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祭拜、年夜饭,记忆中老家的年俗

百节年为先,过年作为我们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总能让欢乐喜悦的热烈气氛填满大街小巷,成为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情怀。

一进腊月就开始了对过新年的期盼。农历年的岁末脚步便在期盼中迈进了除夕,辞旧岁迎新春的喜乐氛围在这一天积蓄到了高点。

年夜饭、祭拜、年夜饭,记忆中老家的年俗

除旧布新贴春联。

除夕老家又叫大年三十,一大早大人们就把年集上买的大红对联福字拿出来,把对子一幅幅裁好,分出大门、堂屋、厨屋等各门的框对、横幅、门心,然后调出一大碗浓稠的浆子备用。孩子们就跟着先把门上褪了色的旧对联一一揭下来,大人们清理干净后往门框门心上刷一层薄薄的浆子,贴上新的大红对联、门神年画。大门外正对的地方贴上“出门见喜”,门墙上、井台上、大件家什上贴上大红底的“春”“福”字,粮囤上贴上“五谷丰登”,养牲畜的地方贴上“六畜兴旺”,院子里贴上“春光满院”。不大会功夫院子里外都焕然一新得沉浸在红色喜悦的节日气氛里了。

感恩先人去祭拜。

下午父亲开始准备祭拜的物品,准备的差不多时叔叔和近门的长辈便邀着父亲一起去上坟祭拜先人。新年到来之时,固本思源,感恩先人。除夕第一轮热烈的鞭炮声就在各家祭拜时噼里啪啦的响起了。

团团圆圆年夜饭,喜乐期盼守岁时。

祭拜回来,大人们开始调馅包年饺子了。不同平常的是年饺子里会包几个带钱的,烫洗过的五角或者一块的硬币包进饺子里,再包几个糖块、蜜枣的,穿插着摆到大拍子上。吃到带钱的年饺子就寓意新的一年有财来有钱花,吃到糖和蜜枣的就甜甜蜜蜜过一年。自然,这是美好的愿望,增添节日的喜庆。

不管平日多忙,回家过年亲人团聚,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成了工作在外的人们的莫大心愿。小时候跟在父母身边,只觉得年夜饭热闹欢喜,现在更能理解其中的深切的亲情和团聚的可贵。大人们张罗一桌好饭菜,美味佳肴,吃到心满意足,满满的幸福。吃完年夜饭,家人围坐聊天,看春晚。除夕前半晚不睡,叫守岁过整年,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电视里12点的钟声敲响,屋外开始响起一轮热烈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迎来了新年,待看完春晚才揉着惺忪的睡眼,伴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进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忙拜年。

天还不亮睡得正香的时候,父母已经起来开始新年的堂前祭拜了。为了让我们多睡会,年饺子快下好时才叫我们起床。新年欣喜的心情战胜了睡意,揉着眼睛把提前放好的新衣服新鞋袜穿戴整齐,给爸妈问过年好,趁大人不注意拉着妹妹下跪磕个头;父母亲欣慰得把提前准备好的装着压岁钱的大红包递到我们手里。想来晚辈给长辈磕头是敬重和感恩,是感谢父母至亲养育之恩的最隆重的仪式。堂前双膝跪地,弯腰双手扶地,然后头磕下去碰到地面,心里也跟着感觉得热烈和浓浓的敬意。

新年的第一顿饺子很隆重,过年最热烈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在每家饺子下锅前点燃了,从天黑噼里啪啦响到天亮。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父亲先端上桌供过天地先人,我们才开始吃。父母吃到带钱或者糖的饺子不动声色,我和妹妹吃到就会大呼小叫的惊喜一番。吃过饺子,就在闪烁着银花(爆竹的火花)的夜色中跟着大人们给近门的长辈拜年了。

路上遇到邻里,大家都热情洋溢得互相问候,大人会对穿着一新的孩子们夸赞一番。到近门的长辈家里,老人家一般都已经吃完饺子坐在堂前了。看老远有人来就起身迎接,大人们问过过年好,有的就要给长辈们磕头,老人们就握住手说不用磕了,紧握着的手表达了老人们心中的激动和喜悦。跟来的孩子们的衣服口袋个个鼓鼓的,被长辈们塞满了各种糖果,亲近的还会给压岁钱,高兴和喜悦洋溢在灿烂的笑脸上。热热闹闹拜大年,从早上四五点直到晌午,拜年的人们才陆续的散了。

年夜饭、祭拜、年夜饭,记忆中老家的年俗

新的一年带着人们的美好期盼,正式拉开了帷幕。

如今也为人母,更懂得了过年父母亲对孩子们的热切期盼;儿时过年的情景深入心底,在新年来临之时又上心头。

在此给县城笔记的读者们拜个早年,恭祝大家新春愉快,庚子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