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張三丰留下道家寶物,600年會出現“有緣人”,如今懸賞30萬尋找


提起“張三丰”,禁不住讓人浮想聯翩,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亦真亦假, 甚至各地也有關於他的記載和傳說。按歷史來看,“張三丰”是內拳始祖、太極始祖、龍行書法始祖,同時他還是一位道家內丹祖師;因其功德卓著,元惠宗敕封其為“忠孝神仙”、明成祖封為“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等。同時,“張三丰”在道教中還有一個名諱,叫做“邋遢道人”;當然,這裡說的依然是“考古文物”,不過這次與“張三丰”有著莫大關係。


故事:張三丰留下道家寶物,600年會出現“有緣人”,如今懸賞30萬尋找

歷史記載也好,民間傳說也罷,“張三丰”都是道家武當派的開山祖師;但這位“奇人”開創的可不僅僅只有武當一支,還有諸如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空派等至少十七支不同派別。尤其到了明成祖時期,朱棣自譽為“真武大帝”,從此北修故宮,南建武當,“張三丰”更被推上了當時輿論的風口浪尖。可這位“奇人”性情古怪,明明地位尊崇,卻對俗世不屑一顧,仍舊一副邋遢相貌示人;不久後“張三丰”不辭而別,從此離開武當山,意欲遊歷天下,再造福天。


故事:張三丰留下道家寶物,600年會出現“有緣人”,如今懸賞30萬尋找

當然,這是關於“張三丰”的文字記載,基本上到此為止;但在民間關於他的記載卻並未斷絕,在今天貴州地區,也就是烏江上游的甕安就有地方縣誌繼續書寫著關於“張三丰”的事蹟。以《甕安縣誌》為依據,公元1445年,張三丰離開武當後一路向南,這期間救死扶傷,造福百姓;沿途達官顯貴聽說“張三丰”到此,紛紛賜予金銀求教,這位“邋遢道人”也不推辭,金銀珠寶一概接納。自然,“張三丰”乃道教奇人,金銀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之所以來者不拒,其目的是想在甕安大婁山上新建一處道家福地。


故事:張三丰留下道家寶物,600年會出現“有緣人”,如今懸賞30萬尋找

如果按照《甕安縣誌》記載,“張三丰”有此想法時已經年逾百歲,又經多年長途跋涉,終因年事已高未能如願;“張三丰”自知燈枯油盡,意欲得道成仙,便將隨身法器和本來要興建道觀的金銀藏於大婁山中,並且留下“石筍對石鵝,石鎖烏江河。誰人識得破,金銀用馬馱”四句小詩,言約:600年後自有人找到寶藏,替自己完成興建道觀的心願。《甕安縣誌》關於“張三丰”的記載到這裡也基本結束了,剩下的內容大抵都是些“自明後數百年,無人尋得”之類的話;當然,越是“神秘”就越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雖說已過數百年,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來此尋寶,至於是不是“有緣人”就只等寶藏現世了。


故事:張三丰留下道家寶物,600年會出現“有緣人”,如今懸賞30萬尋找

其實不僅民間尋寶者對此地情有獨鍾,就是當地有關部門對此也十分重視;就在2010年,貴州黔南自治州公開尋找“有緣人”,言明但凡尋得“張三丰”遺寶者,即獎勵30萬元,並資助一次環球旅行。這裡必須說明一下,即便“張三丰”遺寶真實存在,如今也是國家文物,個人是不能擁有的;不過30萬外一次加環球旅行,這樣的獎勵還是非常誘人的,故此到這裡尋寶的人絡繹不絕,無形中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說到這兒或許有朋友要說了“這就是個‘陰謀’,尋找有緣人是假,帶動旅遊業才是真。”


故事:張三丰留下道家寶物,600年會出現“有緣人”,如今懸賞30萬尋找

公正的說,數百年都無人尋得道家遺寶,看來這30萬的確是不好拿;但這裡山明水秀,也不失為一處世外桃源。“遺寶”真實存在也好,以此為噱頭髮展經濟也罷,從另一個角度看都不是什麼壞事;喜歡旅遊,或者尋寶的朋友倒是可以來這裡看看,就當放鬆心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