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避免胃一步步受損癌變

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有一個稱號,叫做“胃病之源”。它是一種致病性很強的細菌,也是唯一一種能在胃酸內生存的細菌,且胃酸濃度越高,此菌就越活躍。而幽門螺桿菌越活躍,對胃部的傷害也就越大。

感染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避免胃一步步受損癌變

幽門螺旋桿菌一旦在胃部內生存並繁殖以後,胃粘膜會被啃食,一步步的造成胃粘膜的破壞,導致胃粘膜自我修復功能失效,創口遲遲無法癒合,時間久了就形成潰瘍、炎症,逐漸發展下去,隨著病情的惡化,還有可能最終演變為胃癌。

感染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避免胃一步步受損癌變

醫生建議,如果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否則胃會不斷遭到破壞

1、刺激類食物

胃酸是人體分泌的用於消化胃內容物的重要物質,正常情況下,胃裡的胃酸維持在20-100ml之間。但是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加速胃酸分泌,可能會加重胃粘膜損傷,引起像反酸、噯氣、燒心等一系列症狀,所以,就像濃咖啡、濃茶、辣椒、生薑等刺激性食物要少碰。

感染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避免胃一步步受損癌變

2、生食

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即使不能在自來水中繁殖,但是卻可以存活4-10天,而在河水、池塘水等環境中竟然可以存活長達3年之久。如果平時經常食用魚生、三分熟牛排、刺身三文魚等生食,或者是直接喝生水,吃未洗淨的食物,都容易加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3、醃製食物

像泡菜、鹹菜、榨菜等這樣的高鹽食物不僅會損傷胃粘膜上皮細胞,還會加重患者的胃腸道不適,使幽門螺桿難以根治,繼而不斷的繁殖。這也就很容易加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和胃病的出現。

感染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避免胃一步步受損癌變

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飲食要多加重視,還需多加強以下2點

第一,多吃能殺菌養胃的食物

有不少食物都具有抑菌養胃的作用,這些食物通過食用進入到胃部之後,可以起到抑制幽門螺桿菌滲透的作用,並對胃部起到養護作用。像是猴頭菇和丁香,如果將它們搭配成猴頭菇丁香口服液來食用,可以充分發揮其中的物質成分,作用於胃部,改變胃部環境,讓幽門螺桿菌無法生長繁殖,並保護胃黏膜,幫助養好胃。

感染幽門螺桿菌,3種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避免胃一步步受損癌變

第二,吃飯建議採取分餐制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所以,建議吃飯採取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不要共用碗筷,不要用自己使用的筷子給別人夾菜,也不要嘴對嘴餵食,這樣可以避免幽門螺桿菌相互傳染,增加滅菌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