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自金陵遍九州,金田止步暗藏修……明建文皇帝圆寂富顺金田寺?

□ 蒋周德

在富顺县南约20公里处,有青山山脉横亘,沱江纵流其中,形成青山锁峡。临江西岸的山巅,曾有一座古刹——金田寺,曾是富顺著名的风景名胜八景之一。传说,明建文帝曾藏修于金田寺,并在此圆寂。

兵败失位下落成悬案

建文皇帝,即明惠帝朱允炆,1398年6月继其祖父朱元璋之后,成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21岁的朱允炆继位后,年轻气盛,针对叔父们开展了“削藩”行动。

眼看一个个弱小的兄弟被拿下,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感受到了威胁。朱棣对父亲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本就不满,眼看危险迫在眉睫,便伺机对朝廷开展军事行动。1399年7月下旬,忠于朝廷的军官抓到了朱棣旗下的两名下级官员,并把他们送往国都金陵(今南京市)以煽惑罪处死。8月5日,燕王借口清除朝廷的奸佞官员,向邻近几个州县发动军事进攻,开启了与建文皇帝持续近3年的军事对抗。

朱允炆缺少谋略,军事将领指挥不当,虽兵力、地盘数倍于叔父朱棣,却节节败退。1402年6月,燕军渡过长江直逼金陵城下,谷王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

燕军进入金陵城后,在与朝廷军队最后的混战中,皇宫大院起火。熊熊大火被扑灭后,人们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是谁。朱棣为了名正言顺地称帝,对外宣称侄儿朱允炆及其长子已死于火灾。从此,朱允炆的下落成为一件悬案。

传说建文帝藏修于金田寺

相传,在大军压境的危急时刻,在翰林院编修程济等人的护送下,建文皇帝通过地下暗道仓皇出逃。朱棣在皇宫的废墟里没有找到侄儿朱允炆的尸体,便派出多路人马四处追踪。朱允炆在几个忠臣的陪伴下,流落西南各省,最后辗转来到富顺县青山岭上的金田寺隐居3年,直至在此圆寂。

传说,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金田寺重修时,还塑了建文皇帝像,受到僧人和群众的祭祀。清康熙七年(1668年),金田寺住持僧水谷大师专门建了一座佛阁来供奉建文皇帝的塑像,并将建文皇帝写的4首律诗刻在匾上,悬挂庙中。这四首诗,其一:“远自金陵遍九州,金田止步暗藏修。苍生未遇真明主,南国空留作楚囚。白燕飞来无信息,黑云遮涌漫心头。江山社稷归何处? 槛外长江空自流。”其二:“闲罢楞严磬懒敲,笑看茅屋雨花飘。南游幛岭千层回,北望京都万里遥。款段久辞飞凤撵, 袈裟新换滚龙袍。公卿此日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其三:“风声一息忽然清,大地全移四海新。凤出丹山红日远,龙潜沧海白云深。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遥想京城今夜月。六宫咸望翠华临。”其四:“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独流。长乐官中云气散,朝阳殿里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已休。”

此外,据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富顺县志》(段玉裁主编)卷三.《坛庙》还载有程济《和建文金田寺》诗一首。诗云:“吴霜点点鬓毛侵,不改惟余匪石心。作客岁寒应自久,避人崖壑未曾深。虎龙追逐知心少,鱼雁依稀远信沉。回首金陵悲往事,短节高岫一登临。”

从建文皇帝与程济的题咏,很多人相信,建文皇帝曾隐居在富顺县境内。富顺县政协原委员何泛渔称,金田寺附近的鱼龙寺曾竖有建文皇帝诗碑。据说是建文帝在该寺暂住时,留了一张诗笺在诵读的佛经内。建文皇帝离寺后,诗笺被僧人发现,知是建文皇帝,才特地刻了一块石碑竖在寺内。何泛渔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曾见过这块石碑。1981年,有文史爱好者根据何泛渔的讲述,去寻找这块石碑时,得知被附近农户搬去做了猪圈石材,至于是否就是刻有建文皇帝诗的石碑,没有得到证实。

有人根据那四首诗中的“远自金陵遍九州,金田止步暗藏修……”推断建文皇帝走遍了九州各地,最后来到富顺县金田寺止步藏修。而“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的诗句,则告诉人们,建文皇帝到金田寺藏修是他流落西南的最后时光,即他的人生末年。

但是,富顺县历史上是否曾有过金田寺、金田寺是否位于青山岭,说法是不一的。有人认为金田寺位于富顺县与隆昌市、泸州市泸县交界的龙贯山。龙贯山原名罗观山、螺贯山,据说就是因为建文帝这个真龙天子曾隐居于此而得名龙贯山的。

巴中人认为朱允炆圆寂通江

巴中市通江县也有人言之凿凿地认为,建文皇帝圆寂于该县。

1986年1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龙门阵》第六期103页,刊发了刘辉光撰写的《建文帝在通江的传说》。该文说,据《通江县志》载:五佛崖在县治四百里,明建文帝逊国后由秦人蜀,曾挂锡于此。又据《西乡胜迹录》载:明建文帝人蜀, 禅师(御史程济)相随,圆寂于此。……五佛崖又名建文崖,位于川陕交界处,世传九十里巴山是也。《续修陕西省通志》云:建文崖在(西乡)县西南三百里,古名红崖,崖广四十里,碧光映水之波,睛霞泻松清之瀑,明建文君潜修处。崖上有建文帝五佛崖诗,至今尚存: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据《邻水县志》(邻水县隶属广安市)载:据说建文帝在通江南寺一住数年,每日里跟着师父念经拜佛。寺内有诗为证:阅罢楞经磬懒敲,笑看黄幄寄县瓢,南来嶂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禁,袈裟新换滚龙袍。百宫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可见,建文皇帝是否躲过了火灾,是否曾在富顺县境内隐居避难,都是600多年来的难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