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散戶規模突破1.5億,佔比99.78%,是近五年新高。你怎麼看?

野馬和尚


散戶規模突破1.5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就是我國居民的投資渠道狹窄,沒有足夠大的“水池”容納居民不斷增長的財富資產;客觀原因就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導致,新生代90後逐步長大,進入財富和投資市場。總體而言,談不上值得驕傲或者炫耀,反而應該為新生代的未來投資安全感到擔憂。

如果僅僅從數量角度去看,1.5億投資者,看似很多,而事實上,我國股市存在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深圳和上海兩個市場必須分別開戶,其中,創業板,科創板,各需要不同的市場準入原則。而如果把滬深兩市幾乎是每一個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兩個賬戶合併起來,那麼,1.5億投資者,也就是7500萬投資者,而以7500萬投資者,佔我國全國居民總數14億的5%,占城市居民總數4-5億的20-30%則比例又非常低。

而如果從股市總市值角度來看,我國19年總市值大約在60-65萬億,而19年我國GDP總值約100萬億,資本化水平大約為60-65%,而發達國家資本化水平基本上在100%以上,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證券市場還非常小,和經濟實體水平極度不相稱。

再從股市總市值和房產總值對比,股市總值約65萬億,而房產總值在16年為460萬億,差不多是房產總值的14%左右。從這兩個總值對比,顯示居民的主要財富和資產被“沉澱”在房產上,缺乏資產流動性和有效性。

而題主所言散戶佔比在99%則屬於我國資本市場結構性畸形導致,即缺乏長期和足夠數量的基石投資者。而我國國內的主要機構投資者,比如社保,養老金,險資和基金,基本上都在做“高拋低吸”,甚至連證金,以及國家產業基金,都在做高拋低吸,而他們的高拋低吸,客觀上加大了市場的波動和週期性。從而漁利中小投資者。從證金來看,資產規模達到3-4萬億,從險資來看在1-2萬億,從基金來看,在3萬億左右,這些萬億級別的體量,在市場上大進大出,卻譏諷中小投資者追漲殺跌,也是世界奇觀!

而事實上,19年,以明晟指數和港股通資金為代表的資金,一再成為市場的穩定器——信心和資金的穩定器,相反,國內上述機構一再來回割韭菜,這也是投資者不得不被動“不成熟”的客觀原因。

之所以我國缺乏類似美國401條款帶來長期穩定的基石投資者,其中,根源還在於資本市場的機制不成熟,不配套:

缺乏合理的考核機制:一年一考核,滑天下之大稽。機構為了排名為了年終獎,就必然短視,必然要從割韭菜中獲取“相對收益”。

第二,缺乏全面的個股做空機制和指數的套期保值機制,反之大型資金缺乏對沖,不得不波段操作。

第三,市場對造假欺詐,缺乏“罰到傾家蕩產把牢底坐穿”的法律條件,這就導致了長期“罰酒三杯”,乃至於新版證券法修訂後,依舊是2000萬處罰上限的奇葩現象——相對於違法所得,2000萬不過是從60萬的萬分之一改為千分之一級別,這有多大的作用?

第四,第四其實應該是主要原因或者首要原因,就是融資重於投資,這就導致了證券法遲遲不能儘快修訂。修訂的定位和市場以及投資者預期完全不能相稱。而修訂證券法,按照美國是“自下而上”,由重大案例而修,我國則是“閉門”修訂,完全由不瞭解,不接觸股市的人修訂,其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投資者1.5億,並不能看成是一個“成就”,反而應該從中看到未來新生代的資產和百度在投資市場的風險。


屠龍刀fei0598


近日數據寶公佈的2019年中國股民畫像引起了關注,數據寶對股民畫像的描繪體現了中國股市的幾個特徵:

第一,A股市場投資者中有99.78%是散戶,而他們當中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工薪階層佔據絕大多數,佔比達到76.91%,月收入3萬以上的人群佔比最少,僅2.49%;

第二,A股市場是男性的主戰場,其中男性股民佔比接近75%,是女性股民的3倍左右;

第三,股民中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經濟越活躍省份股民的參與度越高、積極性越大;第四,新股民層出不窮,激進派和保守派各佔據了約半壁江山,但是由於新股民多對股市的熱情處於激情期所以具有相當大的投資熱情,但是由於佔大多數比例的股民都是新股民經驗尚淺,主要操盤都是以短線投資為主。

中國散戶規模如此巨大,特點如此明顯到底說明了什麼呢?

