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除了無賴,過人之處就是能忍

由平民而成為封建帝王,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相比於朱元璋,劉邦對中國歷史的貢獻要更大一些

劉邦,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家世務農。他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並且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使社會趨向安定,生產得到恢復,為西漢王朝的騰飛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

漢高祖劉邦,除了無賴,過人之處就是能忍

劉邦從公元前209年斬白蛇起義,到公元前202年消滅項羽,重新統一中國,前後不到十年,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奇蹟。在這之前和之後,任何一個天下大亂的歷史時期都未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結束。這就是劉邦對中國歷史的最偉大貢獻。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劉邦比他的強大對手項羽,最初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個人條件說,他不僅少文才(基本上未讀過書),而且軍事才能也遠遜於項羽,但他卻成了最後的勝利者。究其原因,雖說有多個方面,但他性格和品質的長處在其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漢高祖劉邦,除了無賴,過人之處就是能忍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己矣”。如果只從個人性格品質上找原因,蘇軾的分析是正確的。能忍和不能忍確實在劉、項角逐中起了重要作用。

古時候所說的英雄人物,一定有超過平常人的氣度,能夠忍受平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在性格和品質方面,劉邦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忍。劉邦的能忍主要表現在見辱不怒,能屈能伸。

漢高祖劉邦,除了無賴,過人之處就是能忍

​ 劉邦生於農家,其父太公和二位兄長都是老實勤快的莊稼漢,只有他不喜耕稼,專好浪遊,而且屢戒不改。他的長嫂見他一個七尺八寸漢子終日好吃懶做,坐耗家產,不由心生厭恨,口出怨言。其父無奈,只好讓兄弟三人分家。但分家之後,劉邦仍不改舊性,終日遊蕩,而且輕施家財,廣交朋友,又好酒及色,氣得太公罵他“無賴”,連衣食都不願意給他,他卻怡然自得,不以為意。

漢高祖劉邦,除了無賴,過人之處就是能忍

有時怕老父斥責,不敢回家,便到兩位兄長家棲身就食。後長兄去世,長嫂又討厭這位小叔子,自然不肯繼續接待。劉邦卻不管長嫂憎嫌與否,仍然不斷上門找飯吃。

有一天, 劉邦又帶著他的一幫哥們,到長嫂家吃午飯。長嫂本來就不願接待,又見添了許多朋友,就更不肯供給。便想了一個辦法,故意跑到廚房,用瓢涮鍋,假裝飯已吃過。劉邦信以為真,自悔來遲。友人倒也知趣,便作別自去。劉邦把朋友送走之後,又回到長嫂廚房內,卻見鍋上騰騰冒著熱氣,羹湯足有大半鍋,這才明白是長嫂使刁弄假。但他也並不向長嫂發火爭論,只是嘆了一口氣,掉頭而去,從此再也不到長嫂家。

漢高祖劉邦,除了無賴,過人之處就是能忍

這件事雖小,卻能看出劉邦年輕時候就不是那種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嘔氣爭勝的人,儘管他的這種見辱不怒的大度,有時候近乎無賴。

劉邦的能忍並非出自天性,他的天性倒是與此相反:傲慢,喜歡罵娘。他是當忍則忍,只要應當忍耐,再大的火氣也能咽,再大的委屈也能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