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為了心神氣勁的統一,後面還有話

學過幾天太極拳的愛好者都知道或聽說過“用意不用力”的拳理要求。這個要求是建立在放鬆的基礎上,從事太極拳運動時,體會出身體動作被意識引領的感受。

我們說太極拳運動有一個進階的過程,初學太極拳時,往往剛開始第一道坎,是放鬆和均勻的打拳。全身無一處緊皺,一動無不動。松靜輕柔,內外相合,連綿不斷。

“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最早出自楊澄浦的口述, ​十要: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為了心神氣勁的統一,後面還有話

太極拳

細讀可見,用意不用力的描述是為了引導學練者牢記放鬆的重要性和功效。反向推定也可以說,這些話,也有一定的適用性。身體不能放鬆,心神不寧,勁亂阻滯經脈、氣血如自我束縛。

​體不能松,氣血阻滯,勁力損失疊加,行動遲緩。何來輕靈變化,圓轉自如?緊鎖之病只有一方,用意不用力,學會放鬆,形成習慣。

因此,一時間用意不用力成為一些人的爭論的話題。反對者說:用意不用力何以拒敵?支持者說: 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 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和矛盾,應該怎樣評判正誤真偽呢?我看雙方的觀點都對,但是都有適用性。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為了心神氣勁的統一,後面還有話

太極拳

​我們先說反對者言論適的用性。持這種觀點的人,一般不超過七、八年的積累,有功夫上身。擅長一力降十會的主兒居多,這種得之一二,便不再深究的愛好者,不是功夫弱,而是認識淺,也許就再難提升了。在他們的與人交流中,一定偶爾也得以靈便松活的便宜,卻不知總結鞏固,信自己體寬力圓。因此,不反對松活,反對用意不用力的說法。

實則是誤解。所謂用意不用力,不是失去勁力。而是保持松活,能力不減反增的勁力實用追求。這不難理解卻不容易做到,與人交過手的人都知道,出手無形易得先的道理。

何來無形?就是快。何來的快?松才可以。似閃電劃過即逝,繼而還原松活之態。擂臺賽上這是高手,生活中也是好手。以心意靈動全身氣力,保持體內松活以被之用,用過即無。

​常用力者,必先失氣力,後失戰機,逐漸失去勝機。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為了心神氣勁的統一,後面還有話

閃電


我們再看成支持者的情況。一生擁護用意不用力的愛好者分幾種,第一種是拳架子的愛好者,打出來太極拳的意境也就難能可貴或極為不易了,卻不知只完成了第一步。七年之內的愛好者或本無功夫追求者居多。他們身邊也有許多初學者的讚揚,自知前無止境,然不知所以,因為從不涉足交手。第二種是盲目崇信者,這批學者不見得體悟的功夫有多大,但是理論的功夫很紮實。他可以引導我們開悟。也極可能教出很優秀的徒弟來。我們常見的是會練的不一定會教,對嗎?第三種是真正的強者。經歷過許多,也體悟出了人體能量的實用技巧。用階段性的引導方法,教會人們學會放鬆和明白意識統領的作用。這可能是我們的榜樣。

然而,意識的終極作用絕不是用,而是擁而不用。拳理精論言說: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處是真意。”我們是要學習用意不用力,也要努力探索不用之用。

一層功夫一層理,用意不用力也有其階段性,它是就一定階段和層次而言的。真正的較量,是在近似於反應的基礎上而得以完成的。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勝負往往在一剎那那之間完成。這種情況,我們在各種擂臺上屢見不鮮。

因此,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是在成長階段的必由之路,得之而棄之才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要更多交流,請關注(春寶太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