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将屯将军王恢。将军的名号,与指挥的军种或作战任务有关。

第二,马援并不是第一位伏波将军

伏波将军,从字义上看,很明显是指挥水军的将领。说到伏波将军,大家都会先想到马援,后世称为“马伏波”。实际上,马援并不是第一位使用伏波将军号名的人,第一人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路博德。路博德是汉武帝时平定南越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就冠以“伏波将军”的名号。当时路博德率领水师,从桂阳出发,顺着湟水南下,进攻南越,后来活捉南越王,是征越的第一功臣。当时水军将领还有其他名号,比如另一位征越名将杨仆是“楼船将军”。

第三,马援“伏波将军”名号的由来

其实马援本来并不是一名水军将领,而是骑兵将领,曾参加平定隗嚣、伐匈奴、征西羌等战争,是一名山地战的专家。在光武帝时期,由于南方交趾爆发大规模的叛乱,光武帝刘秀便以马援为将,平定交趾之乱。当时马援平定交趾,主要是使用水师,故而得了“伏波将军”的名号。

第四,马援是杰出的水军将领

马援是个全能型将领,指挥水师也得心应手。他奉诏南征,率水师南下,沿着海岸线前进,行进一千多里,抵达交趾。建武十八年春,马援兵团进抵浪泊。交趾叛乱的主角是一对姐妹,起义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哪是马援的对手。一战下来,叛军战死数千人,降者万余人。徵侧姐妹的军队屡战屡败,四处逃散,两姐妹拒绝投降,最终投江自尽。徵侧覆亡后,起义军残部逃到九真郡,马援率战舰两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从海路南下,发动最后一击,斩俘五千余人。至此,南方诸郡叛乱全平。

后来,马援还指挥平定武陵蛮的叛乱,这也是马援的最后一战。在此役中,马援的水师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此役尚未结束时,马援就染病身亡,但在他死后,其部将还是完成平定南蛮的任务。马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马革裹尸”的人生信条,成为后世景仰的英雄,因此大家说到伏波将军时,首先想到的都是马援。


君山话史


汉伏波将军马援是陕西扶风人士,通过了解汉伏波将军马援生平经历得知,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享年63岁。伏波将军马援不但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率兵打仗之前,曾担任了六年的太守。马援在京里时,喜欢给百姓讲故事。马援口齿伶俐,并且有着出色的思维能力,因此百姓们都爱听马援讲故事。

除此之外,马援还擅长兵法,每次说到军事策略时,马援总是滔滔不绝,东汉光武帝非常佩服马援,常常当着百官的面夸赞马援说:“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因马援军功显赫,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武17年封马援为伏波将军。马援南征越南大获全胜,马援班师回朝后,考虑到匈奴、乌桓仍在骚扰北部边境,为了保障汉朝领土的安定,马援向汉光武帝请命,让自己率兵前去讨伐匈奴和乌桓。

建武二十四年,是马援最后一次出征。不服老的马援亲自率领大军前往五溪攻打蛮人,马援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久之后,马援不幸染上了瘟疫,病逝在军中。正如马援所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活在儿女手中?”马援最终战死沙场,完成了马革裹尸的夙愿。由于马援性格耿直,在朝为官时得罪了很多小人,马援死后,一些朝廷官员恶意诽谤马援。汉光武帝听信了谗言,不让马援下葬。等到汉章帝即位后,才追谥马援为忠成侯。


侠之师者


本命:马援

别名:马文渊、马伏波

所处时代:中国东汉

马援肖像

个人简介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 )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

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的原因:平定陇西、抚平羌乱、见重汉室、一平岭南、北击乌桓、二平岭南。


1、平定陇西

平定陇西图

归顺光武

马援携家属随隗恂到洛阳,数月都没有被任命职务。他发现三辅地区土地肥沃,原野宽广,而自己带来的宾客又不少,于是便上书刘秀,请求率领宾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时,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称王称霸,因而对汉朝存有二心,处事狐疑。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怨恨马援,认为他背离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朝廷。马援上书刘秀,陈述消灭隗嚣的计策。 刘秀采纳马援的计策,令他率突骑五千,游说隗嚣的将领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陈述利害祸福,分化瓦解隗嚣集团。

