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迷茫時,不妨讀一讀劉備

三國時代,風雲萬變,英雄輩出。

魏蜀吳三分天下,各君主各自稱雄。

如果說曹操是佔了天子之利,孫權是佔了地理之利,那麼劉備的崛起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段傳奇。

馳騁亂世的豪傑,或勇猛剛烈如項羽,或雄才大略如始皇,或奸詐狠辣如曹操。

在很多人眼中,天下梟雄,莫過於此。

以英勇立足,用頭腦上位,再憑鐵腕創造輝煌。

但卻有一人並非如此。

那人,叫劉備。

說來好笑,在眾人眼裡,劉備智勇皆不及對手,但他最終卻三分天下有其一。

當你迷茫時,不妨讀一讀劉備


輸在起跑線,可以贏在終點

劉備不是天生無能,他拿到的,確實是一手爛牌。

袁紹和袁術出身世家大族,四世三公,標準的官家子弟;

孫策和孫權繼承的是家族產業,老爹孫堅已經打下一片江山;

劉璋是皇室宗親,劉表是“荊襄八俊”之一;

路諸侯伐董時,最差的曹操也是個驍騎校尉,而劉備什麼都不是,一個賣草鞋的窮小子而已。

《三國志》裡原話是這樣的:“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為了適當抬高身價,也為了師出有名,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也”。

中山靖王是什麼人?劉勝,漢武帝劉徹的哥哥,隔了幾百年的時間,這種無法考證的皇室宗親,帶來的好處實在有限。

沒有官職,沒有爵位,也沒有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少年的劉備還能野心勃勃。

他家裡唯一出眾的就是一棵桑樹,長在院子的東南角,高五丈有餘,遠看像寶車的帷蓋。

他就指著桑樹,對自己的小夥伴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那一群爭王爭霸的人物裡,唯有劉備是白手起家。

他只能靠自己混飯吃。

當你迷茫時,不妨讀一讀劉備


目標堅定,不改初心

劉備的最可怕之處在於,他好像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並形成一種強大的信念,讓其始終不甘居於人下。

在後來,他更是樹立起了興復漢室的崇高理想。

而曹操呢,似乎一直也搞不清自己要什麼,走向哪裡。

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讀《讓縣自明本志令》,人們看到的更多是文人式的意氣慷慨,隨波逐浪,而缺少一個帝國架構者的氣質。

而孫權一生的努力,也不過在於自保。

司馬懿之流更無足道。

只有劉備,始終為了這個理想奔波努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飄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壯乎!

當你迷茫時,不妨讀一讀劉備


聰明人,會將擅長之事做到極致

人有時候應該學會與自己和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短板,不要過於勉強自己去做不擅長的事。

劉備這個人不擅長衝鋒陷陣,他即使再如何苦練,可能也難達到張飛那樣的級別;劉備更不擅長謀略,折騰了二十年仍沒有大的突破,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他擅長管理和溝通,擅長駕馭人心,擅長控制情緒,擅長當一個領導,事實也證明劉備是一個優秀的領袖。

如今,太多人三四十歲就覺得自己折騰不動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歲的劉備仍然說自己“志猶未已”。

我想,這就是英雄吧。

連續的失敗沒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沒有消磨掉他的銳氣。在很多的失敗面前,劉備從來不覺得時間太晚,從來不失去自信,從來不驕傲不氣餒,時刻保持初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對此,我只想用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來作結語:

“這樣的一個人,就算落於九幽之下,也會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來。只要他想,沒什麼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