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一位家長抱怨說:“做父母的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很難,有時候我管教他,他不服氣,還反駁說這個你不懂、那個你不對,好像父母還不如他,特讓人生氣又無奈。”另一位家長也抱怨說:“我的兒子從小就頑皮不聽話,讀了四年級後,家庭作業的難度增加了,有些題我都輔導不了,兒子就覺得我這個媽媽沒啥了不起的,在他面前說話的分量也就不如從前了,甚至他還跟我頂嘴,讓人很頭疼。”

案例分析

做家長的要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威信的家長,才能在孩子面前擔當好監護人的角色,贏得孩子的愛戴。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孩子卻不以為然。就像上面的兩位家長一樣,在孩子面前一點威信也樹立不起來。

不過,威信不是權威,必須強調二者之間的區別:威信是人的軟實力和向心力,而權威則是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力。孩子喜歡自己佩服的人,願意聽從有威信人的教導,而不喜歡發號施令的人。

作為家長而言,威信是孩子對他們的佩服、尊敬與信任,是對父母的客觀評價。如果孩子由衷地佩服你的能力,發自內心地崇拜你,認為你是天下最棒的父母,他怎麼會不服從你的教育呢?

事實也證明,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越高,親子之間的距離就越近,家長的吸引力、向心力也就越高,示範作用也就越大。

如果孩子不聽從家長的教誨,不重視家長的話,也與家長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有很大關係。家長如果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教訓孩子,孩子當然不愛聽;如果家長視孩子為“小太陽”,不敢恩威並用,而是一味懇求孩子學習或做事,孩子也不會尊重和信服家長。

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建立在威信的基礎上,當你在孩子面前具備這種威信時,孩子才會尊重你、聽從你的意見。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失了威信,孩子就會覺得你的話不值得重視。


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有威信的家長,才能贏得孩子的愛戴


應對之策

  • 走出樹立威信的誤區

威信建立在家長與子女彼此尊重和熱愛的基礎上,是家長在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下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靠不當教育獲得的“威信”,是得不到孩子認可的,也不能長久。

家長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就要走出以下教育誤區:

(1)過分寵愛孩子

家長不能對孩子過於嬌慣,過分遷就孩子,而要給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再提出具體的要求。相反,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概滿足,有求必應——這樣會導致孩子任性妄為,形成驕橫、執拗的性格,不懂得敬重自己的父母。

(2)實行高壓教育

有些家長本著為孩子創造一個光明前途的目的,對孩子過於嚴苛,動輒會發脾氣、責罵孩子,甚至體罰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會因為恐懼而表現得唯唯諾諾,生怕捱打捱罵,一直處於恐懼不安的狀態中。

(3)疏遠孩子

有的家長把孩子交給別人照看或撫養,例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自己則從不主動親近孩子,不與孩子交流感情。這樣,孩子也就不會了解父母,時間一久,親子之間的鴻溝就形成了。


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運用恰當的方法,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


(4)在孩子面前自以為是

有的家長無形中把自己當成說一不二的領導,自己讓孩子怎麼做,孩子就必須怎麼做,即使自己說錯了,為了維護所謂的長者尊嚴也要將錯就錯,讓孩子照辦。

這樣自以為是的家長,不虛心聽取孩子的意見,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對孩子一味地說教

不管孩子愛不愛聽,也不管自己說得對不對、當時處在什麼樣的場合,有些家長總是海闊天空地給孩子灌輸所謂的大道理,擺出一副權威的面孔。結果,孩子慢慢地就產生了厭倦情緒,不再聽從父母的任何意見。

以上五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既不能樹立起父家長的威信,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良好的修養是建立威信的前提

父母的威信,不是靠打罵樹立起來的,不是靠疼愛樹立起來的,也不是靠反覆說教樹立起來的——只有在自己的模範行為的感召下,在對子女的熱誠幫助中才能真正樹立起來。

父母的威信,首先來自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孩子在小時候缺乏辨別力,他的是非標準來自父母的言行,父母是他學習的對象。他對父母生活上的依賴,情感上的親近,使父母在他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權威和吸引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形成自己的是非觀,識別能力慢慢提高。父母如果存在不道德、不檢點的行為,就會傷害孩子純淨明澈的心靈,從而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大大降低,這無形中會影響自己的威信。


