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否应该要完全的独立?

北方孤狼f


学生是否应该完全独立?致于说是学生,就不是独立自学成材者,就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环境中。独立,只能指独立完成作业和生活自理这两个方面。独立完成作业是美好的学习习惯,它能促使自信、促使进步,但是,在真正弄不懂的情况下,求师问友也是完全必要的,不需要通过“独立”怡误学习知识。学生应该有独立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主要是初中以上的学生,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初年级,还是依靠成人为好。对于现在学生的出入学校,千万不能独立行动,特别是中小学生。


泽润人间爱池莲


我的独立在我七岁左右就被迫开始了,母亲从小就培养我去独立完成一件事,虽然不是刻意的。长大以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性格独立自信,不怕困难,经常我会自嘲自己生来专来解决问题。兄弟姐妹遇到难题都来找我帮忙,我从来不给钱的,给的建议是他们以后能生存下去的办法。我母亲亲自教育的几个孩子都很独立自信,品德也非常好。(我家有很多孩子因为是重组)。所以我认为孩子要从小就得培养独立的,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培养,长大以后父母会省很多心。


567980王老师


很多学生自己无法做到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往往一遇到难题就想逃避,要么问同学,要么请教老师,总是不愿意去靠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在我们“认真能力”训练班上有很多这样的同学,针对这样的同学,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首先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我们的做法。

巧同学是深圳福田实验学校高二的一名女同学。她活泼开朗,性格直率,喜欢问问题,有股不服输的精神。但是对于学习,自己不能独立深入下去,遇到困难不愿意独立思考,或者期望老师能够直接告诉她答案。针对她的情况,我们老师在认真能力训练课时,对她采取不断提问、带着她不断深入的方式,锻炼她独立深入的能力。

刚开始,巧同学对这种方式不太适应。在学校有问题问老师时,老师一般会直接告诉她答案。现在她一有问题,老师立即反问她一个问题或者问她是怎么想的,她就陷入沉思,拿出课本、笔记,一遍一遍地写,几次之后,她明白不可能从我们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答案,再遇到问题时,她自己会先思考,实在想不出时,能够主动看课本,把不清晰的地方一点点从课本中寻找答案,把问题弄明白。一开始自己想不出时,会很难受,便一个劲儿地问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答案?”

第二天她自己通过不断动手自己操作,终于悟出不管老师讲多少知识,如果自己不动手,不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听老师讲再多都白搭。

课上完之后,巧同学的婶婶对我们说:“我问那些孩子你们这两天到底在学习什么?我女儿说就是老师带着我们一步步深入,其他孩子还有不同回答,可是我就是不明白他们到底学习了什么,后来问到她,她说,以前我们学习就学到1+1=2,现在老师要让我们自己得到0.5+0.5+0.5+0.5=2、0.1+0.2+0.3+0.4+1=2,依此类推,扩充下去。”巧同学能够有这么深的体会,连我们老师都拍手叫好,看来她对这两天体会很深。

下面是她的学习后的感想:

经过两天的学习,才知道原来解题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答案只有一个,过程却有许多……

刚开始还不是很习惯老师的讲解,在她的带领下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一道题目,缠绕了很久,我是一个很心急的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很反感。因为做不出来,解不了,得不出答案。

到了第二天,还是很没有头绪和感觉,到了最后,却有种厌烦,但还是沉住,问老师,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厌倦,我自己也觉得很烦。最后,跟唐老师接触以后,就开始有感觉了,慢慢研究,不懂的再问老师,虽然题目还没有完完整整写出来、整理出来,但我也很欣慰,毕竟有头绪了,不像一只盲头苍蝇一样乱撞,很盲目。

往往在自己认为对的情况下,去问唐老师,就会变得很不堪一击,因为有太多多余和不必要存在的问题……“法不孤起,必有所为”,就这一句话,已经听了很多遍了,因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不管题目怎样的难,“妖魔鬼怪都是人”,它还是一道题目,只是变换了另一种手法而已!最难的东西在于基础有没有打好、扎牢,所有的题目都建筑于基础之上!

不仅仅数学题,所有的题目都一样,要用心去做!想要快速提高成绩,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懈!


