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天下無法擺脫的宿命-從宋朝到明朝


家天下無法擺脫的宿命-從宋朝到明朝

每當漢人將文明發展到一個登峰造極的境界即將破繭成蝶進入新的文明發展階段時,遊牧民族就殺入中原,將漢人發展的燦爛文化付之一炬,將華夏之民積累的財富掠奪一空,無數技藝失傳,無數珍貴典籍成為塵土。而這些遊牧民族在征服中原以後並沒有帶來更先進的文明,他們仍然使用漢字,沿襲著被自己滅亡的漢人政權的政治經濟制度,他們對文明毫無建樹。在遊牧民族屠刀下倖存的漢人經過艱難的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後,又開始艱難的恢復因遊牧民族入侵而中斷的文明,並繼續發展。

家天下無法擺脫的宿命-從宋朝到明朝

許多人以無數入侵中原的遊牧民族漢化而驕傲,個人以為,這其實是恥辱,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從周朝以降,遊牧民族之所以漢化,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發展出比漢人所擁有的更先進的文明,但是他們卻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中原成為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統治中原,從而漢化。

家天下無法擺脫的宿命-從宋朝到明朝

那麼擁有更先進的經濟政治制度的中原王朝為何會在宋朝和明朝兩度整體亡於遊牧民族呢?個人認為原因就是“家天下”的皇權制度。因為家天下,宋高宗可以不顧妻女、親孃、姐妹被女真凌辱的家恨、不顧女真屠戮中原國民的國仇,誅殺主戰派抗金將領岳飛,使得宋廷失去收復中原進而遏制草原民族崛起的大好時機。因為家天下,使得明思宗朱由檢明知北方局勢糜爛,遷都南京,徐圖北伐是利國利民之策,但是為了避免重蹈唐肅宗靈武登基遙遵唐玄宗為太上皇的覆轍,拒絕大臣提出的太子去南京監國的提議,使得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局勢穩定的長江以南地區沒有合法穩定的領導核心,各地抗清勢力分別擁立藩王監國,不顧大局,相互攻伐,滿清坐收漁翁之利,使得漢人文明又一次面臨滅頂之災,滿清的文字獄和修撰《四庫全書》是皇帝垂拱以來漢人文明的最大一場浩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