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從《大明風華》中的“廠裡廠氣”的朱瞻基,到《錦衣之下》少女趨之若鶩的陸繹,飛魚服已然成為大明影視劇中的流量擔當。前有《龍門飛甲》開山、後又《繡春刀》鋪路,飛魚服已然從一眾大明衣冠中脫穎而出,成為男主撩妹斷案,飛簷走壁的大熱著裝,十分豪橫。

飛魚服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走出了長達數百年的流量之路?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錦衣之下》劇照

何為飛魚

明代的飛魚並不是長著翅膀在天空自由飛翔的魚。與傳統文化中的龍、麒麟等神獸一樣,飛魚也是一種想象出來的類龍式祥瑞吉獸。

在古代科幻鉅著《山海經》中有關於“飛魚”的記載:“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緣,常行西海而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己狂,見則天下大穰。”這時的飛魚依然還是一副涉世未深的可愛模樣,就像一隻長著翅膀的鯉魚。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飛魚

到了宋朝,飛魚的形象開始突變。《太平御覽》中引用《林邑國記》描述:“飛魚身圓,長丈餘,羽重沓,翼如胡蟬。”明朝的飛魚已然完成突變,頭如龍,身如魚(有腹鰭,魚尾、四爪)。

明代的龍,我們並不陌生。經過千年的進化,明朝龍的形象愈加威武豐滿:“劍眉虎眼、鰱鼻、牛耳鹿角、蛇軀鯉甲、鸞腳鷹爪、僚牙馬齒、四腿加火焰披毛、脊有節梁、背有錐刺、尾細如金負尾、兩鼻生有力的觸鬚、額寬隆起、上唇生鬍、下頌長鬚等。”

所以飛魚是基於合成品中的合成品,祥瑞中的祥瑞。飛魚服因服飾上繡有飛魚而得名。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飛魚紋

飛魚服紋樣

飛魚服上的飛魚並不是隨意排列出鏡,而是遵循固定的裝飾搭配。其中最常見的是柿蒂形與橫襴的裝飾組合,稱為“雲肩通袖膝襴”。其主要裝飾紋樣為:柿蒂形雲肩、通袖襴和膝襴。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孔府舊藏明代紅紗四獸朝麒麟袍

所謂柿蒂,柿子頭部帶梗的的部分。古波斯設計師睿智的從柿蒂中找到靈感,從袍服的前胸、後背及左右兩肩圍繞領口的位置,用紋樣勾勒一個狀如四瓣柿蒂的廓形,在區內飾織紋樣。在我國因其又形似四合雲,又稱“雲肩”。《元史·輿服志》記載:“雲肩,制如四垂雲。”而尊貴的飛魚就紋飾在雲肩內部。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列王紀局部

通袖襴,一般為從雲肩輪廓處直抵袖口,在兩臂形成一個長條形的紋飾區,內部織飾紋樣。

膝襴,是在衣身前後襟靠近膝蓋處織飾紋樣。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清雍正 香色緙絲五彩雲龍紋膝襴

飛魚服的雲肩內通常以祥雲海水紋做背景,飛魚過肩盤踞其中,內飾雜寶紋飾。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明代晚期寶藍織金妝花緞雲肩蟒紋織成式疋料

飛魚服形制

飛魚服因紋樣而得名,並不是一種服裝款式。在明朝,任何款式的服飾刺繡飛魚都可稱為飛魚服,常見款式為曳撒、貼裡以及直身等。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錦衣之下》劇照

曳撒和貼裡有著一定比例的草原血統。儘管明朝立國之初,朱老闆就對蒙元服飾深惡痛絕,明令禁止。但元朝畢竟一統中原百年,傳統漢人服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蒙系服飾的影響。其中的流行款就是質孫服。《元史》記載“國師法王至,假法駕半仗,以為前導。詔省、府、臺、院官以及百司庶府兼服銀鼠濟蘇(質孫)。”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元代質孫服

“質孫”諧音漢語“子孫”,取子孫綿延之意。該詞出自蒙語,音譯成漢語為“一色服”、“一色衣”。質孫服形制為長袍,衣式比較緊窄,大襟,交領,腰間有馬面褶襉,是元代的內廷禮服。

明朝取代元朝後,質孫服被迭代,稱為“曳撒”。曳撒形制採用交領右衽,上衣下裳分裁的斷腰式袍。曳撒的褶十分講究,衣服正面分為兩部分,腰部以上,交領右衽;腰部以下開創性出擺,有馬面褶,即褶在兩側,中間留有空隙,形似馬臉。而衣服的背面上下一體,無褶。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四合雲地柿蒂窠過肩蟒妝花緞曳撒

曳撒因樣式新潮,行動方便逐漸在大明朝走紅,成為王公貴族,文武官員居家出行的必備款。就連大明的皇帝也時常為它代言,堪稱大明時尚界的流量擔當。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穿曳撒的明憲宗

“貼裡”一詞同樣源於蒙語,意為下襬有褶的斷腰袍。明代貼裡在形制上和曳撒十分相似,交領右衽,腰部有一橫向腰線將其分為華夏傳統的上衣下裳。交領貼裡的領部往往會包綴白色圍綢緞,就像手機殼,以此來保護交領, 以示尊貴。孔府舊藏那就聞名的香色飛魚服,便是貼裡形制。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孔府舊藏香色飛魚貼裡