首先,中國股市投資者整體素質較高。在中國股票市場進行投資的散戶,除了最基本的市場交易規則、技術分析,到稍顯複雜的基本面分析、財務解讀等,還需要對各項宏觀經濟數據和政策進行深入的解讀和把握。正是由於中國股票市場這樣的特殊性,造就了它的投資難度比較高對於投資者素質的要求也比較高。

其次,中國股市掙錢很難。中國股市投資要求就比較高了,但是國內散戶綜合水平的提高仍然不能成為保證利潤率的因素,因為在投資過程中除了股票本身的影響,還要面對比他們厲害好多倍的機構投資者的威脅。

第三,國內投資者更熱衷於短線投資。除了短線投資能夠儘快使收益變現或者儘快逃離,但是更多情況下,這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因為不少試圖實行長期價值投資的散戶投資者來說,因價值投資或長期投資而虧損甚至被長期套牢。而同時機構投資者憑藉著自身的信息優勢、成本優勢以及資金優勢,頻繁採取短期投機交易的行為,這樣就導致了信息不對稱的長線投資散戶與短線投機的機構投資者在股市中獲得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在此背景下,散戶投資者迫不得已選擇了短線投資。

最後,低收入水平者迫切想要通過理財投資改變自己的收入水平。近年來連年工資不漲消費漲,而為了維持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和未來的生活規劃,通過理財投資獲取收益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選擇,而他們通常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邏輯分析能力,成為了股市散戶的主力。


50計劃


散戶越來越多並不是好事情,這說明兩點問題,第一、去散戶化的過程很漫長,A股難以長期走出慢牛行情。第二、國內投資渠道匱乏,人人都想在股市賺錢。這兩點問題就看出了國人都想在股市實現賺大錢的想法,但如果真要股市機構化,後期去散戶化過程還會更長久。

散戶規模突破1.5億,股市仍是股民主導的市場。

股市最終是需要走向成熟的,但是對於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來說,它是需要遵循著價值投資為主的趨勢去發展的,也就是好的股票會越漲越高價格越來越貴,差的股票最終被退市。但是A股市場散戶佔比超過8成,大部分還是喜歡短線投機,如果要股市更加的穩定發展就需要以機構為主導的市場,而不是散戶主導市場,必然在後期會有去散戶化的過程。

1、1,5億規模存在水分。

1.5億的散戶規模其實是存在著較大水分的,目前股民基本上都會開2~3個賬戶,如果以1.5億的一半計算,散戶的數量其實也就在7500萬人,加上虧損離開市場的股民,再減少一半的數量,其實真正在股市投資的人數可能不超過4000萬人。

這種存在水分的統計數據代表不了什麼,也可以說面對14億人口的國家,股民僅有4000萬人在炒股其實並不多。

2、散戶佔比仍較多。

但是股民的佔比的數量卻在股市是八成以上,這就說明在發展階段要走向成熟就需要一個從散戶主導的股市轉變成以機構為主導的市場,才能讓股市穩定發展,減少大起大落的行情。歐美股市也是如此,從散戶轉向機構,才出現了長期慢牛。

另外股市越成熟,後期的投機空間就越小,中長期價值投資成主流,很多股民想投機賺不到錢會慢慢被淘汰,如果僅僅是統計賬戶數量是體現不出什麼的,因為股民的戶數多並不代表交易的人多。

因此,股民數量達到1.5億戶,也有更多的股民在離開,以一個人可以開兩個以上的戶頭計算,這種1.5億戶打折後僅有7500萬,很多人不炒了留下空戶頭,最後預計4000萬不到的散戶數量,可以說股市發展階段,散戶還是比較少的。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2019年底,散戶規模突破1.5億,佔比99.78%,是近五年新高。你怎麼看?


