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婚姻,始於雙獨,終於孩子姓氏


一場婚姻,始於雙獨,終於孩子姓氏

中國人,絕大多數是傳統的。姓氏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大家都頗為重視,所以百家姓流傳至今,而且現在修譜也大受推崇呢。父系社會幾千年,孩子一出生,99.99%的都會被冠以父姓,沒有人覺得有啥不妥。就算那些倒插門的上門女婿,一旦哪天“翻身農奴把歌唱”,也會萌生給孩子改為父姓的想法和做法。即使法律規定,孩子有隨父或隨母姓的權利,貌似他也做不了主,畢竟剛出生,出生證和戶口也不是自己辦理的。

時代發展了,世界變化了,現在也有女同胞提出來,自己辛辛苦苦懷孕生下的孩子憑什麼不能和自己姓。我私下裡估計了下,真正心甘情願願意孩子隨母姓的男同胞估計沒有幾個。當然,為了家庭和諧,有的家庭也摸索出了幾個辦法。有的家庭把孩子起四個字的複姓名,前面是父姓,中間是母姓,最後才是名字。有的家庭,約法三章,男孩隨父姓,女孩隨母姓,亦或反之,皆大歡喜。今天我要說的這個家庭,就孩子的姓氏問題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婚姻解體,一拍兩散。

李樂和趙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父親是幾十年的老戰友。兩個年輕人可以說是一起長大。到了適婚年齡,兩個老戰友,撮合甚至可以說安排他們戀愛乃至結婚。其實兩個老人都有點小九九,因為他們早研究計劃生育政策了,兩個獨生子女結婚,在他們所在的省,是可以生二胎的。

2011年,兩個年輕人結婚了。一切都很順利。結婚之前,兩個家庭六口人開了個會議。會議主題就是小兩口必須生兩個孩子,一個孩子隨爸爸姓,一個孩子隨媽媽姓。會議開了三個小時,雙方達成了友好協議:婚後生兩個孩子,大的隨媽媽姓,小的隨爸爸姓。可惜,只是口頭約定,沒有籤書面協議和加按手印。

2013年,小兩口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女孩,按照約定隨媽媽姓李。又過了三年,第二個孩子出生了,男孩,按照約定應該跟爸爸姓趙。可是不知道老李同志,哪根筋錯位了,他居然提出來二毛要隨他家姓李。這無理要求一說出來,就遭到了親家的堅決反對。老趙同志心想:“你想的美呢。我們趙家的孫子和你姓李,以後家譜怎麼上?我們死了墓碑怎麼刻名字?我怎麼和我家祖宗交代。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打死我都不同意。“老李同志看親家公不同意,居然提出來讓女兒女婿過兩年去泰國做個試管嬰兒生個男孩再姓趙,錢他出,反正二毛必須姓李。老趙同志心想這人怕是有毛病吧?當初的約定你都忘記啦,你也太不遵守承諾了吧。兩個人你來我往,吵的不可開交。

一場婚姻,始於雙獨,終於孩子姓氏

最終的最終,兩個老朋友為了小孫子二毛的姓氏問題徹底決裂。兩個人互不想讓,都要爭這個孫子,又都不能說服對方。兩個年輕人夾在其中,本來是沒有什麼矛盾的,但是兩個人從小到大又都沒有什麼主見,尤其是李樂,都不敢勸自己父親遵守承諾。兩個固執己見的老人,居然分別給兒女下了最高指令:離婚!一拍兩散!就這樣,這段外人看來郎才女貌兒女雙全羨慕還來不及的婚姻,就此解體,只是可憐了兩個小娃娃。聽說兩個孩子,大的還是隨媽媽姓,外公外婆帶。小的還是隨爸爸姓,爺爺奶奶帶。熟悉的人說起這個事,都是一聲嘆息!

一場婚姻,始於雙獨,終於孩子姓氏

我不知道這老李同志有沒有一絲絲後悔,孩子好好的家庭給作散了。我是女人,從來沒有去刻意糾結過孩子姓氏問題,難道不和自己姓,就不是自己親生骨肉了嗎?當然我也認為只要夫妻想法一致,隨母姓也很正常,這一點男同胞不要義憤填膺。我只是覺得,不管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如果一方有特殊要求,雙方婚前商量好最佳。像文中兩家人,既然開始說好了,遵守約定才是君子之言行。所以,這才是我看不起老李的真正原因。

而且姓氏,你管得了兒子輩姓啥,你管得了孫子輩姓啥,你能管得了曾孫重孫嗎?誰也不敢擔保一代一代生兒子下去,誰也不敢保證一代一代姓氏能傳遞下去。比起姓氏,子女的幸福難道不是更重要嗎?老李同志,不要再固執下去啦。

感謝關注 頭條小白,雖然文筆差,一直在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