马援又写信给隗嚣部将杨广,陈说利害,希望他能归附汉朝并劝谏隗嚣悬崖勒马。杨广没有答复。


建武八年(32年),刘秀亲征隗嚣。军队行进到漆县,不少将领认为前途情况不明,胜负难卜,不宜深入险阻,刘秀也犹豫不定,难下决心,正好马援奉命赶来。刘秀连夜接见,并将将领们的意见告诉马援,征询他的意见。于是,马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隗嚣的将领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如果乘机进攻,定获全胜。说着,他命人取些米来,当下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地物,然后指点山川形势,标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对战局的分析也透彻明白。刘秀大喜道:“敌虏已在我眼中了。”遂决意进军。第二天,光武帝挥军直进,抵达高平第一城。当时,凉州牧窦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车五千辆与刘秀会合,分数路攻陇。隗嚣大将十三人及部众十万余人不战而降,隗嚣逃至西城,援陇蜀军李育、田弇逃至上邽。汉军占领了天水的16座属县,刘秀派吴汉、岑彭围西城,派耿彝围上邽。至此,隗嚣军主力基本上被汉军消灭。


此战,马援“堆米为山”是此战取胜的重要原因,这在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抚平羌乱

马援破羌战役图

建武九年(33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作为来歙的副手,统领诸军驻守长安。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羌族不断侵扰边境,不少羌族更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内。金城一带属县多为羌人所占据。来歙就此事上书,说陇西屡有侵扰祸害,除马援外,无人能平。


建武十一年(35年),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派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获马牛羊一万多头。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风归降。当时,羌族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在浩亹占据要隘进行抵抗,马援和扬武将军马成率兵进击,羌人将其家小和粮草辎重聚集起来在允吾谷阻挡汉军。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如其来,大惊,远远地逃入唐翼谷中。马援挥师追击,羌人率精兵聚集北山坚守。马援对山摆开阵势佯攻,吸引敌人,另派几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并击鼓呐喊。羌人不知有多少汉军袭来,纷纷溃逃。马援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但因为兵少,没有穷追敌人,只把羌人的粮谷和牲畜等财物收为汉军所有。此战,马援身先士卒,飞箭将其腿肚子都射穿了。刘秀得知后,派人前往慰问,并赐牛羊数千头。马援像往常一样,又把这些都分给了部下。


当时,金城破羌以西,离汉廷道途遥远,又经常发生变乱,不好治理。朝廷大臣商议,要把该地区舍弃。马援持不同意见,他提出了三条理由:第一,破羌以西的城堡都还完整牢固,适于固守;第二,那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第三,假如舍弃不管,任羌人占据湟中,那么,以后将有无穷的祸患。


刘秀听从了他的意见,命武威太守把从金城迁来的三千多客民全都放回原籍。马援又奏明朝廷,为他们安排官吏,修治城郭.建造工事,开导水利。鼓励人们发展农牧业生产,郡中百姓从此安居乐业。马援还派羌族豪强杨封说服塞外羌人,让他们与塞内羌族结好,共同开发边疆。另外,对武都地方背叛公孙述前来归附的氐人,马援以礼相待,奏明朝廷,恢复他们的侯王君长之位,赐给他们印缓,并撤回马成的军队。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各部联合,杀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县境时,发现羌人占据了山头。马援命令部队选择适宜地方驻扎,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并以逸待劳。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从此,陇右安定。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次,在靠近县城的地方,乡民们结伙械斗仇杀。人们误认为羌人要造反,惊慌失措,争先恐后涌人城来。狄道县县长闻变,赶到马援府门,请示关闭城门,整兵戒备。马援当时正与宾客饮酒,得此消息,大笑道:“烧羌怎敢再来进犯我。晓谕狄道长回去守舍,胆小怕死的,可躲到床下去。”不久,城中安定下来,才知是虚惊一场,大家愈发佩服马援。


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被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


3、见重汉室

马援关心国事。遇到该说的话,从不隐饰回避。他在陇西时,发现币制混乱,使用不便,就上书给朝廷,提出应该像过去一样铸造五铢钱。朝廷把他的建议提交三府审议。三府奏明刘秀,认为马援的建议不可行,这事就搁置起来了。


后来,马援回朝,马上就去找回了自己的奏章。见奏章上批有十几条非难意见,便依据情理加以驳正解释,重新写成表章上奏。刘秀见他言之有理,采纳了他的意见,天下从此得益很多。


4、一平岭南

同年,维汜(曾蛊惑百姓,后被杀)的弟子李广纠集徒党,攻下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朝廷派谒者张宗率兵数


