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灭亡,反法同盟中都有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分邦国参与,如普鲁士和奥地利,但是神圣罗马帝国最终在1806年灭亡了,这与帝国内各邦国强大的独立权力有关,因为各邦国的各自为政而不能统一应付法国的对外战争。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腓特烈大帝期间,发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不仅加剧了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分裂,更加剧了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争夺神圣罗马帝国霸权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18世纪80年代越发紧张,1785年,普鲁士建立了德意志王公联盟,以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帝约瑟夫二世吞并巴伐利亚。

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间,普鲁士和奥地利争霸的矛盾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们互不相帮,看着对方被拿破仑的军队一个个的击破。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依次看一下四次反法同盟战争:

第一次反法同盟:普鲁士中途退出、奥地利被拿破仑击败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并且发展迅猛,这使欧洲大陆各封建王国和资本主义的英国惊恐万分。封建王国害怕法国传递出来的反封建统治会危及到他们自身的统治,害怕自己的人民也掀起革命运动。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1791年7月25日,在维也纳,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了普奥协定,两国的军事同盟直到正式结成。但两国均有自己的打算:普鲁士想占领阿尔萨斯,奥地利则想在比利时扩大自己的领地,或者以比利时换取巴伐利亚。

普奥联军开始时进展顺利,相继攻下维隆和凡尔登,但在香槟地区受到阻碍。

吉伦特派掌权后立即扩大征兵范围,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法国人民也爆发出了强烈的爱国心。9月20日,在沙隆西边的瓦尔米,法国阻止了普奥联军的进一步侵略。

法国军队由迪穆里埃和克勒曼指挥,士兵由具有爱国热情和追求自由的法国人民组成,他们斗志高昂,意志坚决,而且多于普鲁士军队。

普鲁士决定撤军,并且退回到了德意志的国土上。瓦尔米炮战的胜利,普奥联军军事干涉的失败,使第一次对法国革命的干涉瓦解,法军乘胜追击,11月6日,在迪穆里埃的指挥下,法军攻下了奥地利军队驻守的热马普高地,把奥地利逐出比利时。

由于法军的胜利和1793年1月23日路易十六的被处死,使更多的欧洲邦国感到了威胁,加快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成立。英国、俄国、撒丁王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签订协定,共同干涉法国革命,第一次反法同盟形成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普鲁士的退出

反法联军初期对法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奥地利又夺回了比利时,法军统帅迪穆里埃也叛国逃向了奥地利。在面临敌军新一轮的进攻下,法国革命政权内部发生激烈的变动。

1793年6月2日,更加具有坚定信念的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很快的恢复了活力。法国连败联军,并将他们赶出法国领土。1794年,法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把战线向莱茵河推进。5月13日的图尔昆战役在普军统帅科布尔的指挥下打了败仗,这使普军陷入了困境;6月,奥军败于弗勒律斯,从而退出了比利时;9月,奥军退出了莱茵河;10月,联军相继退出了科隆、波恩、科布伦茨,法国掌握了莱茵河西岸。

在面对军事失利情况下、新的波兰问题出现和英国首相皮特失败的外交策略下,普鲁士决定单独同法国媾和。普鲁士从联军中撤出自己的军队,不再承担新的反法义务,严守中立。

普鲁士退出反法同盟并没有使反法同盟彻底瓦解,奥地利和英国继续与法国革命政权作战。1796年初,反法联盟的战争在奥属意大利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法国派出了拿破仑的部队在意大利开辟出新的战场,拿破仑施展自身的天赋指挥着士气高昂的法军,在意大利连败奥军,最终迫使奥地利在1797年10月17日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

奥地利的退出使得第一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第二次反法同盟:普鲁士严守中立、奥地利惨败马伦哥

第一次反法联盟瓦解后,英国与法国依旧处于交战状态。为了彻底打败英国从而迫使其签订和约和扩大法国在意大利、地中海的权益,法国督政府决定派出拿破仑出征埃及,从而危及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间接打击英国。

