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作為當代著名作家,餘華每一部長篇問世,都會引起讀者和評論家的極大關注。他的每部作品也都會關注現實、關注當下,並且,他的作品不避現實中的沉重話題,讀之每每讓人感觸頗深。

雖然作品涉及的話題沉重,但是,讀起來卻並沒有讓人有喘不過氣之感,這得益於他舉重若輕的敘事策略。


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一、用冷靜的敘述消解沉重。

中國的其他作家,很少有人像餘華這樣,把宏大的現實問題用幾乎不帶感情色彩的冷靜敘述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來消解現實的沉重。

最能代表他創作成就的《活著》講述了一個叫福貴的老人,經歷了所有親人的死亡,最後只剩他和一條同樣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的故事。且不說他孤身一人活在這個世上如何捱過一天天的時光,單是看著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讀者就覺得福貴的生活充滿了悲苦。更何況,他的女兒是難產而死、兒子死於為別人獻血、女婿被砸死、外孫被撐死……這種種非正常的死亡足以叫人痛不欲生。


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然而,時隔多年,歷經滄桑的福貴在講述這些曾經讓人肝腸寸斷的故事時,卻用一種冷靜的、幾乎不動聲色的語調來講述,這就大大減弱了故事的衝擊力。

所以,在《活著》創作之初,餘華曾經用第三人稱寫了十多萬字,可是感覺不順暢,直到他讓福貴開口給採風的“我”講述自己的一生,小說的敘述就變得順暢起來。也正是因為經歷瞭如此坎坷磨難的一生,老年的福貴在講述自己過去的經歷時,才會變得沒有了年輕時的沉重,甚至,偶爾還能感受到福貴此時的滿足和欣慰。


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冷靜的敘述讓本來極其艱難的活著變得容易了一些,讀者也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活在當下的美好。

二、用荒誕的故事減輕沉重。

餘華的小說充滿了荒誕的味道,不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敘述方式,在餘華的筆下都可以呈現出荒誕的色彩。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的是許三觀為了一家人能夠活下去經常賣血的故事。一家人食不果腹,無奈之下,許三觀知道了賣血可以換錢,從此以後,遇到過不去的坎兒,他就會去賣血,賣完血,去飯店吃一盤炒豬肝,喝一壺黃酒,就算是補充了營養。有一次,一家人實在是沒有東西吃了,孩子又到了生日,怎麼辦呢?許三觀一家人為了減少能量消耗,就躺在床上。此時,許三觀開始用嘴給一家人炒菜,他問清楚每個人最想吃的一道菜,便開始用嘴一步步把炒菜的步驟說了一遍,給每個人都炒了一盤菜。


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這個情節無疑是讓人感到辛酸的,但是,許三觀生動的敘述,彷彿讓每個人都吃到了美味佳餚。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作者用這樣荒誕的方式來敘述,無疑消解了苦難帶給人的沉重的感覺,讓人感覺到,即便是苦難的日子,他們也能挺過來。

到了《第七天》裡,餘華更是大膽地讓死了的楊飛的遊魂遊蕩在生死的邊界線上,通過幽靈楊飛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寫,其敘述角度的獨特更是讓人吃驚。餘華是想借助死亡世界來反射現實世界,他認為,《第七天》的敘述是離現實最近的一次,現實生活中諸如官場腐敗、官民對立、暴力執法、食品安全、留守兒童等問題,都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


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只是因為餘華採用了這樣荒誕的敘述方式,所以他可以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毫無顧忌地把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合理展現出來,這樣既達到了諷刺現實的目的,又沒有讓人覺得太壓抑沉重。

作為一個緊貼現實的作家,餘華對抗沉重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誇張,比如幽默,都可以為他的作品添彩,讀者在閱讀他的作品的時候,會有一種明顯的感覺:這是餘華的語言,這是餘華的敘述,這是餘華的作品!

不論是冷靜的敘述還是荒誕的表達,都是作家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選擇的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已。生活有諸多不易,不易的生活又需要記錄,餘華避開直接敘述沉重的生活,選擇中國作家不常用的冷靜和荒誕的方式來表達,取得了不錯的表達效果。


舉重若輕:餘華小說的敘事策略


在他的作品裡,我們能看到時代的印記,有冷酷,有溫暖;有絕望,有希望。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作家,他沒有被現實的沉重壓垮,沒有避重就輕,他只是舉重若輕。若干年後,人們再來讀他的作品,會在他冷靜和荒誕的文字背後,讀出一個時代的特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