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吸收


每天10分钟,让你成为营养师。大家好!我是金莱。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吸收。

有人说,食物的消化吸收就是:从食物变成粪便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食物到底经历了哪些历程呢?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吸收


当我们把食物送到嘴巴里的时候,食物的历程就开始了。食物进入口腔后,口腔就会分泌出唾液,这个唾液每天会分泌出大约1500毫升,它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中的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唾液的主要作用有: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当有害物进入口腔后,唾液可起冲洗、稀释及中和作用,其中的溶菌酶可杀灭进入口腔内的微生物;唾液可使食物细胞粘成团,便于吞咽;另外,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吃馒头等食物时会有甜味的原因。

在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之后,食物继续它的旅行。它经过人体的吞咽,经过食管,到达贲门,这时候贲门打开让食物进入到胃里面。食物进入到胃里面时,胃会分泌出胃液,胃液每天分泌2000毫升左右,它是透明、淡黄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胃液主要由以下四种物质构成,一种是胃酸,它是由盐酸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的。它的主要功能有4点:一是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二是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为胃内的消化酶提供最合适的PH,并使钙、铁等矿物质元素处于游离状态,利于吸收;三是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四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

另一种是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由胃粘膜的主细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的形式所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主要作用于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形成䏡和胨,但很少形成游离氨基酸,当食糜被送入小肠后,随PH升高,此酶迅速失活。

还有一种是粘液: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它覆盖在胃细胞膜的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微米的凝胶层,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粘液还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损伤;粘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降低HCI(盐酸)胃酸酸度,减弱胃蛋白酶活性,从而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细胞膜的消化作用。

最后一种是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可以和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

食物在胃液的作用下,当然还要在胃的舒张、收缩和蠕动的共同作用下,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后,幽门打开,食物这时也变成了糜状,进入小肠。食糜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下,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小肠内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消化吸收中最重要的阶段,也就是食物中的营养素绝大部分就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然后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

下面讲一讲上面提到的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它们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先来看下胰液: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PH值为7.8~8.4,日分泌量为1~2升。胰液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无机物成分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其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直肠的胃酸,使肠黏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即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后两种酶原均不具活性,只有当胰液进入十二直肠后,胰蛋白酶原被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而糜蛋白酶原则由胰蛋白酶激活为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分解蛋白质,二者共同作用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更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再来看下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汁。成人每日分泌量为800~1000毫升。胆汁的颜色由所含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由肝脏直接分泌的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而在胆囊储存过的胆囊胆汁则因浓缩使颜色变深。肝胆汁呈弱碱性(PH7.4),胆囊胆汁因碳酸氢盐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6.8)。胆汁除水分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成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胆汁对化学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为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钠盐或钾盐。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均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从而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再来看看小肠液:小肠液是由小肠黏膜中的小肠腺分泌,呈弱碱性,PH值约为7.6。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3升。小肠液边分泌边吸收,这种液体的交流为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了媒介。小肠液中除水和电解质外,还含有黏液、免疫球蛋白和两种酶: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和小肠淀粉酶。过去认为小肠液中还含有其他各种消化酶,但现在证明,其他各种消化酶并非小肠腺的分泌物,而是存在于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内。它们是分解多肽为氨基酸的几种肽酶以及分解双糖为单糖的几种单糖酶。当营养物质被吸收入上皮细胞以后,这些消化酶继续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随着绒毛顶端的上皮细胞脱落,这些消化酶则进入小肠液中。小肠液具有消化食物和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和胃酸侵蚀的作用。

食物在小肠内慢慢的前进着,一般会在小肠内停留3~8小时,通过小肠的蠕动,把食物残渣送入到大肠内。

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它也会分泌大肠液,主要是起到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的作用。

大肠内有大约1081亿个细菌,这些细菌主要靠这些食物残渣来生存。细菌中含有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其分解产物有单糖、乙酸、乳酸、二氧化碳、沼气、氢气等。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作用,其分解产物,除肽、氨基酸、氨等外,还有多种具有毒性的物质,如吲哚、酚等,这类物质产生后,一部分被吸收入血到肝脏解毒,另一部分则随粪便排出体外。大肠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及叶酸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经细菌分解作用后的食物残渣及其分解产物、肠黏膜的分泌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一起组成粪便,排出体外。至此,食物的旅行也就结束了。

听了以上的内容,你还会认为喝碱性水能改变人体的酸碱性吗?

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讲能量,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