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降壓藥究竟是早晨服用還是在睡前服用,哪一種效果更好?

前段時間,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ESC)》上,一項來自西班牙維戈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睡前服用降壓藥,能帶來更多的心血管獲益!

這項研究選取了51-74歲之間近2萬名高血壓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進行晨間服藥和睡前服藥,經過6年多的追蹤隨訪,發現睡前服藥組的“壞指標”: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脈壓差、血肌酐、日常收縮壓/舒張壓、睡眠收縮壓/舒張壓、非勺型血壓佔比等都出現了顯著下降,由此帶來的全因死亡風險、心臟風險、心血管風險、腦血管風險也都大大降低。

科普丨降壓藥究竟是早晨服用還是在睡前服用,哪一種效果更好?

為什麼睡前服用降壓藥效果更好?

睡眠血壓(BP)是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其中睡眠收縮壓(SBP)平均值是心血管風險的最重要獨立標記。因此,相比於清醒時日常血壓和24小時平均血壓而言,控制好睡眠血壓,對於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風險意義非凡。

而實驗中,睡前服用降壓藥既可降低夜間血壓,也有助於降低早晨起來的血壓,專家考慮實驗中的獲益與此相關。

科普丨降壓藥究竟是早晨服用還是在睡前服用,哪一種效果更好?

降壓藥要改到晚上吃嗎?

事實上,目前在有關高血壓的治療指南,以及大部分的降壓藥說明書上都沒有提及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或提供建議。要知道每個人的血壓都不同,同一個人的血壓一天中也都不同,因此,降壓藥早晨吃還是晚上吃,還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來決定。

科普丨降壓藥究竟是早晨服用還是在睡前服用,哪一種效果更好?

早晨:勺型高血壓患者

即24小時內血壓呈“兩峰一谷”的狀態波動,從清晨起,收縮壓迅速升高20-50mmHg,舒張壓升高10-15mmHg,分別在9-10時、16-18時出現2個高峰,而從18時起則開始緩慢降低,於凌晨2-3時降至最低,血壓由日間的峰值降低10%-20%。這種血壓呈現晝夜節律的患者,適合早晨服用長效降壓藥。

需要注意的是,勺型高血壓患者如果睡前服用降壓藥容易引起夜間血壓過低,導致組織灌注不足,如起夜易發生頭暈,甚至誘發缺血性腦卒中。

晚上:反勺型高血壓患者

即夜間血壓相較於日間降低小於10%,或大於日間血壓20%,稱為反勺型高血壓。這類患者適合晚間、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使血藥濃度峰值與血壓峰值基本同步,達到理想的降壓效果。

科普丨降壓藥究竟是早晨服用還是在睡前服用,哪一種效果更好?

如何知道自己是哪種高血壓?

連續24小時監測血壓,可獲得患者24小時內多次血壓數值。一般白天30分鐘測一次,夜間40分鐘測一次,取24小時血壓平均值,包括24小時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平均脈壓、基礎血壓。該監測可獲知諸多血壓數據,實際反映血壓在全天內的變化規律。對於一直血壓控制不穩的患者,可以根據動態血壓監測結果,到門診與主治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