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東坡是五千年來活得最幸福的人?

為什麼蘇東坡是五千年來活得最幸福的人?

網上找了張看著比較帥氣瀟灑的圖片,這應該是蘇東坡哈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這是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裡概括的蘇東坡精彩的人生,蘇東坡經常被稱為“五千年來活得最幸福的人”,蘇東坡一生坎坷,顛沛流離,為什麼能獲得這樣讓人嚮往的“殊榮”呢?我嘗試著總結了三點,與詩文成就無關,俗世中的你我,誰做到這三點,一定也是個幸福的人,只不過蘇東坡將這三點基於一身,發揮到極致,並且通過他的曠世才情,傳世作品,讓我們跨越千年依然可以得到蘇東坡情感和思想的滋養,依然可以感受到他這一生的精彩和幸福。

心中有愛

關於蘇東坡的愛,我在這個頭條號裡寫過長篇大論,我從中摘選部分。

蘇東坡很鍾情,愛情、親情、友情都非常和諧、深沉。蘇東坡寫給亡妻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讀來真的是讓人肝腸寸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東坡和弟弟蘇轍的兄弟情也很深厚,有很多書信往來,詩歌應對,《水調歌頭》就是回覆弟弟時的真情流露、人生感慨。這真摯、飽滿的深情,成就了蘇東坡的詩詞作品,也讓他的人生和諧而美好。

讀一些名人傳記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非常有才氣的人往往處理不好與身邊人的關係,可能因為有才氣的人經常也是很有個性的,或者太過專注與創作,忽略了身邊的人。很多時候缺少一個“家”的歸宿,缺少情感的溫暖,人生就蒙上淒涼、孤寂的顏色,也許這種“顏色”和一些偉大作品的誕生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蘇東坡是很幸運的,他從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有一顆仁愛之心,並有感受愛和付出愛的能力,所以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美滿和幸福。回到我們這些小人物,就是重視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愛身邊的人,有能力的話就去關心,去幫助更多的人,在愛的溫暖和重量裡獲得我們穩穩的幸福。

蘇東坡的愛,也表現在對自然萬物、對生活的熱愛,有一份得以安之若素,對生活的情愛和興趣。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裡講到,蘇東坡被髮配到海南蠻荒之地,當地條件實在艱苦,他也沒錢沒權,當地人宰一隻羊,他只能得到人家剃完肉後不要的羊脊背的骨頭,他就想辦法將這羊脊烤了嚐嚐,結果特別的美味,他在給弟弟蘇轍的信裡詳細的介紹“烤羊脊”的做法和獨特的味道,在《與子由書》裡,蘇東坡“嘚瑟”到“得微肉於牙綮間,如食蟹螯逸”,一個活脫脫的吃貨躍然紙上!在糧食特別貧乏的時候,蘇東坡還發明瞭用山裡的各種野果釀酒的技能,提到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佳釀,真是舉不勝舉,深深的感受到蘇東坡對美食的創意和執著,對生活的情趣,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幸福的人就是有足夠的情趣,足夠的好心態,足夠的耐心,精心將“下腳料”烹製成美食的人,他對生活、對身邊的人、也包括對自己有足夠的愛!

有哲人的智慧和辯證思維

蘇東坡不只是詩人,也是一位哲人,這從他的詩詞裡可見,大家很熟悉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似簡單的寫景,簡單的“認識論”,其實飽含人生哲理,很有哲學的思辨意味。他的詩詞不像杜甫的是對社會深沉的悲痛和憂思,也不像李白的放蕩不羈豪情萬丈中自有一份灑脫,蘇東坡的詩詞是對漫漫人生、對悠悠歷史、對大千世界、對浩渺宇宙的思辨和感懷,是一種大境界的達觀。蘇東坡的一生顛沛坎坷,沒有幾個人像他那樣經歷了那麼多次的發配,几上幾下,但是他的大境界,讓蘇東坡超越了現實的種種不幸。哲學家或說有哲學思維的人往往都比較隨遇而安,因為“哲學”會讓人形成一種辯證思維,從好的事情裡看到壞的一面,從壞的事情裡發現好的東西,有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灑脫和達觀。在蘇東坡所處的時代,他的這種思辨和達觀是來源於儒家、佛教、禪宗思想的精華,他又將這種精華提煉在自己的思想和詩詞裡,我們真的應該多瞭解一些蘇東坡的詩詞,感受一下里面的人生境界。

心底寧靜

前面我們說蘇東坡鍾情,他的鐘情,也包括忠於自己,從而能夠獲得內心的寧靜。蘇東坡做官期間是宋朝朝野政治鬥爭非常激烈的時候,他一直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政治主張,堅持對百姓最有利的治國之策,以我在小公司的若干年工作經歷理解,我覺得就是不站“強隊”,只站“對隊”,這導致了蘇軾不斷被流放,甚至入獄,生命危在旦夕。但是他活得坦蕩,問心無愧。所以不管是感慨人生,還是柔情寸斷,他的內心都是平靜而充盈的。這種內心的平靜和充盈是一個人能否幸福的關鍵。我們常說好人一生平安,但是一生的路很長,其實誰都不免磕磕絆絆,好人的“平安”不是來自不經歷坎坷,而是他(她)做為一個“好人”將獲得的內心的安寧,這是很寶貴的。這種“寧靜”和“真誠”守護著蘇東坡的美麗心靈,滋養和創造了他在生活中的種種才情。

蘇東坡跟他的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也許,這才是東坡幸福的真諦——因為他“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