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选择医院医生的10个诀窍

原发中原医生 公众号 题目:《既要相信医生,又要怀疑医生》

日常到医院,看医生,并不容易。我个人经常的反思,病人能在万千的医院和医生当中选择自己,那真是先天的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包括看病、咨询、或者仅仅是代为开药、看个化验单,因此每一个选择自己的都应该是好好服务的对象。医生水平有高低,看病不一定都能看好,但是带给病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风貌是可以评判高下的。这里谈谈选择医院、选择医生的小诀窍。

看病选择医院医生的10个诀窍

1、包治百病的医疗机构和医生不靠谱,坚决不选。

医学本身是人们实践的总结,无论西医中医都有其局限性,在当前人类发展中还有很多罕见疾病和难治性疾病无能为力,就是华佗在世也不敢说百病可医。因此包治百病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靠不住,一些宣传祖传秘方的不靠谱,那些一见面就花言巧语拉着不让走的最好想办法绕着走,不然就上当了。在电视台广播或其他媒体做宣传没有单位职称职务的,要慎重选择。

国家提倡分级诊疗,其目的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大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能,降低大医院一般性诊疗,让百姓家门口看病。一般疾病推荐就近选择医院,便于及时沟通交流病情。如果动辄大医院或北上广,也需根据病情需要,不然折腾不起。

3、要有几个医生或护士朋友。

常言说,大夫门前过,拉来屋里坐。有几个医生朋友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愿意和医生做朋友的人一般都心理豁达,与人为善。关键是有几个医生护士朋友,遇到事情咨询下,对健康保障更好。其实没有不愿意和百姓群众做朋友的大夫,只是因为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了,各有戒备。过去医患关系很自然,给病人开个药提供咨询,有啥说啥,现在不行,如果说的不全面出事了可能就被动了,所以彼此防着是很麻烦的事情。因此,当你遇上敢于给你提供咨询的医生,应该幸运,他们也是掂量左右才做出的选择。

4、既要相信医生,又要适度怀疑医生。

这是个矛盾,但是每个人都适合。医生是医学的代言者,是专家,作为病人要密切配合医生,严格执行医嘱,但是病人头脑要清醒,要密切配合医生也要沟通治疗方案,也不能全部迷信医生。这里边就需要多些沟通,现代很多人有很好的知识背景,多了解有利于和医生更好沟通。遇到医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问题。对于来路不明的专家,一定要搞清楚,虽然百度也有问题,但是鉴别专家真伪还是可以的,遇到了搜一搜。

5、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

医生有高中低不同级别的,水平不尽相同,一般选择医生要选择口碑好的、影响大的,但很多时候也不是这样。一些病人迷信权威,无论什么病非专家号不看,实际上有时候就是资源浪费,而大专家因为病人多沟通交流有限,有时找一个一般医生则更能有效沟通,有利于保证疗效。每一个医生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如我自己一样中西医也都下了些功夫,对付常见病可以左右逢源,中西医可以自由运用,疾病疗效也好,病人很欢迎,但要是比较高精尖的技术,那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选择谁这都是病人的权力,选择自己适合的才是根本。

6、熟悉医院挂号就诊和交费取药流程。

很多病人不知道医院看病程序,总觉得到了医院挂号可靠,实际上现在信息化社会,很多通过现代技术如网络、微信、自助机等技术,这病人要熟悉,不然很多时候浪费时间不说,还因为周折增加心理不适。如果掌握了现代化技术,看病可以事半功倍。

7、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也好。

中医西医是现代人的福利,两者各有千秋,各有其长各有其短,作为患者除非有心存成见,一般可以对中西医都要有些了解,治疗两者优化结合更好。我认为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更好,对于一般常见疾病,病人听听中医讲讲、西医讲讲更好,而一个人懂中医又懂西医,这就是最为理想医生了。

8、不要频繁换医生。

这是忌讳,医生处于责任一般不会改变前边医生的方案,每个医生立足点不同水平不同,治疗思路有所不同,看病时最好稳定一个医生坚持调理,一般来讲半月未见效果的可以换医生或会诊。我见过一个病人一天挂了九个医生的号,吓得不敢看了,前边都是大专家、老教授,这样的情况对医生都不好下药。我的建议,在一个月内最好换医生不要超过两个,太多医生顾虑就多。对于医生也一样,见到了这样的病人应该多用些心,他们其实已经波折很久了。

9、尊重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

医生看病很辛苦,很多医生早上门诊,一上午一口水没喝,不敢上厕所,头脑高度紧张,就怕误诊误治,如果病人不尊重医生、不听从安排,或者和医生斗气、责难,这样就会干扰医生判断,对治疗不利。须知医生也是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有些病人和医生朋友关系,可以和医生自然交流,也有一些病人见了医生总觉得医生欠他太多,出难题,或者自以为是,或者扰乱就诊秩序,比如一个和医生吵架的,医生就不能平静下来看病,他自己也难受。

10、不节外生枝,有规有矩。

很多患者看病,本来生病就痛苦,但是还会节外生枝,如到医院疏忽大意丢东西常有特别是金钱、手机等贵重物品,还有的来看病心情不好和其他病人吵起来的都有,这样看病岂能有效?病人形形色色,在医院什么样的都会看到,看病也是一个流程,按照程序走会好很多。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人,可以把自己的检查用药用本子记录好,按顺序写写,和医生沟通有条不紊,也会为看诊节省时间。

看病诀窍很多,有人说了推荐专家的诀窍,这么多年来我的体会就是专家适合你的就是专家,不适合的只能是名号。看病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总结我这几年病人越来越多的经验,还是一句古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是认真的对待了每一位病人,努力的看好每一个病人,赢得信任,成为朋友,这样就形成了连环的反应,这也是医生的职业特点。做医生,靠玩虚的不行。

以上诀窍供参考。祝身体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