這個數據確認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不過細想一下,這些數據既然是真實的,那原因在哪裡呢,接下來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歷史經驗大體上7年左右有一次熊牛輪動,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介入。也就是估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如果從2015年7月份算起,到現在已經進入4年半時間,很多人看股票市場的指數估值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個股估值也大部分在低位。所以自然吸引先知先覺者開戶入場。

第二、資本市場制度性紅利,新股申購,可轉債申購,網下申購,配售等等。由於申購條件有一定的限制,資金量大的賬戶,很容易就頂格申購了,這會讓精明的投資者,分流一部分資金去新開戶的賬戶(比如是直系親屬的賬戶),資金一來比較安全,二來多了申購機會。特別是可轉債申購,2019年下半年開始,可轉債很少出現破發的情況,加上無市值可以申購。自然會讓很多人想去多開賬戶,多申購的想法。

第三、樓市進入房住不炒的新時期,外加房地產週期是20年。分流了投資資金進入股市。從2000年算起到現在,剛好是20年。房地產的預期基本上已經從增值變成了保值。這必將分流投資基金的分化,一些資金為了追求收益率,進入股市就非常正常了。甚至有激進的投資者預計,股市企穩上漲會變成樓市資金池的抽水機。

第四、互聯網金融(P2P)暴雷很多,投資者變得非常謹慎,加上資本市場總體估值在低位。這些投資者是比較穩健保守類型的,原來比較擔心股票、基金市場的大波動。選擇高利率的P2P。殊不知這種關注利息,不關注本金安全的做法,讓很多投資者吃虧不小。一些投資者開始反思,加上資本市場在低位。他們自然會被引流到資本市場來博弈。要麼開股票賬戶,要麼開基金賬戶。在基金賬戶可以申購一些高收益的企業債,城投債,國債。但本金的安全性,我覺得到時要高很多了。

第五、資本市場的政策性利好不斷,推動了市場止跌企穩,資本市場有走出底部區間的跡象。2018-2019年,資本市場已經成為高層非常關注的市場,加上政策性的利好不斷加持,很多人已經隱約覺得2440點已經是這波熊市的調整極值了,未來應該是右側交易機會了。這比較提振投資者的開戶熱情。

總體來說,散戶人數規模的增加,一方面跟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的改善有關,另外一方面跟投資渠道相對較少也有關。畢竟目前通脹率還是跑贏一年定存利息,讓普通老百姓覺得有必要找合適的投資工具,來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


謙秋說


造成散戶規模創新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老百姓的投資渠道正在變窄,前些年還有房產投資,獲利比較明顯,房產走了一輪十幾年的大牛市,目前進入高位盤整階段,賺錢效應已經不太明顯,老百姓的資金也有限,不太可能,全部都投資在房產上。而其他投資渠道,比如郵幣卡文玩收藏等市場,一是需要專業的鑑定知識,二是市場規模太小,三是投資變現比較麻煩,不適合大多數的老百姓。

二,經過了p2p網貸,投資擔保公司,區塊鏈數字貨幣等等,一系列殺豬盤的洗禮,老百姓如驚弓之鳥遠離,回過頭來想還是國家的交易平臺靠譜,相對公平,最起碼交易的資金不會被捲包會。所以又重新投入了股市。

三,經過了五年時間,15年的暴跌已經被人慢慢的忘記,割裂的傷口已經慢慢長好,一些優秀的個股創出了歷史新高,走出了賺錢效應,受傷的散戶重新看到了希望,開始進場。

四,新一代韭菜正在成長,五年時間,足以有半代人開始進入社會有了收入,會試探性的進行理財,而股票市場是相對比較容易操作的,新一代年輕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用手機看行情,下單都比較方便,這也是年輕人擅長的。

