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茯苓应该怎么吃?

有间食堂


茯苓是什么?土茯苓和茯苓区别是什么?白茯苓与茯苓一样吗?茯苓、云苓、土茯苓、白茯苓、赤茯苓、熟茯苓、茯神等概念,您能分清楚吗?这儿是岳西佬,地道茯苓药农,来自大别山茯苓产区,也是国内重要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中心,与您探讨中药茯苓概念大全。

茯苓

什么是茯苓

茯苓,一种常见中药材,又叫云苓、伏苓、松苓、茯兔、松木薯等,古称四时神药,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通常,刚挖出了的鲜茯苓叫茯苓个,从外到内,分别是茯苓皮、赤茯苓与白茯苓。切成丁、片或打粉,分别叫茯苓丁、茯苓片或茯苓粉。换而言之,茯苓、云苓等,属于统称,包含不限于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丁、茯苓片、茯苓粉、茯神等。

茯苓片
00:15

赤茯苓和白茯苓各有什么功效、有什么区别?赤茯苓介于茯苓皮与白茯苓之间,宛若橘子的白衣部位,赤红色或褐红色,功效是祛湿,药味大,外形、味道略差;白茯苓是茯苓的心,通常说茯苓,说的就是白茯苓。白茯苓颜色洁白如玉,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附带祛湿、安神宁心的功效。

赤茯苓

熟茯苓是什么?就是炮制时专门蒸熟再晒干的白茯苓,专门健脾。讲真的,茯苓是一种药材,类比人参、枸杞,不同于粮食,所谓生/熟茯苓是医学用语,而不是食品的生与熟,茯苓可以直接(生)吃的!熟茯苓,主要是温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重且有内寒的患者,但不能与牛奶一起吃……茯苓最大的优点是百无禁忌,熟茯苓则不然,大部分人直接选择(生)白茯苓丁与粉。

茯神

茯苓与茯神有什么区别?茯神,又叫茯神木、伏神,是一种特殊的茯苓。通常,人们将中间天然抱有松根白茯苓叫茯神,主要有安神、宁心的功效,可用于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等。在茯苓大家庭中 ,茯苓皮基本弃用,赤茯苓与茯神很少见,最多的就是白茯苓。

土茯苓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名字好似一样,实际确实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东西。茯苓属于药用真菌,而土茯苓则是一种植物根茎;茯苓的功效是祛湿、健脾和胃、安神宁心,而土茯苓的功效则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虽然同样都能祛湿,但茯苓平和一点,主要还是健脾和胃。土茯苓则烈性很多,比如湿气很重,起了湿疹可以用,还有解毒的作用呢。


葱油饼不带葱


有多少人一直认为茯苓和土茯苓是一样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茯苓和土茯苓都是很好的中药,但它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呢?



生长环境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


土茯苓: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功效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功能主治

茯苓: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土茯苓: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茯苓怎么吃

茯苓豆腐

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人份量)。


烹调方法: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

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

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功效: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的做法小编给大家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若喜欢记得关注我哟~


嘉澍谈健康


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并不是一种药物。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别名禹余粮、仙遗粮等。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土茯苓为植物,茯苓为真菌,从生物分类上就有不同。

从药物功效来讲,两者也有所不同。

土茯苓出自《本草纲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健脾胃,强筋骨,利关节。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痛。

【应用】1.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炎等。土茯苓可祛风湿、利关节、强筋骨,可用于关节屈伸不利的病变。

2.\t用于银屑病、湿疹、类丹毒、脂溢性皮炎、扁平疣等火毒痈疖、热淋尿赤涩痛之证。土茯苓有解毒和除湿热功效。治疮毒多与银花同用;治热淋可配伍木通、蒲公英、篇蓄等。


茯苓出自《本经》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t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湿、停饮均适用。

2.\t用于脾虚证。茯苓能健脾。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每与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即四君子汤。

3.\t用于心悸、失眠。本品能宁心安神。常与朱砂、枣仁、远志等安神药同用。


总得来说土茯苓和茯苓都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土茯苓偏于关节之湿,茯苓偏于脏腑之湿。除了祛湿外,土茯苓还可凉血解毒,用于皮肤疮疡肿痛,茯苓可以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土茯苓还可用于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但如今临床上发现梅毒更多还是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比较恰当。

土茯苓和茯苓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生活中可以将他们加入餐桌中,在吃中养生。

土茯苓猪骨汤出自《民间方》,具有健脾解毒利湿,补骨髓益虚劳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扰诸证。

【处方】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

【制法】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

【用法用量】分2次服完。每日1服。

茯苓糕出自《食鉴本草》,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处方】茯苓(末)

