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新中國的衛生防疫事業

新中國的衛生防疫事業是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創建和發展起來的。毛澤東對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和健康的衛生防疫事業極為關注,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關於衛生防疫事業的重要方針,為新中國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及時制定正確的衛生工作方針

新中國成立前後,人民群眾的衛生狀況十分惡劣,傳染病大肆流行,寄生蟲病分佈廣泛,危害嚴重。據時任衛生部部長的李德全在1950年9月政務院第49次政務會議上的報告指出,這一時期“我國全人口的發病數累計每年約一億四千萬人,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數以上是死於可以預防的傳染病上,如鼠疫、霍亂、麻疹、天花、傷寒、痢疾、斑疹傷寒、迴歸熱等危害最大的疾病,而黑熱病、日本住血吸蟲病、瘧疾、麻風、性病等,也大大侵害著人民的健康”。面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薄弱的衛生工作基礎,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48條提出:“提倡國民體育。推廣衛生醫藥事業,並注意保護母親、嬰兒和兒童的健康。”

二、切實指導新中國初期衛生防疫工作

根據上述衛生工作方針,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艱鉅的疫病防治工作。早在1949年10月,察哈爾省察北專區肺鼠疫的發生和蔓延已經引起毛澤東的高度重視,為此他特別指示周恩來召集國務院緊急會議,迅速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員會。他還於10月28日親自致電斯大林,請求蘇聯政府“空運生菌疫苗四百萬人份,血清十萬人份至北京應用”,並請蘇聯政府考慮派遣防疫隊幫助進行鼠疫防治工作。斯大林接到毛澤東電報後,立即決定派遣醫療隊和支援藥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蘇聯防疫隊的協助下,察北鼠疫疫情得以控制,11月4日即無新病例發生。

三、關心新中國的血吸蟲病防治

在衛生防疫、疾病防治工作中,毛澤東尤其重視新中國的血吸蟲病防治。1953年9月16日,沈鈞儒將無錫血吸蟲病防治所沈瑜撰寫的有關南方血吸蟲病的彙報材料附函寄呈毛澤東。當月27日,毛澤東即致信沈鈞儒:“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並將彙報材料轉交當時擔任政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勳負責處理。

四、全力領導新中國的愛國衛生運動

愛國衛生運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衛生工作方式。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曾多次倡導過“開展群眾性的衛生運動”。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儘快地改善衛生狀況,控制疫病流行,從1950年2月開始,全國軍民聯合開展了春季防疫運動,取得了很大成績。1952年3月,由於反細菌戰爭的需要,毛澤東在閱讀了新華社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分社報送新華社總社的防疫工作資料後,將其批示給周恩來、聶榮臻等,要求“通令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及華南軍區仿志願軍辦法組織防疫機構,進行清潔衛生工作”。一場規模宏大的、全民性的愛國衛生運動迅速掀起。當時正在中國調查細菌戰的國際科學委員會對此有著很高的評價:“今天在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個偉大的運動,在促進個人和社會衛生。這個運動是受五萬萬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的,這樣規模的衛生運動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

五、高度重視農村醫療衛生事業

基於中國實際,毛澤東特別強調要注意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十分嚴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面臨諸多困難,農民看病難、買藥難的問題十分突出。新中國衛生工作的四大方針確立後,黨中央、毛澤東遂就加強農村衛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1952年1月28日《政務院關於加強老根據地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具體措施:“衛生機關應協同有關部門在老根據地以大力開展衛生防疫運動,宣傳衛生保育知識,設立衛生站與醫院,派遣醫療隊巡迴治療,開辦衛生醫療人員訓練班,新法接生訓練班,幫助中醫學習,設立中藥鋪。並注意供應海鹽、海帶等以避免粗脖子、柳柺子等病症,保護群眾健康。”這與毛澤東“工農兵面前的問題,……第一步需要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精神相吻合,使廣大農村的醫療衛生、疾病防治、愛國衛生運動等工作走上了健康發展道路。

作者:李洪河,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管理科學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