五,市場的集中度還是偏低,在主流市場的參與的都是機構投資者,盈利是機構之間的博弈。而我國的機構市場佔有率偏低,機構投資股票像種樹,埋下了樹苗,耐心看護,等待長成大樹,散戶投資股票追漲殺跌,沒有長遠打算,容易被機構收割。

未來發展的趨勢應該還是市場集中度提高,散戶慢慢的會退出市場,選擇投資基金,但是仍然會有相當一部分的散戶堅持自己投資。


大海侃股


散戶在股市中的規模如此之大(1.5億),比例如此之高(99.78%),說明什麼?說明機構在場的很少。要知道,機構和散戶一般是互為對手的。所以,2019年年底出現這樣的數據,證明大多數個股仍然處於熊市末期階段。最多是牛熊交界階段。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根據股價操縱模型,在一個牛熊循環中,股票的籌碼是在散戶和機構手中不斷轉手的結果。在熊市末期和牛熊交界階段,散戶高位接棒的籌碼仍然套在手中,而機構在高位拋出了籌碼,在這個時候倉位很輕。機構就會採取大波段大幅震盪的手法,將散戶手中的籌碼震出來。2019年滬指就是這麼一種走勢,一季度衝高回落,二三季度震盪下跌,四季度震盪回升。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都在拉高後反覆震盪,目的就是要給散戶一點甜頭拋出手中的籌碼。


所以,當前這個階段,散戶要堅定信心,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不要再做那麼多短線了。否則,手中被套數年的珍貴籌碼,又會被機構騙走!


那麼,散戶應該在何時賣股呢?只有當機構將籌碼吃飽後再大幅拉昇後,才考慮賣股。這樣才能吃到機構的肉肉!要知道機構操作的資金是很大的,如果股價沒有大幅拉昇,只賺一點點他們是不可能滿足的。所以,散戶要賺錢,就要等待機構大幅拉昇再考慮減倉。而且要分批減倉。這樣才能躲得過機構的欺騙。


所以,針對當前的市場狀態,散戶的策略就是堅定持股,不大漲不跑。這樣機構就拿你沒辦法,最後只能乖乖給你坐轎子!


思考A股


我認為,97後開始進入股市,炒房人的部分資金開始進入股市,疊加外資2019年在A股流入1萬億以上資金買股票,社保,企業年金等長線投資資金逐步進入股市,A股的新一輪“民心所向”的牛市即將拉開大幕!



還記得2007年和2015年的時候,基金申購都要排隊,按比例配售。券商營業部開戶要預約,晚上下班後或者週末開戶盛行,配資公司的配資額度提前一個月就預約搶完,是個人都想來股市搶錢,生怕錯過了股市盛宴!回過頭看,這都是牛市快到頂的跡象,而現在顯然還沒有到達如此瘋狂的底部,而很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那麼2019年底的這個散戶規模突破1.5億的一些細節說明了什麼呢?


從公佈的數據結果看,A股40歲以下股民佔比超過八成,股市也完成了年輕化更新換代,年輕一代力量崛起,97後股民已經進入股市,佔比超過15%。


收入機構看,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工薪階層佔據絕大多數,佔比達到76.91%,月收入3萬以上的人群佔比最少,僅2.49%。說明A股雖然目前市場風格已經基本上被機構所主導,但是散戶數量上的優勢,卻導致A股的“羊群效應“特別明顯。就是交易所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買得多,第二天集合競價就有很多人按照漲停板價格申購買入,這樣就造成第二天直接一字板開盤到第二天仍然是一字板漲停開盤。反之,如果龍虎榜顯示機構大量賣出,就有很多人第二天集合競價掛跌停板賣出,導致股價大幅低開甚至連續大跌幾天。A股投資者不理性的特點依然鮮明。


從公佈的數據結果看,散戶中投資經驗低的人群佔比達到48.34%,近半數股民都是“小白投資者”,投資者教育任重而道遠。

這些新進股市的新股民由於投資股市資金有限,散戶們更看重短期的收益,散戶追求短期收益的人群佔比88.79%,遠超追求中長期收益的人群。“漲停板敢死隊”又多了很多新生代接盤俠。