千人讨伐,又被李广打败,于是派出马援。马援组织诸郡兵马一万余,击斩李广等人。


不久,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征侧便在麊泠趁机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部队到合浦时,段志去世,刘秀命马援兼领其军。于是,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入千余里。


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征侧,敌众四散奔逃。


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犒赏三军,大发感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


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进击征侧余党都羊等,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岭南。马援见西于县辖地辽阔,有三万二千多户,边远地方离治所一千多里,管理不便,就上书刘秀,请求将西于分成封溪、望海二县。马援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为郡县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马援还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相互矛盾的地方,并向当地人申明,以便约束。从此之后,当地始终遵行马援所申法律,所谓“奉行马将军故事。”


建武二十年(44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刘秀赐马援兵车,朝见时位次九卿。


5、北击乌桓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见三辅地区受到侵掠、皇家陵园不能保全,就自愿请求率兵出征,刘秀同意了。


建武二十一年(45年),马援率领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部众纷纷散去,马援无所得而还师。


6、二平岭南

马援曾经患病,而梁松前往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回礼。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说:“梁松是陛下的女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害怕,大人为何独不答礼他?”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就算他显贵,怎能失掉长幼的辈份呢?”梁松因此记恨马援。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刘秀考虑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烦剧,实非易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马援当面向刘秀请战,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刘秀见马援豪气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动,笑道:“这个老头好健康啊!”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


出征前,亲友来给马援送行。马援对老友谒者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年龄紧迫余日已经不多,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参与后事,特别难以调遣,我独为此耿耿于心啊。”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率部到达临乡,蛮兵来攻,马援迎击,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蛮兵逃入竹林中。此前,当部队到下隽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究竟该从哪儿进发,刘秀开始也拿不定主意。耿舒,就是马援在出发时说的那些权贵子弟中的一个,想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便上表说明情况,请皇帝裁决,皇帝同意马援的意见。


三月,马援率军进驻壶头。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困境。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虽困难重重,但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


马援,被光武帝刘秀拜为伏波将军,世称“马伏波”。他像貌俊美如画,见识高远,气概恢宏,“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两千年后,豪言犹在耳畔。马援一生戎马,南征交趾,西平戎羌,为国驱驰,间关万里。


历史访客


答: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付伏波将军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战国时,各国多以卿、大夫领军。秦置将军,掌征伐战斗,往往事讫即罢。汉初承秦制,虽设将军,但不常置。至汉武帝时,战事频仍,将军广置,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将军,还有名目众多的封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

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封号将军中之一号。

公元40年,交阯郡雒将的女儿徵则、徵贰聚众造反,攻取郡县,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群起响应。徵则等占据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当时,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阯。军至合浦,段志即病亡,马援并统其军,经一年多浴血奋战,至十九年春,全歼徵则、徵贰,捷报传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扫除叛军余党残部,岭表肃清。马援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建武二十年秋,马援率部凯旋,朝野故旧纷纷前往庆贺,马援了无得意之情,说:“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随后又领命挥师出雁门。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人前往征讨,竟遭全军覆没;次年,朝廷再派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率军前往,又连吃败仗;于是马援主动请缨。光武帝怜其年老,不许。马援非常激动,像战国时老将廉颇那样,当场披甲上马,一展雄姿。光武帝十分赞赏,令他率兵四万平蛮。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终未马革裹尸还。令人叹息不已。

所以说马援在东汉时代早期对外族的抵御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


弈楼听风


伏波将军只是鉴于个人能力的的称号。第一位出任伏波将军的即汉武帝时候的路博德,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非常感谢为您解答


大鹏带你看古建


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汉武帝时,战事频仍,将军广置,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将军,

还有名目众多的封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封号将军中之一号。

被封伏波将军的人很多,比如马援、孙秀、夏侯淳、陈登,最有名的就是马援和葛洪了,

马援被任命伏波将军,因为一件很有名的事,那就是交趾著名的“女英雄”,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嗯,我们叫造反,他们不这么叫,

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


南朝史诗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他曾两次率军平定交趾,大破隗嚣,为刘秀一统天下做出了卓越贡献。刘秀建立东汉后,马援年纪也不小了,但他依然主动请缨出战,此后西破陇羌,北击乌桓,威震天下。


眾人皆酉星我独酉卒


只是那个时代的军衔的称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