【制法】白茯苓,末,拌米粉蒸糕食。

【用法用量】可代替米饭当做主食。




男科王传航教授


茯苓和土茯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二者的来源、形状以及功效等都不相同。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而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市场上常见的茯苓是去皮后切制阴干或晒干的茯苓,为立方块状或方块状的厚片,呈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而粉末为灰白色。

土茯苓呈圆柱形,为黄棕色或灰褐色,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在菜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是刮皮后的新鲜土茯苓或刮皮切片的土茯苓片。而在药材市场和药店、医院药房中看到的是切片干燥后的土茯苓片,切面为类白色至淡红棕色,在折断时有粉尘飞扬,用水湿润后能感到粘滑感,粉末为淡棕色。茯苓味淡,咀嚼后粘牙,而土茯苓味苦,干涩且偏苦。关于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及功效,详细介绍如下:

茯苓与土茯苓的功效有什么不同?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渗湿,有健脾宁心之效,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和汞中毒造成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痈肿,瘰疬,疥癣。

需要指出的是,茯苓以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的为优,土茯苓以外表红褐色、内部颜色微红、质地坚实、断面筋少粉足的为优。如果是土茯苓片,则以片薄、整齐,筋少粉足的为佳。

土茯苓排骨薏仁鲫鱼汤

材料:土茯苓10克(或鲜土茯苓250克)、排骨350克、薏仁30克、鲫鱼一条(约250克)、蜜枣2个、两片姜。制作方法是将鲫鱼洗净后煎制为金黄色备用,土茯苓、薏仁洗干净后浸泡15分钟备用。但如果是鲜土茯苓,只需洗净切片即可,排骨洗净后飞水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水,烧沸后将所有材料放到锅中煮开,然后用慢火炖两小时左右即可,该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茯苓有哪些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茯苓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和保护肝脏的作用。茯苓的主要成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茯苓聚糖有降胃酸的效果,所以可预防消化道溃疡。

茯苓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其功效与作用很多,将其与各种药物配伍能够共同发挥其独特的功效,所以又有“四时神通”的美誉。有些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可见茯苓祛湿的功效在国外也是认可的。

茯苓怎么吃?

茯苓的吃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熬粥了,可选择一些性温平的食材,如具有补脾、生津、补肾作用的山药与茯苓一起熬制成米粥。也可在制作米粥时添加茯苓、薏仁、生姜等。茯苓和薏仁都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而生姜可温胃散寒。所以这款粥不仅能够助消化,而且对胃寒也有缓解作用。如果将茯苓与黑芝麻打成粉和面粉混在一起做成面条,还有养发、乌发的作用。

1)茯苓核桃汤

材料:茯苓10克、核桃5个、瘦肉300克、鸡爪6个。制作方法是将干品洗净浸泡15分钟,核桃去壳备用,瘦肉、鸡爪洗净后飞水备用。在锅中放适量水烧沸后将所有材料放到锅中煮开,用慢火炖约1.5个小时。该药膳具有健脾补脑、美白养颜的功效。

2)茯苓饼

材料:白茯苓、大米粉、白砂糖各250~500克。先将白茯苓研成细粉,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沙糖倒入盆中搅拌均匀,加水调成糊状后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该煎饼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日常保健。

3)茯苓大麦粥

材料:茯苓30克、大麦芽30克、粳米100克。将原材料洗净后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煮成粥。该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渗湿的功效,适用于腹泻、进食后腹胀者。

4)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克、板栗15枚、粳米100克。将板栗去壳,外皮也除掉,与洗净的茯苓、粳米一块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煮成粥。该粥具有健脾补肾、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及便溏腹泻者。

5)枸杞茯苓茶

材料: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100克。制作方法是将枸杞子与茯苓一起研成粗末,每次取5~10克,加6克红茶,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饮用两次,可代茶饮。该茶具有健脾益肾、利尿通淋的效果,适用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症。

6)茯苓菊花煲瘦肉

材料:茯苓15克、干菊花10克,瘦肉500克,生姜五片。将茯苓、干菊花冲洗干净,瘦肉洗净后切成大块,并在开水中焯去血水。锅中放入清水烧开后加入茯苓、瘦肉和生姜片,用大火煮20分钟后转成小火再煮1小时,然后放入菊花煲20分钟,最后调入适量食盐即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如果服用过量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容易伤元气。而且肾虚患者服用后还会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出现滑精等,所以要注意服用剂量,特殊人群要慎服。经常口干以及气虚、体弱者要避免服用,否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服用茯苓要避开米醋、浓茶等物质,因为会影响药效,而且还可能发生中毒、过敏症状,如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