哈尔滨数学教师宋鹏程


我想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了,应该完全独立;中学生呢,应该准独立,就是说老师家长在他们有疑惑、彷徨时给予有效引导,悉心保护学生独立的精神和能力。小学生半独立就行了,他们年纪尚小,三观未成形,保留独立的信念即可,其他的需社会、家庭、学校有方向有意识地培养,为准独立、完全独立打下坚实基础。


马田立


学生要完全独立,而且是越早越好。因为在精力最旺盛,记性最好的年纪为了独立就可劲儿折腾吧!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输了继续读书,赢了年少成名,下半生不用愁。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们把它说的高雅一点就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以当今社会的标准来衡量还是钱。你能为社会创造就业,为国家创造税收,为科技创造成果,这不都是变成产能吗?产能最终还是转化为收益,收益即社会财富。一个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自身的财富也必定很可观。说到底还是钱,你有钱就是实现了个人价值。你就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你会拥有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反正早晚都为了钱,不如趁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尝试独立,自己创业也好工作也好,只要是合法的事业都值得一试。毕竟年轻,国家政策和家人还有学校都会为学生保驾护航。世俗眼光能容忍学生的失败但不能容忍成人的失败,成人的世界里不成功便成仁,而且九死一生;学生不成功就成才,赚不到钱就好好读书,失败的经历将会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再说了,万一成功了呢?那你真的把曾经无数学生吹过的“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的牛B实现了,还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只要你是学生,只要你尝试独立,不管成功与否,你都比同龄人赢在了起跑线上。成名要趁早,独立要趁早。不为什么,只为年华不虚度,余生不后悔。独立不光是经济独立,这是一切独立的基础,当你提前实现它的时候,你可以不用为生活而发愁,你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实现人格独立、思想独立。独立才能自由。这乃是独立人生的真正意义。

奋斗吧骚年!今早实现人生之独立,实现人生之理想,追逐自由之幸福。



外獨不存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会有摆脱家长的监护,自己独立地生活的意愿,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逐步放开对孩子的生活监护,既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主动学会独立生活,又要细致观察,明示暗示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做。具体来说,高中生阶段应该在生活上放开学生的自由,鼓励孩子起居饮食自己动手,做得不够好只需要指导示范一下即可,大学阶段就要鼓励孩子积极融入社会活动,包括假期义工和打工挣生活费,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还要做孩子的心里咨询,逐步让孩子成为成熟的社会人。


carbon猎手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多大学生呢?独立是哪方面独立?精神、生活、经济还是学习......

对于小学生,哪方面都无法独立,否则要家长做什么呢?

中学生也是未满18周岁的孩子,学习上需要自觉性了,但我觉得家长必要的督促是有的,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要有了,但家长对孩子经济物质上的抚养是必须的,他们未成年!

对于18岁以上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他已经有独立的能力了,但是依目前的国情看,经济上依旧是无法独立的,学习是他的主要任务,家长如果有能力又想让他安心完成学业,经济上会全力支持,除非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或者家长为让他独立而独立,这样他会很辛苦!且我不觉得这种独立会对他产生什么积极的作用!


缐缐是个姓


这个问题范围太大,学生种类很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本科毕业(硕博不计算在内),年龄差异也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家庭大融合,根子上独立不了。但是如果理解成生活上的分开,那应该称之为不被管束。那么只要做到一点我相信是可以的,就是经济独立,经济独立会积极衍生出责任独立,人格独立。

不要说很多学生,就连已经组成家庭的成年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经济独立(需要父母接济),无法责任独立,(子女交给父母带) 那片面的追求人格独立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叶公好龙"?


丰亨语大


提问的兄弟,大概你是指大学生吧?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三观尚未形成,心智尚不够成熟,且主要处于学知识阶段,完全独立不太现实。到了大学阶段,可以通过接触社会,勤工俭学来逐步实现独立。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的学生,比如农村学生,自理能力较强,可能独立的时间比城市学生稍早一些。


曹州一书生


这是中国,总把孩子未成年放在第一。在国外,完全不同。想自己生活首先要看实际年龄,和具体情况。有的是想摆脱父母的约束,有的确实有独立能力。如果是独立性很强的孩子可以让他独立,但父母要在能看到他的地方,观察他的举动,让他慢慢成长,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还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