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停課不停學"究竟意味著什麼?

今年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全國大範圍地開展網上教學。元月底,寒假尚未結束,教育部就適時制定了新學期全國學生學習教育的模式是"停課不停學"。二月初,各地的中小學紛紛開啟了"網課"教學。網課開始不久,老師變直播,教學方式屢次被家長和學生詬病,教學效果也參差不齊,有不少人甚至提出,乾脆暫停網課,用暑假來填補等多種建議。儘管眾說紛紜,但教育部也從來沒有喊停"網課"。

無獨有偶,近幾日,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歐美國家正處在疫情大爆發階段。美國、意大利等國家也紛紛效仿,不僅開始要求民眾不要聚集,並且也讓學生停止上課,學生學習也基本上改為遠程教學。為什麼在這疫病傳播的特殊時期,不僅中國沒有讓學生停止學習,西方國家也如此照抄"作業"呢?小編以為,這主要與學校教育擔負的特殊使命緊密相關。


非常時期,

一是學校教育擔負著傳授知識的傳統使命。學校教育是人類歷史上較早的社會分工,一直承擔著教授知識,傳承人類文明的社會分工。中國之所以能夠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一以貫之,就是因為我們的民族在任何艱難險阻之下,都從來沒有停止學習知識,中斷文明的延續。哪怕是在鴉片戰爭之後的近代中國,哪怕是在抗日戰爭中,國人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威脅,即便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也依然在學習知識,嚮往文明。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給中國,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危害,確實奪走了一些人生命,短暫阻止我們返校復課,但這只是暫時的。學生的天職是學習,所以,為了不耽誤正常的教學進度,就要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堅持學習。就像是在抗戰時期,戰火紛飛之際,西南聯大也沒有停止教學。今天雖處在疫期,但比西南聯大那時的學習條件和環境要好無數倍了。一個民族最大的希望就是青少年學生能正常學習知識。所以,此時,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既是傳播知識的需要,也是鍛鍊莘莘學子意志和毅力的需要。


非常時期,

二是承擔著塑造三觀、傳播正能量的神聖使命。學校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要塑造人的精神。"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從來都是我們黨和國家對教育的較高期盼。多年來,我國的大學、中學、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都是圍繞這一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的。所以,我們學校教學體系中還有大量的培養學生科學三觀的教學體系,中小學教學中有《道德與法制》課,大學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網課教學中也有大量傳播正能量的課程。

3月9日,教育部還組織全國數千萬在校大學生在網上直播了4名專家的"思政課",由4名知名的專家,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四門課的基本原理出發,科學地解讀了這場疫情。此時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疫情,認識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戰疫鬥爭中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終必將取得抗擊疫情的最後勝利。所以,讓走不出家門的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可以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疫情,增強自信心,從而傳播更多積極的人生態度。


非常時期,

三是承擔著疏導心理、保障心理健康的職責。新冠病毒肺炎來勢洶洶,人們最初對這種新型病毒的認知有限,初期在武漢,又缺乏必要的防護,導致傳染性極強,死亡率也比較高。所以,武漢封城之時,很多百姓對這個病毒有著強烈的恐懼感。1月底,湖北幾乎封省,又再次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感。

成年人的恐懼感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未成年的孩子。其實,疫病時期,心理脆弱的人,往往生理上的免疫力也會下降。所以,此時,是需要人們宅在家中,要有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來轉移注意力。這時,及時開學,讓數億的學生投入到學習中,讓家長成為輔導老師、班主任、教導主任,一方面改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轉移人們對災難的過度關注,可以在無形之中,疏導心理,也有利於更多的人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健康。


非常時期,

小編以為,至少是由於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停課不停學"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教育部的這一決策,可以讓我們的青少年學生,在抗疫時期,不但不會荒廢學業,同時還能收穫精神上的成長,心理上的成熟,簡直是一舉多得,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