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标管理法来实现领导力跃迁和升级

关于领导力,职场中最大的误解是,把它理解成“领导才具备的能力”。事实上,领导力就是一种与人协作达成目标的能力。

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人可以脱离群体单打独斗,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合作;有合作的地方,就需要领导力。对于组织而言,带领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就是领导力的最好体现。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横向领导力》,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员工在没有职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目标管理方法,把团队拧成一股绳,影响同级别的同事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以达到改善团队执行力的目的。

作者罗杰•费希尔,是哈佛大学教授,“哈佛谈判项目”主任,同时供职于冲突管理咨询公司和剑桥冲突管理咨询集团,为众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谈判咨询服务。曾出版全球畅销书《沟通力》《谈判力》。

罗杰•费希尔在《横向领导力》中说,任何人都是潜在的领导者,关键是你是否拥有一个督促自己和团队成员有效工作的目标,如果你现在并无明确目标,你要知道如何获得目标,并将目标付诸于行动。

不是主管,如何成事?|用目标管理法来实现领导力跃迁和升级

  • 为什么要制定目标
  • 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个例子: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圣经•箴言》有云:“没有憧憬,民必消亡。”如果你的头脑中没有目标,你很难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如何。倘若你不知道工作的目的,即使接到明确的命令,你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你可能在搭建围墙,撰写报告,或者努力改善你与他人的合作方式。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

    缺乏目标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果。

    目标是一个组织将要达到的方向。目标管理更是被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称为“管理中的管理”。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的真正含义就在于设定目标,就在于对目标实施过程的控制和督导,目标就是团队工作的核心。

    • 如何制定有效目标?

    《第五项修炼》这书中讲到:大目标领导小目标,长远目标领导短期目标,多目标领导少目标。树立一个远大的愿景目标,不但能够聚集一批优秀的人才,还能够在团队协作发生思想碰撞或者摇摆不定时,能够快速高效地做决策。

    但如果你不知道你想努力获得什么目标,那么你很难成功。

    有一位年轻的律师刚刚加入纽约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每天晚上下班赶火车的时候,他都会看一眼大厅里张贴的公司愿景,上面写着:

    我们的愿景是,在法律实践中做到出类拔萃,积极服务客户让我们的代理人和员工在专业和个人两方面获得满意。

    律师记住了这个愿景。在回家的路上,他对这个愿景进行了思考。“在法律实践中做到出类拔萃,”他想,“我连何为出类拔萃都不知道。我既不知道怎样才算做到出类拔萃,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努力做到出类拔萃,更不知道为了做到出类拔萃,我明天应该做什么。”

    不是主管,如何成事?|用目标管理法来实现领导力跃迁和升级

    那什么才是有效目标呢?

    我们常常认为目标是别人给予的,是事先存在的,我们往往认为只需要简单想一想,就能想起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实际上,良好的目标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制定出来的。

    作者罗杰•费希尔在《横向领导力》中讲,一组优秀的目标应符合四个标准:

    ——鼓励你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助于对成功进行衡量,对你付出的努力进行评估。

    ——鼓励你从现在开始努力

    ——保证你的日常工作有助于实现你想要获得的最终结果

    但同一个目标不太可能满足所有这些标准。

    就拿上例的那个年轻律师为例,如果他的目标远大,鼓舞人心,比如,他想在法律实践中做到出类拔萃,但我们很难看出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今天应该做什么;如果他的目标比较谨慎,很快就能实现,比如他想学会一个新的法律文书,但这种目标又很难产生较大的影响。

    《横向领导力》中告诉我们,既然宏大的目标与实际的目标都存在问题,那么最好的建议就是同时采用这两个目标,通过三个或更多时间段制订理想的目标,即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我们便可以获得:

    ——鼓舞人心的长远目标。长远目标是团队良好的愿景目标,引导团队前行。因为员工工作激情背后核心的是挖掘愿景,就如同有人说每天早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一样!

    ——本身具有价值的中期目标。中期目标是里程碑式目标,也就是要找到自己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可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效。当你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成目标,目标才会对你有吸引力。否则,我们宁可不做,也不愿意费了很大力气而没有完成。

    ——可以即刻着手去实现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着手于眼前的目标,自己可以步步为赢,直接反馈。

    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他在后来的自传中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而一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一个人,一个团队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比如要在法律实践中出类拔萃。但更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比如每周学习一个经典法律案例等。

    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目标,而绩效目标就是一个具体的,有明确衡量标准的目标。

    心理学家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不是主管,如何成事?|用目标管理法来实现领导力跃迁和升级

  • 用目标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 在团队中,唯一能够把你、我、他,变成“我们”的关键,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所以,制定目标过程中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让大家有主人翁意识,提升大家的责任感。否则所有人都可能各自为战,完全失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

    共同制定目标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而且知道同事接下来的目标。如果你知道同事的目标,你就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帮助同事实现他的目标,并预先避免一些可能与同事产生的冲突。

    当明确了团队的共同目标时,可以与同事对目标进行分工。比如说:针对于这一季度我们一百万的业绩,我们销售应该做什么?我们售后应该做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任务分解,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就都清楚:“这一季度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对此要承担什么责任?”

    目标在拆分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跟团队目标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行动目标就会变得清晰,就不会感觉到迷茫。

    这样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努力,同时为团队努力,把每件事都当作自己的事,而不是“打工心态”。

    这样的团队协作,就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不是主管,依然可以带人成事。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拿自己不当领导,要主动掌握自己的职业生涯。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别,就是成功者有目标,并且有决心完成它。没有目标就去追求成功,是等待失败。”

    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事业,就需要清晰明确的目标规划,用目标来管理自己,用目标来引领团队,用目标来指引自己收获成功。

    目标就是我们成功的指南针,离目标越近,我们就离成功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