下面說說我作為一個老股民的觀察。


上次2009年小牛市我在券商營業部工作,那次股市小牛參與者以老股民為主,雖然也有一些20-30歲的新股民,但是相對來說,老股民更有經驗,投資上更偏愛2006-2007年的大牛股資源股,地產股等等。2014-2015年年輕新股民就更多了,那次牛市是從2013年創業板開始,收購各種打著高科技標籤的公司,給自己貼上了各種概念,比如生物疫苗,互聯金融,北斗導航,阿里概念,手遊,大數據,網絡安全,無人駕駛,量子通信,VR,3D打印等等新名詞。那些小盤股帶著一個新名詞的標籤,代表著股民對新經濟的嚮往,也代表了中國經濟對新經濟轉型的願望。


歷史最終證明,新經濟的轉型不是你想到一個名詞收購一個新概念公司就可以輕易實現的。絕大多數收購了那些新概念公司的上市公司,這幾年都面臨著利潤承諾無法實現,商譽鉅額減值,公司價值大幅下跌,股價大幅下跌到2015年牛市泡沫最高峰只剩一成才逐漸見底,無數新股民損失慘重,直到2019年末,少數轉型成功,原有業務也持續增長的公司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成為2019年的大牛股,比如億緯鋰能,泰格醫藥,康泰生物,寧德時代,中際旭創等等少數標的。


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每一輪牛市都代表了市場和股民對財富的嚮往,對於能夠創造新經濟模式的上市公司尤為追捧。但是優勝劣汰的經濟規律決定了,成功者從來都是少數,每一輪牛市從頭走到尾的行業都是極少數。2015年的牛市最終穿越熊市的依然是消費,白酒,醫藥,銀行這種老百姓和經濟基礎消費,很多時候,所謂的牛股並不是那種頂著高科技光環的企業,能夠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下保持長達數十年的企業真的很少。以史為鏡,2019年打著科技興國,華為有為,國產替代旗號成為大牛股的芯片,消費電子的股票在2019年能夠依然強勢的股票恐怕並不會太多。


所以奉勸眾多新股民在一片牛市來了的喊聲下,不要被2019年股市風格固化了思維,尋找新經濟的代表和急先鋒沒有錯,但是對於那些已經估值太高,業績可能跟不上股價上漲速度的2019年大牛股保持警惕。對於2020年的股市新牛股要以全新的認識和觀點來判斷,尊重市場,尊重客觀規律和現象,及時跟上投資風格的變化,否則2020年即使牛市來了,如果你買的2019年大牛股在整個2020年的大部分時候都在回調,那還有什麼意義?


蔣生的投資筆記


韭菜生生不息,這個數據是開立A股賬戶的自然人投資者數量,這個數據本來就是一直會增長的,原因也很簡單,第一,要真正的去註銷賬戶這個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哪怕是真的虧了很多,心如死灰,但是去註銷的人也不多,直接不登錄不就好了嘛,要註銷是很麻煩的事情,時間成本高,況且股市是沒有幾個人不想去玩的,尤其是已經玩過的人。

有人在2015年那一撥牛市中虧損了不少,但是到今年行情起來了的時候又再次投入資金進來了,這都很正常,人性如此,有人會買彩票就會有人去買股票,其實都是差不多,都是希望投機賺錢的。

第二個就是我們每年都會有成年的年輕人長大,一個人要到多大年齡才開始炒股,這個我們不太清楚,但是25歲應該是一個合適的年紀了,當前當前的計算週期,也就是1995年以後出生的人口,基本上每年也有2000萬出頭,而把其中的女性去掉,再把一部分不會玩的人也去掉,那麼也會有接近千萬級別的新人加入。

