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導語:

塔,是來自於古印度非常具有紀念性的佛教建築,最開始的時候是也為了供奉和埋葬佛祖釋迦摩尼的遺骨。相傳,

在佛祖滅度以後,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寺廟裡於同一天建築了84000座塔供奉釋迦摩尼的遺骨,以此來紀念釋迦摩尼,這也是佛塔的起源。

我國古代文人學者們和建築工程師利用他們的智慧把我們古代中國傳統優秀的文化藝術風格以及古代中國建築的殿、閣、樓、臺、亭特色與古印度佛塔有效的相互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各種材料和各種各樣的中國建築樣式的佛塔,並且通過各種改造與中國文化藝術建築內涵相結合賦予塔在中國建築領域中新的特色,讓塔的建築逐漸出現在中國其他的建築使用中,造就了別具一格,獨樹一幟的帶有中國建築元素的中國式塔。

而這當中最具特色之一的就是我們的開寶寺鐵塔——天下之冠

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一、鐵塔建築的背景:坎坷多難的經歷,為其賦予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相傳阿育王將佛祖釋迦摩尼的佛舍利分成84000份,運送世界各地,供奉在佛塔之中,其中的一部分傳入古代中國,被供奉在浙江省寧波市的阿育王寺廟中。隨著歷史更迭,到了五代十國時期,舍利被當時佔領了浙江一帶,稱王稱霸的吳越王迎到杭州供奉。

再後來,吳越王投降於趙宋政權,宋太祖趙匡胤又專門在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的滋福殿將佛祖舍利供奉其上,並且專門安排人員在東京城內的開寶寺福聖院裡修建了一座一共一十三層的佛家木塔。

在當時,這座13層的佛家木塔被冠以“京城之冠”的名號,專門用來供奉佛祖舍利,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開寶寺佛塔。

剛開始建造成功的木塔塔身向西北方傾斜,可以稱之為斜塔,斜塔的設計是由當時擅長造塔的工匠喻浩所提出,

他認為開封城沒有足夠高的山峰,這裡多有西北風,開寶寺佛塔距離黃河還比較近,不需要百年的時間,佛塔塔身受河水侵蝕和風力作用的影響,會由大自然扶直,變得直立於寺廟中,不愧是我們的天下第一塔。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開寶寺佛塔卻在建成之後的55年於雷火之中被燒燬,宋仁宗時期重新在上方寺修建開寶寺佛塔,為了避免再次被燒燬,結合當時的建築技術把建築材料從純木料改用磚石和琉璃面的磚石,這便建成了現在的鐵塔。因為它的周身都是用褐色的琉璃瓦來鑲嵌的,從遠處觀看就像是一座用褐色的鐵質鑄造而成,所以,稱它為“鐵塔”。

從它建成之初起,歷經了18次大風,15次水患,37次地震,在近現代時期也有被刨過,900多年的風雨,900多年的雷電,它依然屹立不倒。據說這座巍峨的寶塔前身設計建造的時候,北宋著名的建築學家喻浩在最一開始設計建造的時候,在開寶寺佛塔上安了千塑佛像,萬塑菩薩,氣勢宏偉,造工精細,是當時京城諸塔中最高的佛塔,被當時的民間稱為:“天下之冠”。


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二、鐵塔的建築特色:無論遠眺,亦或是近看,“天下第一塔”之稱名副其實

(一)從塔身看起建築特色:

鐵塔的外形呈等邊八角形,共計一十三層,塔身總高55.88米,底層每個面寬4.16米,逐漸向上層層遞減,塔身全部使用花紋磚砌成,上邊有獅子、樂伎、菩薩、麒麟、飛天等等50多種花紋圖案,神態生動自然,造型優美逼真,可以說是宋朝磚石雕刻藝術的優秀傑作和塑造藝術的精品了。

開寶寺鐵塔因為它卓絕非凡,獨樹一幟的建築技術聞名於世界,它的設計巧妙的結合印度佛塔與中國建築於一身,完全使用中國傳統的古建築風格,木結構建築,塔磚上雕刻了麒麟、飛天等,磚石之間壘砌嚴絲合縫,有溝有槽,開寶寺塔塔身不但挺拔,裝飾的優美華麗,而且有很多盲窗和明窗,不僅可以瞭望、通風、採風,還可以通過這些構造遞減強烈颱風對塔身的衝擊力。

開寶寺塔身的磚石通過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結構磚石相互結合環環相扣,緊密結合,這些大小不一的結構磚石像是專門經過斧鑿的木質結構一樣有眼、有榫,通過榫頭組裝在一起,嚴密結合。

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二)從不同的角度領略鐵塔雄偉壯闊的特色:

遠遠的觀望這座巍然屹立的鐵塔,

褐色的色調,鐵色的琉璃瓦打造了鐵塔渾然如鑄的鐵打銅鑄的渾厚氣質,氣勢驚人,沉默在大自然風吹雨打中,俯瞰眾生的跪拜和熙來攘往,俯瞰開寶寺佛塔不定期的繞塔祈福的活動,開寶寺的不定期繞塔祈福活動就是香客隨僧人從右邊開始繞佛塔旋轉,表示仰慕恭敬的意思,為家人祈福。

