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功效知多少?

生薑皮:為生薑的外表皮。性味辛,微溫。歸脾、胃經。能夠利水消腫。主要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

生薑汁:用生薑取汁入藥。性味辛,溫。歸脾、胃經。能夠溫中止嘔,止瀉。主要用於脾胃虛寒之腹痛、嘔吐、洩瀉等。

【處方用名】生薑:生用,發散力較強 ;煨生薑:煨用,長於溫中降逆 。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歸肺、脾、胃經。

【基本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生薑功效知多少?


【應用】

1,用於風寒感冒

本品能發散風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用或與蔥白同用。常加入其他辛溫解表劑中作輔助藥使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如桂枝湯《傷寒論》、大青龍湯《傷寒論》等方劑中均含本品。

2,用於胃寒嘔吐

本品善於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作用優良,故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用治多種嘔吐,因其性溫,故尤宜於胃寒嘔吐。用治: ①胃寒嘔吐,常與半夏配伍,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 ②胃熱嘔吐,常與黃連、竹茹等同用。

3. 用於風寒咳嗽

本品辛溫,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用治: ①風寒咳嗽,可與麻黃、杏仁、甘草同用,即三拗湯《和劑局方》; ②外無表邪而痰多咳嗽配伍陳皮、半夏、茯苓等,如二陳湯《和劑局方》此外,本品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毒。

【藥理作用】 本品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飲食;有止嘔、鎮痛、抗炎消腫作用;煎劑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醇提物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有升高血壓作用;對傷寒桿菌、霍亂桿菌、陰道滴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

【現代運用】現代臨床內服本品可治療感冒、消化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而多作為輔助用藥;外用本品可治療頑固性呃逆、肌注所致硬結、斑禿、妊娠嘔吐、腮腺炎等疾病。


生薑功效知多少?


本草摘要:

生薑

宣,散寒發表、止嘔開痰。辛,溫。

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辛能入肺,通氣散寒。咳逆嘔噦,有聲有物為嘔,有聲無物為噦,有物無聲為吐。其症或因寒、因熱、因食、因痰,氣逆上衝而然。生薑能散逆氣,嘔家聖藥。

東垣曰:辛藥生薑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虛谷氣不行,胸中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穀氣而已,勿作表實用辛藥瀉之。

丹溪曰:陰分咳嗽者,多屬陰虛,宣用貝母,勿用生薑,以其辛散也。昂按:人特知陳皮、生薑能止嘔,不知亦有發嘔之時。以其性上升,如胃熱者非所宜也。藿香亦然。胸壅痰膈,寒痛溼瀉。消水氣,行血痺,產後血上衝心,及汙穢不盡,煎服亦良。

通神明,去穢惡,救暴卒,凡中風、中氣、中暑、中惡、暴卒等症,薑汁。薑汁開痰。療狐臭,薑汁頻塗。搽凍耳。熬膏塗。殺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野禽多食半夏,故有毒,生薑能解之。

闢霧露山嵐瘴氣。早行含之。

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溼痺痛。

久食兼酒,則患目發痔積熱使然,瘡痛人食之則生惡肉。

姜皮辛,涼,和脾行水。治浮腫脹滿。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成無己曰:姜、棗辛甘,能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不專於發散也。東垣曰:夜不食姜者,夜主闔而姜主闢也。秋不食姜者,秋主收而姜主散也。


生薑功效知多少?


附: 生薑5-7大片,紅糖適量,乘熱一氣服下。

常用於禦寒防感冒,感受風寒、如在寒夜久行、突遭雨淋時,及時喝一碗生薑紅糖水,汗出身暖,渾身舒暢, 常常可以達到防治目的。對於感冒輕型或體質壯實的患者,往往可以藥到病除。這種方法服後最好睡臥蓋被取汗,避免風寒。

另壞生薑不可用,“壞生薑、賽砒霜”,壞了的生薑有毒,忌使用。

此文僅供參考,大家如有己見,可在評論中分享交流經驗。

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