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如果你是一個缺少修養的人,卻要求孩子具備較高的素質;如果你從不尊重不孝敬長輩,卻讓孩子尊老愛幼;如果你不學無術,卻讓孩子努力上進;如果你整日無所事事,卻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成就的人;如果你總是跟他人發生糾紛、跟鄰居矛盾不斷,卻讓孩子學會團結……

孩子憑什麼相信你、聽從你的話呢?他會認為:你讓我怎樣做,你自己卻不這樣做!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你的威信將一掃而光,孩子甚至會看不起你。

  • 敬業精神是贏得孩子信賴的基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早的偶像和學習榜樣。有事業心、有成就的父母,最讓孩子欣賞——孩子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父母當作最優秀的、最成功的人,從而激發自己的自豪感,進而對父母產生信賴。

當孩子對父母的工作不瞭解或非常好奇時,父母要向孩子說明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性質、意義和作用。

例如,爸爸是一名醫生,可以指著醫院進進出出的病人告訴孩子,爸爸的工作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病痛;爸爸是一名軍人,可以通過講故事、看電視專題片告訴孩子,爸爸守衛著祖國的大門,無上光榮;媽媽是一位教師,可以指著學生告訴孩子,他們的知識是從媽媽那裡學到的。

這樣做,會使孩子從心底升起一種對父母所從事工作的崇敬心情,鞏固和增強父母在他心目中的威信。

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增強自己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努力做出成就,用優異的業績不斷向孩子表明:你是一個優秀的、有能力的父母。這不僅能培養孩子創功立業的意識,也能增強孩子對父母的好感和崇敬之情。


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產生自豪感,進而增加對父母的依賴


  • 疼愛和寬容是贏得子女敬重的法寶

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依賴和信任,源於家長無私的愛心和關懷。如果家長總是以領導的身份對孩子發號施令,孩子將會慢慢地失去這種依賴和信任,使得親子之間產生鴻溝。

為了避免產生這樣的後果,日常教育中,家長在親子之間要以平等的姿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循循教導,使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建議和指導。慢慢地,孩子就會以你為榜樣,自覺地去追求上進。

當然,孩子缺乏生活常識和經驗,自我控制和辨識能力差,閱歷淺,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這時,家長應該給以寬容,用孩子可以接受的口氣與其交流,以保護他的求知慾和自尊心。幫助他找出原因,讓他自覺地改正不足,千萬不要主觀生硬地責怪他。

此外,既然是平等交流,親子雙方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如果家長有不當的做法引起孩子對你的埋怨,你不能斷然拒絕接受,或覺得面子受損奮起反擊,而要虛心接受,認真改正。

能做到這些的話,孩子對你的諒解和大度會非常敬佩和感激,從而增強對你的信賴感。


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無私的關懷與愛,能讓孩子產生信任


  • 尊重和善待孩子是建立威信的必由之路

有道是,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這是一條恆久不變的做人法則,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尊重你。這樣你們才會和諧相處,家長的威信自然就樹立起來了。

小軍的屁股上有一塊暗紅色的胎記,形狀就像一朵小桃花。媽媽覺得這塊胎記很有意思,從小就抱著小軍在別人面前展示。小軍長大之後,對媽媽的這種行為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常常提出抗議。

媽媽覺得這是孩子害羞,並沒在意。可是,隨著小軍慢慢長大,他表現得越來越反常,發展到一見到客人就躲起來,以拒絕大人的“鑑賞”。

小軍屁股上的胎記是個人隱私,如果家長憑藉自己的身份任意展示,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尊重是雙向的,如果你認為孩子尊重長輩天經地義,而家長有恩於孩子就可以不必尊重他,這種不對稱的認知只會顯示自己的傲慢,不會贏得孩子的心。


親子溝通:從身邊案例出發,談家長在樹立威信時應掌握的幾個對策

好書薦讀:《全面捕捉兒童叛逆期》


觀點歸納

  1. 威信是贏得孩子敬重的基礎,是獲得孩子積極配合的前提條件。
  2. 減少父母的權威,才能增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3. 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和人格魅力,是父母建立威信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