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从“脚下”开始

脑卒中:已成我国第一死亡原因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发病率约109/10万人~216/10万人,患病率约717/10万人~745/10万人,死亡率约115/10万人~141/10万人,其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2年内复发率为25%,致残率高达70%~80%。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超过死亡人口总数的20%,其呈现出“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


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从“脚下”开始


脑卒中后患者易偏瘫

据最新统计表明,全世界每12秒就出现一名新发脑卒中患者,存活下来的脑卒中患者有3/4的人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给诸多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步态异常("偏瘫步态"),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脑卒中后通常康复周期较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从“脚下”开始


足部装置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活动改善很重要

据了解,人体共有 206 块骨头,其中每只脚 26 块骨头、30 多个关节,全身 1/4 骨头在双脚。研究表明,人在行走过程中当脚接触地面时,足部承受体重 1.5~2 倍的压力;当跑步时,足部则承受体重 2~3 倍压力。下肢运动功能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转身、站立、行走及保持平衡方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步行能力是一个人能继续日常活动的中重要因素之一,其广泛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状态。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是重中之重,能够使得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生物力学在医学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矫形鞋垫是足部生物力学鼻祖Merton L. Root博士提出的,根据足踝部解剖结构特点指定的,以恢复人体正常生物力学为目的的矫正辅助器具。矫形鞋垫是针对足部结构及功能性异常导致异常步行步态的患者,定制个性化鞋垫,是通过恢复或改善正常足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生物力学关系,改善患者步行步态的方法。一系列研究显示矫形鞋垫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步态有很大改善

作用:

<code>1.李哲等认为矫形鞋垫对偏瘫患者Fugl-Meyer运动积分及功能性步行量表均有显著提高,患者穿戴矫形鞋垫,可显著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2.Yamamoto等在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测试中发现:使用矫形鞋垫后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到较好的控制、防止患者跌倒,同时可以改善轻偏瘫患者的步态周期。

3.Hyun等发现足部矫形器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有氧能力,对行走功能有改善作用。

4.孙笑品研究发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采用穿戴矫形鞋垫或矫形器,辅助强化以Bobath理念为基础的纠正生物力学力线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code>
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从“脚下”开始


定制一双改善偏瘫的矫形鞋垫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不合脚的鞋垫对足底的长期挤压和磨擦可能造成足底皮肤损伤,导致感染,易发生坏疽等疾病。现在市面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专用矫形改善鞋垫选择很少,足部装置又过于专业,平时很难接触了解。面对自己的脚,很多人都是有心无力:虽然想做些什么,但苦于知识的缺乏,不知从何入手。目前有一种新方法可以让患者迅速获得合适的鞋垫,就是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利用3D高新科技技术自动化定制一双完全贴合自己脚型的、专属于自己的鞋垫。3D 技术大家应该已经有所耳闻,就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把相关材料一次加工成型,最终形成可以使用的三维物体(鞋垫),而不是像传统打印机那样只能打印平面的图形。不过一双合适的鞋垫并不是随随便便打出来的,在制作前,专业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足底进行压力分布测试(静态步态分析)和动态步态分析,根据权威的数据报告:足底压强大小、步态时空参数和踝膝髋等各个关节活动度等参数,进而根据人工智能AI算法,精准的生成最合适自己的足底3D模型,设计个性化专属的鞋垫,最后制作出来。这样才能针对患者自身特有的问题,进行个体化治疗和改善。患者使用的是最适合自己脚型和偏瘫步态的装置(矫形鞋垫),所达到的防治结合的改善效果也是最好


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从“脚下”开始


脑卒中偏瘫患者要从早期就开始和坚持走路等活动,最好还是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在患侧肢体承重达到一定的条件以及患侧髋关节、膝关节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的时候,再进行行走活动。一双看似简单的鞋垫却可能对改善偏瘫、提高日常步行活动和改善生活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Yamamoto S , Ibayashi S , Fuchi M , et al. Immediate-term effects of use of an ankle-foot orthosis with an oil damper on the gait of stroke patients when walking without the device[J]. Prosthetics & Orthotics International, 2014, 39(2).

2. 李哲, 孙笑品, 郭钢花. 矫形鞋垫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7):656-658.

3. C. W , Hyun, B. R , et al. Using an ankle-foot orthosis improves aerobic capacity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J]. 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4.

4. 孙笑品. 纠正下肢生物力线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D]. 2014.

5. 肖蕾, 赵亚朴. 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脑卒中患者“失用、误用综合征”的中医防治方案浅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5):85-87.

6. 李琳琳, 郝世杰, 王万宏, et al. 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 v.39(4):150-152.

7. 刘珊珊, 张振香. 国内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013(2):17-18.

8. 蒋立勤, 陈伟. 72例脑卒中患者复发原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34-36.

9. 张冠雄, 苏春霞, 张建霞, et al. 家属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32(11):820-821.

10. 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4(s1):236-239.

11. Ostwald S K, Davis S, Hersch G, et al. 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survivors after discharge home[J].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science Nurses, 2008, 40(3):17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