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的条款既深奥又繁杂,稍不注意就被套牢,我说得对吗?你怎么看?

书虫善哉


首先,确实的承认,对刚接触保险合同的人来说,仿佛跟看天书一样,翻开厚厚一本保险合同,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读起,所以我们都是选择相信身边的代理人,由他们来给我们解答,我们在买车买房的时候都是四处打听,多方询问反复对比,却在购买保险时放弃了主动,一直被动接受保险公司代理人的灌输,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半推半就的购入了保险,却没有弄明白自己买的保险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这其中保险条款就把我们探索的精神拒之门外了。

我一直坚持,未来的中国家庭必备的两个知识,第一是家庭急救知识,救当下;第二就是家庭保险知识,保未来。

所以学懂保险,会自己看保单,了解保险的规则和条款,是我们所有家庭当家人的紧迫任务,保险公司一直在说中国家庭缺少保单,但我认为中国并不缺好的保险公司和好的保险条款,真正缺少的是家庭保险知识,当你能自己看懂保险合同,了解里面的逻辑理念,那么任何保险公司在你眼里都会失去神秘色彩,跟去百货商场买衣服玩具道理一样了,最后我给大家介绍几点如何看保单的方法:

1、了解保险里的几个名词和解释: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沟通期、犹豫期、等待期、续费期、宽限期、失效期等。

2、了解家庭保险的四大类: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寿险。

3、了解保险里的几个关键信息:健康告知告诉我们保险能不能买,免责条款告诉我们什么不能赔,保险责任告诉我们能赔什么?

然后我们来理解一下保险的本意,保险就是保财。保险不治病,但是能给人安心,能保障我们的人、房、车、储蓄。

而市面上有几百家保险公司,销售过的保险产品有几万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也有性价比不好的产品,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这些产品里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的产品。


志涛的保险人生


保险条款对普通人来讲的确深奥繁杂。说实在的,好多保险从业者自己都还没搞懂呢就走向市场,细节也讲不明白,或者由于急于销售避而不谈。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怎么来避免这个问题呢?

不吹不黑不推销,给你心平气和地聊聊我的建议。

商业医疗保险,主要作用就是在社保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住院花费进行二次报销,最大限度减少我们的花费。所以只要我们搞清楚跟报销相关的几个核心问题,弄懂怎么赔就一般没问题了。

  1. 有没有医院的限制。有的医疗险需要到指定的医院就医,有的则规定医院等级,二级甲等以上或者二级乙等公立医院以上住院才可以报销。问明白,避免因住的医院不在保险公司规定范围之内不能赔。

  2. 报销比例是多少。交有社保的情况下,商业保险报销比例最高。有的险种是社保报完能报剩下的90%,有的则是100%。如果没交社保,或者有社保没用上,那么商业医疗险报销比例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具体能报多少要搞清楚。

  3. 是否包含自费项目。不少公司老的医疗险跟社保一个报销范围,自费项目是不管的。但是近两年出现一些新型的医疗险,能涵盖部分或者所有的自费项目。买的时候这也要问清楚,因为往往病情越严重花费越高,自费的项目就越多。含不含自费项目直接关系到能报多少。

  4. 有没有免赔额。免赔额就是每次住院社保报销以后,保险公司要减去这个免赔额赔剩下的。多见于当前的百万医疗。不同的险种免赔额有高有低,买的时候也要问清楚。

  5. 报销分不分板块。大多数医疗保险是在最后所有费用一起做结按比例报销,但是也有产品把费用细分,比如住院费有一个额度,手术费有一个额度,药品费一个额度,护理费一个额度……每一块儿报销都不会超过规定的金额。这种产品看似总体加起来额度不少,一赔的时候就发现不是那回事儿。所以购买的时候也要问清楚。

弄懂了这5条,基本就没啥问题了。购买的时候尽量选没有免赔的,报销比例高的,包含自费的,没有条框的。

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中没有100%完美的产品,没有一个医疗险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不过我们在权衡利弊之后不同种类型的搭配着买,以此来规避保障缺口。

购买的时候,选好代理人很重要。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一般相对对条款熟悉能够说明白。一问他发现支支吾吾避重就轻没个明确说法的,建议打他们公司客服电话,或者到他们公司找个负责运营的老师详细问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愿家人太平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