1798年,波拿巴在偷偷绕过英国舰队后,带领法国军队登陆了尼罗河口,开始了他失败的征埃之旅。由于埃及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管辖内,拿破仑对埃及的征服使对中东抱有领土要求的俄国人感到不满,这使得英国可以联合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再次组成反法同盟以对抗法国的扩张。

1797年,在普鲁士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继位以后,欧洲各国以为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会有所改变,英国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很希望普鲁士能够加入对法的战争,并对其许诺普鲁士将从德意志诸邦中得到补偿作为促使它加入联盟的诱饵,但是普鲁士却表现的不积极。

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满足于北部德意志诸邦之首的现状,一面窥视汉诺威,准备吞并纽伦堡,一面耐心地等着因放弃其贫瘠的莱茵属地而取得应有的补偿。

因此,普鲁士在第二次反法同盟对法的作战中依旧采取了中立政策。

而对于奥地利,由于在拉施塔特会议上法国要求无度和法国在意大利的扩张,奥地利于1799年加入了第二次反法联盟。

1799年11月9日,波拿巴发动了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国的执政府,逐渐的改变了法军战场上失利的局面。拿破仑立刻率领法军第二次向意大利进军。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1800年6月14日,法军在马伦哥与奥地利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奥军遭到了失败。12月3日奥地利军队又在霍亨林登战役中败于法军,从此一蹶不振。1801年2月9日,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此和约重申了此前《坎波福米奥和约》中法国占领莱茵河左岸的条款。

英国由于在欧洲大陆上的同盟国都己经瓦解,而其国内的经济状况也日益下降。英国被迫和法国暂时停战。

1802年3月25日,英法两国又签订了《亚眠和约》.为法国和英国带来了一年多宝贵的和平时间。

第三次反法同盟:三皇会战的结果,迫使普鲁士对英国宣战

《亚眠和约》中规定英国要撤出马耳他岛,而英国迟迟不愿撤出,这也使对埃及有利益要求的法国心生嫌隙。由于英法之间的利益得不到调和,两国的关系也随之开始紧张。

1803年5月12日,被波拿巴蛮横言语相加的英国驻法大使惠特沃斯离开法国。5月20日,英国对法宣战,5月22日,英国开始了军事行动,法军也随即进入了汉诺威并封闭了威悉河和易北河的河口。

由于英法的重新开战,1803年皮特在英国的影响重新得到加强,1804年5月10日再次成为首相。英国为了在大陆上牵制法国并最终打败法国,从1803年开始,英国与欧陆各国开始了联络,准备建立第三次反法联盟。这时,当甘公爵事件、拿破仑的称帝行为和对意大利的扩张使同盟得以形成。

1804年11月6日,法兰西共和国修改了宪法成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并于12月2日正式加冕。拿破仑的称帝对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于是,弗朗西斯二世在当年8月11日改称奥地利皇帝。拿破仑接着于1805年5月18日在米兰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使这种局面更加紧张。紧接着在6月,拿破仑吞并了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卢卡,在此之前的3月18日把皮昂比诺公国赠送给他的妹妹,又在6月23日封他的妹夫为卢卡公爵。

这使得奥地利在1805年8月9日加入了英俄组成的第三次反法联盟。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普鲁士王国的态度依旧不能确定。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战争到来之前又开始动摇不定,他想获得汉诺威,但是又担心加入任何一方同盟会使自己处于从属地位,于是决定暂时坚守中立。

第三次反法联盟建立以后,奥地利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迫不及待的于1805年9月11日进攻巴伐利亚。拿破仑首先集中兵力对付奥地利,在乌尔姆战役中,被包围的奥军总司令的麦克军队于10月17日投降。1805年11月拿破仑的军队攻陷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11月13日拿破仑进入维也纳。

紧接着发生了著名的“三皇会战”,12月2日,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沙皇和奥皇的军队惨败于法皇的攻势下。这使垂头丧气的亚历山大一世将其军队撤回国内,奥地利也被迫于12月6日在兹奈姆签署了停战协定。

1805年12月26日法奥在普雷斯堡签订和约,第三次反法联盟解散。战争的失败使奥地利在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势力被排挤出去。