細細的近看這座琉璃鐵塔,開寶寺鐵塔的塔身從上到下,整個塔身都是浮雕,琉璃裝飾精美細膩,雕刻藝術精闢傳神,從表到裡,大到塔頂的起飛簷角鬥拱,小到遍身的滴水、勾頭,每一處都彰顯著藝術品的魅力,精雕細琢,美輪美奐,集合了北宋琉璃工藝的上成精品於一身。

就裝飾藝術來說,鐵塔本身是一座完美的集聚各小藝術品於一身的巨型藝術品,而且,琉璃的特殊質材絕緣避雷,避免了再次遭受大雨雷擊起火燒燬的事故發生,瓷磚瓦石的另一個材質特色又可以抗壓強度高,堅固又牢靠,也是給予開寶寺鐵塔風雨侵襲不腐,雷鳴電擊不壞,千年屹立不倒的巍峨壯麗。

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三)從“磚石”看鐵塔的優美細緻之色:

明代時期,還在其中塔心柱的正對著明窗的地方,鑲嵌了琉璃質佛磚,通過這種保護層保護塔心柱不受風力作用侵蝕,遠眺近看,鐵塔就像一座木質結構的塔,玲瓏剔透,因為設計建築鐵塔的工程師在建造設計的時候,使用仿木結構仿樓閣式的佛塔,

也就是說它既不是木塔也不是樓閣式佛塔,他大小不一的結構磚石緊密結合,讓我們佛塔建築這一建築領域更上了一層樓。

磚石形狀的規格化、造型化,可以砌出各種形狀不一的仿木結構的手法和實踐,都代表著我國的佛塔建築出現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這些構件特色都讓我們的開寶寺鐵塔在我國的佛教建築歷史長河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粗壯精緻的塔心柱,美觀而又實用,既做了抵禦外力支撐塔壁的核心構造,又外形美觀為鐵塔添加一份優美細緻,別具一格。

各個位置的塔身外壁磚瓦具有其各自的構件功能用途不一,他們通過塔心柱和登道緊密的銜接在一起,渾然一體,異常堅固,也因此有很強的抗震能力,才能讓它在日軍大炮轟炸之下,雖然塔身背面從第4層到13層的塔壁和各級的簷角都受到了不同的毀壞,卻依然聳立雲端,屹立不倒。

而鐵塔的堅不可摧,牢固耐轟更為我們的佛塔本身添加了奇幻色彩,它的巍峨聳立也使民間佛教的信仰支柱更加堅不可摧,

鐵塔作為一座佛塔,在歷經這麼多的天災人禍之後,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塌是受佛祖的庇護,佛光普照,護佑佛塔,而我們的繞塔祈福活動正是受此引發。

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相傳,圍繞鐵塔,左繞三圈,右繞三圈,佛祖便會護佑你的一生平安順遂,當年的鐵塔就像一株出水芙蓉,破水而出,亭亭玉立,更是讓塔身的外觀瑞麗舒展,挺拔靈秀。

從開寶寺塔內遏制磚石,砌造登道,環繞塔心柱拾級而上,共有一百六十八階登道,在第五層可以觀看到開封城中人來人往,門庭若市的鬧市街景;

等高到第七層可以看到開封城外郊區原野青蔥;等高到第九層可以看到浩瀚奔騰的天上之水——黃河,領略其天河的含義;等高到第十二層,雲霧撲面而來,祥雲纏繞周身,如入仙境一般,也就是有名的古代開封汴京的八大景觀之一“鐵塔行雲”。並且,而今的鐵塔已經像喻浩先生說的往東南方向傾斜了。

天下之冠——開寶寺鐵塔,為何能夠享譽中華“塔界”?


結語:

開寶寺佛塔作為中國的著名佛塔之一,它是最有影響的、最傑出的河南宋代磚塔的代表,因為它氣宇軒昂,挺拔有力,集宋代琉璃藝術品於一身的藝術風格,加上塔高55.88米可以說是全國琉璃塔中最高的一個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琉璃藝術寶塔,開寶寺鐵塔是我們研究宋代建築工藝技術和琉璃工藝的重要藝術品,開寶寺鐵塔的存在,就是為了我們更好地研究造型藝術、建築科學藝術、裝飾藝術還有在塔本身展現的文化藝術內涵,為我們提供詳盡而又寶貴的實物史料。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仍然屹立於世間,更是讓人神而往之,它是歷史文化知識,裝飾藝術,傳奇故事,建築藝術於一身的珍貴難得的飽含歷史風霜的歷史見證者,它巍然挺立,結構精巧,雄偉壯觀,點綴風光,戟指藍天,引人注目仰望,任你尋古探幽,在迤邐的古道上,我們看著開寶寺佛塔,巍峨於雲端,懷著虔誠的心,朝拜祈福,他像我們中華兒女堅強的民族精神,巋然不動,風吹不倒,雨淋不塌,火燒不動,炮轟不懼。



參考文獻:《如夢錄》

《木經》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