貼裡可內搭外穿,同樣是明朝流行款服飾。宦官劉若愚在《酌中志》記載,“ 貼裡, 其制如庭外之旋褶。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乾清宮管事牌子、各執事近侍, 都許穿紅貼裡綴本等補, 以便侍從御前。凡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官、長隨、內使、小火者, 俱穿青貼裡。”可見宮廷之內貼裡穿著廣泛。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憲宗行樂圖》局部

明代貼裡和曳撒很容易混淆,都是上下分裁的斷腰袍,都有不安分的褶。最直觀的區分方法是觀察下襬的褶,曳撒的下襬正中有馬面(下襬中間無褶部分),背面無褶;而貼裡則全為褶子,無馬面。

影視劇中的飛魚服習慣用飛魚服的顏色區分官職等級,貌似在一廂情願追求自唐以來的品色制度。如廠公們總是穿銀白色飛魚服,給人一種不明覺厲的高級感。但這種設計更多是出於設計師的想象。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龍門飛甲》劇照

飛魚服的兄弟們

人們往往把影視劇中廠公們穿的服飾籠統稱為飛魚服。其實飛魚服還有幾位孿生兄弟,讓吃瓜群眾們傻傻分不清楚,比如蟒服、鬥牛服。他們的爸爸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龍袍。

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均因服飾上的神獸紋樣而得名,而這些神獸均在龍的基礎上演化而成。因此,這類服飾並不僅是穿著光鮮拉風,更在於其和皇帝陛下的龍袍高度相似,榮耀滿滿。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孔府舊藏明代墨綠地妝花紗蟒衣

蟒服在大明服飾界是崇高的存在,地位僅次於扛把子龍袍,因上面繡有蟒紋得名。明朝蟒和龍的形象基本一致,區別在於爪。龍五爪、蟒四爪。蟒服分為“坐蟒”與“行蟒”,其中以坐蟒為貴,完全cos皇帝大大的龍袍。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張居正像

朱棣奪取皇位的靖難之役中,宦官們發揮出重要作用,於是朱老闆愈發崇信身邊近侍。而他們也正是蟒服的穿著群體之一。“按大政記,永樂以後,宦官在帝左右,必麟服,制如曳撒,繡蟒於左右,系以鸞帶,此燕閒之服也。貴而用事者,賜蟒,文物品官所不易得也。”

飛魚服是僅次於蟒衣的一種尊貴服飾。

鬥牛服是飛魚服的弟弟。在明人著作《名義考》中記述:“鬥牛其形狀似龍而觸角。所謂鬥牛者天文北宮七宿鬥牛也,《堆雅》雲:‘虛危以前象蛇,蛇體象龍,故以為人臣尊貴之服。”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鬥牛並不是西班牙角鬥場的鬥牛,當然也不是黃渤的鬥牛。它長著龍的形狀,但龍首的角並非鹿角而是向下彎曲的牛角,十分蠢萌。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鬥牛紋

飛魚服的穿著範圍

由於影視劇的追捧,飛魚服儼然成為錦衣衛的專屬制服。劇組往往會搬出史料背書,如《明史·職官志》記載:“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繡春刀》劇照

而《大明會典》中對錦衣衛穿著飛魚服也有記載“ 錦衣衛官登大堂者, 拜命日, 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 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出警入蹕圖》局部

細品可以發現,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每人一件的職業套裝。一般有資格穿這種服飾的基本都是錦衣衛的堂上官,如正二品都指揮使或都督僉事兼錦衣衛指揮使。而且飛魚服必須是重大場合如祭祀活動時候才能穿戴。如果穿著飛魚服花前月下撩妹戀愛,或者緝拿毛賊,有些辱沒聖恩了。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繡春刀》劇照

事實上,飛魚服屬於賜服,並非錦衣衛專享。明朝的賜服以飛魚服三兄弟為主。大明的統治者將蟒、飛魚、鬥牛都寓意美好的服飾賜予臣子藩王,以此表達皇帝對他們的賞識,他們穿上之後往往倍感榮耀,工作起來更加賣命,KPI節節攀升。《明史·輿服志》記載:正德十三年,“賜群臣大紅貯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蟒,二品飛魚,三品鬥牛,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飛魚服在賜服裡的地位僅次於蟒。由於錦衣衛時常伴君左右,說些不為人知的悄悄話,更容易受到皇帝的賜服恩典而已。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出警入蹕圖》局部

到了正德年間,飛魚服的賞賜達到巔峰。《明實錄》中便有諸多記載:“大同左副總兵溫恭,賜大紅織金飛魚紵絲衣一襲”;“遼陽副總兵都指揮使孫成,賜織金飛魚衣一襲”;而日本的豐臣秀吉也曾獲得大明的飛魚賜服。

But

飛魚服嚴謹的穿著制度沒有延續很久。

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一書中寫道:“在京內臣稍家溫者,輒服似蟒,似鬥牛之衣,名為草獸,金碧晃目,揚鞭長安道上,無人敢問。至於王府承奉,會風致賜飛魚者不必言,他即未賜者,亦被蟒腰玉,與撫按藩臬往還宴會,恬不為怪也。”

大明爆款:飛魚服的流量之路

到了萬曆年間,北京城只要削微有些經濟實力的太監,便穿上鬥牛服乃至蟒服,衣錦晝行。而王府的那些侍從們也飛魚服加身,同往來的貴客談笑風生。

曾經觸不可及的賜服們,已經跌下神壇,成為大明網紅們的爆款服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