在对奥地利作战期间,为了臝得时间,拿破仑在事先没有告知普鲁士的情况下命令驻守在汉诺威的贝尔纳多特元帅的部队假道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和拜罗伊特向帕拉蒂纳前进。

这使普鲁士勃然大怒,作为报复手段,他允许俄军假道西里西亚,然后不与拿破仑磋商就占领了汉诺威。这使普鲁士的主战派大为振奋,当时作为外交大臣的哈登堡就强烈要求对法宣战。

但当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普鲁士不得不寻求和解。

拿破仑强迫普鲁士接受汉诺威,并向英国宣战。这使英国大为不满,并于1806年5月11日主动对普鲁士宣战,并且随即封锁德意志北海沿岸的港口,普鲁士立即做出回应,关闭其波罗的海港口、禁止对英贸易。

英普双方的战争状态直到1807年1月28日才结束,而此时的普鲁士己经被法国占领了一半以上的领土。

第四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

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以后,英国依旧与法国处于交战状态,但是奥地利的失败使皮特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于1806年1月23日忧愤而死。

拿破仑决定建立受他控制的莱茵同盟。在1806年7月,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公国等16个德意志邦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一个莱茵联邦议定书,规定成立莱茵联邦并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联邦的外交、军事由拿破仑支配。

这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基础,8月6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发表宣言,宣布废除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一切帝国议会等级代表的义务解除,自己只保留奥地利皇帝的头衔成为弗朗西斯一世。这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宣告了灭亡。

莱茵联邦的成立,更使得普鲁士大为不满,这影响到它建立北德联邦的进程。而且,在普鲁士国内,主战派逐渐抬头,尤其以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的王后路易莎为代表,支持战争的还有国王的堂兄费迪南亲王、哈登堡、施泰因、布吕歇尔将军、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等。

普鲁士于1806年10月1日对法国发出最后通牒,10月7日,在拿破仑收到最后通牒时,他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摧毁了看似强大的普鲁士,就像后来的德国诗人海涅写的:“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

普鲁士对于自己的军队很有信心,而且过于自负,一开始就不等待盟军俄国的到来而越过易北河主动与法军交战。1806年10月10日,普鲁士的先头部队在萨尔费尔德被法国打败,法军趁此攻向普军侧翼,从他们后面攻向柏林和奥德河一带,成功阻截了普鲁士德支援部队,也堵死了普军撤退的路。

海涅为何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宣战两周攻占柏林

10月14日,普鲁士军队和在拿破仑指挥下的法军两个侧翼在耶拿和奥尔斯泰特遭遇。在耶拿附近,拿破仑出动了54000人和70门大炮,攻击霍恩罗厄亲王率领的拥有120门大炮的53000名普鲁士军队,法军又一次获得胜利。

在奥尔斯泰特附近,瓦尔米炮战的败将不伦瑞克公爵率领着有54000人和230门大炮的普鲁士左翼与达沃元帅率领的有26000人和44门大炮的法军右翼遭遇,经过激烈的战斗,普鲁士被打畋,不伦瑞克公爵受到重伤于4天后死去。

这次战役后,拿破仑趁势攻占了大片普鲁士领土,所遇到的普鲁士要塞一个接一个的不战而降。1806年10月24日法军占领了普鲁士的首都柏林。三天后,拿破仑进入柏林。

普鲁士军队最后投降的是坚持对法作战的布吕歇尔将军,他说:我投降是因为我既没有面包也没有弹药。

双方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失去了易北河以西的所有领土,使法国几乎占领了普鲁士一半领土和并获得了500多万人口。

由此可见

在前四次反法同盟中,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各自为战,在客观上帮助了拿破仑的对外侵略。

因为普鲁士在1795年的中立,神圣罗马帝国被普鲁士和奥地利分割成两半,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更为加剧。随着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拿破仑决定自己登上皇位,这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存在的条件丧失。拿破仑打败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立即着手组建独立于普奥的莱茵联邦,进一步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

普鲁士邦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大邦却因在反法斗争中保持中立;奥利地前期被打疼了,面对法军对普鲁士的大举侵略却袖手旁观也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