根據相關數據,截止到2019年11月,A股開立賬戶的自然人投資者數量有1.58億人,比2018年底增加了1243萬人。

這個數據還會增加的,每年都會 有上千萬的人口加入,其實年輕一代的投資意識比之前要強得多,而且開戶的方便性也大大增加,以前開個戶要需要去營業廳去銀行,現在一個手機就可以開戶,開戶的便利性大大降低。

未來隨著註冊制的實施,暴漲的可能性是基本沒有了,這種行情更容易產生慢牛的行情,那麼加入的人會更多,再過5年,這個數據超過2億也不是問題的。


壹號股權


這種數據不真實,一位股民最少兩個賬戶,1.5億散戶對半分也就7500萬戶,而且有的股民開三四個戶,如果再對半分,7500萬戶也就剩下3750萬戶,股民數量也不多啊,創了五年新高還是沒有多少股民。

第一、統計不精準。

這二十多年股票從早期的幾家到現在的3700多家,按照目前這種情況計算,股民的數量也就在3750家,可以說上市公司人數都要超過股民數量了,這種1.5億的統計數據就是一人開多戶也算多人,統計不精準,沒有參考的意義。

第二、新老交替。

老股民離開,新股民入場,A股市場裡的1.5億賬戶真正休眠的有多少,肯定是超過一半的,如果是3750萬戶計算,那這裡面交易的可能就不到3000萬戶了,說明股民數量正在不斷的減少,主要是股民長期難賺錢引起的數量減少問題,新股民進來,老股民出去。

綜上所述:

股民數量近五年新高,這種統計其實並不精準,真正的股民數量連1億戶應該都到不了,主要是離開的太多,真正留下的不多。


股海重生2015


我的觀點很簡單,牛市要來了。散戶開戶變化趨勢,一直是市場晴雨表。

如果說開戶規模是管道,那麼他們的帶來的增量資金就是流入池子的水,如果股價是船的話,那麼水位高了船位自然高。

毫無疑問,股市的增量資金要多了。

1、股市的估值處於低位

目前我國股市經歷15年的大跌後,整體估值趨於低位徘徊。從成熟的資本市場來看,一般故股市進入10倍區間範圍,將會引來抄底資金。


當整體估值達到20倍以後,那麼股市進入泡沫預警。

這是發生在無數國家的案例,隨著我國股市的不斷完善,愈來愈向成熟市場靠近。

股市進入2019年以後,外資開始關注A股市場的價值修復機會。2019年全年,外資累計流入股市幾千億,目前外資持股市值已經達到了萬億。

現在A股還在有外資不斷流入,這一切都發生在眼前對資本市場熟悉的人,都應該明白數據背後的趨勢。

目前A股整體估值,經歷2019年的上漲處於11倍附近。

2、老股民的看法

今天和幾個老股民聊天,談及未來的看法,一致認為股市有一波大行情。

這幾個股民,都是在市場上的風雲人物。有一位老王,經常做客各種媒體解讀股市。他目前倉位已經觸達了8成區間,可以說用自己的行動在投票。

另一位老劉,對國際市場瞭然於胸。他的看法是目前我國股市處於類似90年代的走法,現在正是啟動前的一段時間。

於此相映襯的是,各個股票群裡的高手沉默幾年後開始迴歸。

這些高手,只參與牛市,熊市很少參與。

所有這一切,證明股市春天來了。

3、說說房股轉變

經歷20年週期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表現最搶眼的是房市。

目前經歷多年牛市的地產,總市值已經達到了65萬億美金的高度。這個現象,和傳統經濟體出現了嚴重的背離。反觀我們的股市,市值僅僅有6萬多億美金的規模。

毫無疑問,樓市存在泡沫;股市處於價值低估階段。

近年來,瘋長的房價已經存在泡沫。這也就是為什麼一直強調房住不炒的根本原因。

目前地產行業政策,多次強調不以地產拉動經濟的工具。

這反差已經擺在檯面上了,房股轉化已經成為了可以預見的事實。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散戶、大戶、外資都已經看清楚了方向。反觀我們很多劇中人,卻在懷疑牛市的合理性。

大家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