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有意无意悟真我——丹迥·冉纳班杂五世活佛开示录(摘录)

人都是由看得见的物质(生理的)和看不见的精神组成的。再奥妙,也离不开这两种。因此,一个人身体再好,精神修养不好不行;精神境界再高,身体不好也不行。必须心理和生理同时修养。

精神修养,修心,简单说来,就是要做到邱处机(编注:道教龙门派祖师)说的清心寡欲。清心寡欲也不是什么都不干。人生在社会里,对社会、家庭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做出贡献。

有的人常说活得很累,其实是心累。世间本是苦乐掺杂的,世间就是世间,世间不是理想中的天堂,随时都会遇到不愉快的事。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总觉得不随心的事多,随心的事少,加上自己又想不开,自然会招来心里的“苦”。人家认为挺好,他却认为挺苦,实际上是心里想不开。佛教讲的涅槃,是讲常乐我静。菩萨是自在,是讲心理平衡。心里不平衡,就会觉得有钱并不幸福,没钱更苦,再富有,再有地位,也会觉得很累,觉得不自在。

对世间的东西要看透,看透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能心理平衡。但是,看透了不等于消极。看透又不消极,解决这一对矛盾,要用大乘思想——利他。

人有三种,有的专门损人利已;有的利己不损人;有的忘我利人。忘我利人的人最高尚,只有高思想境界的人才能达到忘我利人,只有高级菩提心才能达到忘我。

有的人一生中想的就是我、我、我,受“我”的驱使忙个不息,就像佛教讲的“我执”那样,妄念丛生。妄念就是自我,一切麻烦都是由“我”字产生的。只有证悟无我以后,才能发现真我、妙我、本我,才能发现大我,永恒的我、大宇宙的我可能有人会认为,无我以后干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是受了“虚我”的影响。

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象征着心,是虚我的代表。猴儿脸说变就变,坐不住,总好动,多远的地方一想就到。而他的师父是真心的象征,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斜月三个点,就是心。

人还有一种痛苦是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有时有感情没理智,有时有理智时没感情。佛的感情是悲,是常人说的恻隐之心,但佛不是把自我当前提,不像我们总把自我放在前头。

佛教讲悲智双欲,人应该有智慧和能力。有的人老实,不做坏事,他不是不做坏事,是做不了坏事。无能的老实人多了,社会也就完了。有的人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还是少做坏事为好。有的人装老实,一旦有机会,马上现原形,这种人可怕,让人识别不清。人有能力,有智慧,又有慈悲心,对社会才有好处。

佛教把人身分成五蕴,把人体作为五部分来看,其中一个是物质,其它几个全是精神,受、想、行、识全是精神。精神是看不见的,所以人是看得见的血肉之躯和看不见的这些精神组成的。

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究竟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佛教对心的解释很多,肉团心是生理的,还有别的层层心都是精神的。我高兴,我生气,到底是哪儿高兴,哪儿生气?假若以身体为我的话,截肢的人,一条腿的人,他的“我”应该不全。可是,他的自我意识一点也不少,他的心也和常人的心一个样。

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主观认识。我们的眼睛看得再远,用天文望远镜也有看不到的地方。没看到不等于没有。耳听、心想等都是这个道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的认识有时很不严谨,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宇宙是个大生命现象,很多未知的东西都应探索。

人人都想长寿,但最终都得离开这个世界。人都想长寿,但总免不了有不少“痛苦”。清代有人写过首诗: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我是谁?其中有很深刻的道理。

要证悟无我,常人能做到遇事想得开就很不错了。离无我近就更坦然得多,心理平衡得多。要证悟,应在世间证悟,没有世间哪有出世间?没有世间,出世间又为谁服务?《心经》的中心思想是色空不二,肯定了物质和精神的一致性。只有证悟到真空之后,才知道空而不空。绝对空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人们往往被“有”束缚,恰恰把不是永恒的“有”当成是永恒的。

身与心的修行,缺一不可。修行就要戒、定、慧。佛教靠戒律来保卫。戒律好比是城墙,六根用好了不可思议。心为王,王清明,城墙牢固。王一旦昏庸,城墙失修,六个大臣(六根)就会里通外国颠覆王室。戒有很多层次,合乎科学。

定的层次也很多。一般人妄念很多,念力不集中。若定力好,能集中,就像激光一样,能量大得很。这就是练功的作用。

定,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成了行尸走肉;也不能乱想,乱想就跟平常人一样了。

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一般人静坐易出三大弊病:要不就溜号;要不就犯困;要不就犯愣。

要跟这三种弊病作斗争。静坐时想一样东西,实际上是思维的不断重复,一不重复就没有了。但是,总想一样东西非常难,连几秒钟都难,这要靠不断修行来达到。静坐时若出现意识不集中,应该疏导,硬堵是堵不住的。

菩萨渡人在有意无意之间。练功也是在有意无意之中最好。就是说,不好好想不行,忒好好想也不行,这其中的程度不好掌握。悟空,在有意无意之中去悟最好。证悟无我想成没我也不行。

练气功也好,练武术也好,有意无意的状态是最佳状态。现在说的潜意识理论,什么时候潜意识松动一点,练功就够用了。

(圣庆)


往期推荐:

1,

2,

什么是我?我在哪?修心,什么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