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滿清奴隸主政權才是癥結

儒家思想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滿清奴隸主政權才是癥結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滿清統治下,在完成工業革命的英法等國面前不堪一擊,滿清數代酋長耗費無數中國民脂民膏建立的圓明園被燒了,無數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和奇珍異寶被掠奪。面對危局,在清剿太平天國運動中崛起的漢族官員,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方針下,開展洋務運動以自強,於是派遣神童留學美國、派遣俊才留學英國和德國學習軍事,斥巨資買英國的艦船、德國的火炮、美國的後膛槍。效果很顯著,湘軍和淮軍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槍炮,北洋海軍噸位亞洲第一,然而外戰除中法戰爭外,全部失利。內憂外患之下,部分留學歐美、日本的知識分子認為造成中國近代落後的根源是儒家思想,認為孔子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五四運動時部分人員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號,周樹人更極端,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儒家思想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滿清奴隸主政權才是癥結

自古就有百無一用是書生,在我看來提出“打到孔家店”、“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等口號的人,就是意氣有餘,能力全無的書生。儒家思想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就是中國的文化主流,兩千年來,不同時代的中國人無不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的三觀,中華文明成果無論是科舉、朱子理學、王陽明心學都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實務、人文思想方面的延伸,否定儒家思想就是否定自己的祖先、否定祖先兩千年的文明發展成果,否定自己的民族。

儒家思想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滿清奴隸主政權才是癥結

造成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需要歸屬感,一旦架構自身三觀的思想被否定,勢必會尋找強勢的思想去信奉,如此民族分裂、國家衰亡不可避免,蒙元時期和明朝末年,天方教徒大幅度增加正是這一結果,滿清時期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根源也是如此。就內在而言儒家思想中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勞務牢記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無不閃耀著導人向善的光輝,歷經兩千年,仍然有現實意義。即便是某些被人詬病的所謂糟粕,也只是不肖子孫的吹毛求疵,用現代人面對的問題和困擾苛求儒家思想的盡善盡美,殊不知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和傳承者距今數千年,以今是而謗古非,豈不可笑?

儒家思想造成中國近代落後?滿清奴隸主政權才是癥結

再說造成中國近代落後的根本原因,答案其實是顯而易見的,貫穿滿清始終的文字獄,以破壞中國文化古籍為目的修《四庫全書》,雍正所言“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乾隆所言“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國之人”,慈溪所言“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無不明示滿清奴隸主政權就是中國落後捱打的根源,中國近代的落後和儒家思想沒有一點關係,儒家文明圈的國家都經濟快速發展就是明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