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三十年前,日本伊藤道治教授在北京故宮第一次看到三星堆的巨大獸面和青銅大立人像。他說:

我久久地佇立在那裡,一陣茫然。巨大獸面象如此怪異,大立人像的出現更讓人感到意外。根據說明,大立人像是殷代晚期之物,身高170多釐米,瘦長的身體直立於70多釐米高的方形臺座上,呈俯視狀。鑄造這些人像的應該是位當權人物。然而,我研究至今,殷周時代類似的特意地彰顯個人、突出個性的人像還不曾有過。對此我曾一度認為,殷周時代的人們並沒有認同所謂的人的個性。可是,這尊大立人像的出現不是與這種看法正相反嗎?這讓我感到十分震驚。

震驚、意外和茫然,也許是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帶給每個參觀者的共同感受。同期的西方文化還沒有出現形體這麼高大、製作這麼精美的青銅人像,在中國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它更可以稱作獨一無二,其實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間最早、體形最大的青銅人像。一千多年後,才出現了秦始皇收集天下之兵在咸陽鑄造的“金人十二,重各千石”,才出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一)真實與生動:大立人像的細節

今天我們在三星堆博物館可以見到這尊大立人像。粗粗一看,它的模樣與真人有很大差別,眉、眼、鼻、耳、下顎等都較為誇張,稜角比較鮮明,這是因為它戴著面具。不過,人像的身材細瘦,胸腹部位呈圓狀,腰和腳較肥大,手更是大得離奇,這就顯然經過一定程度的藝術變形了,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樣的人體。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即使在變形之後,我們也必須承認,這尊雕塑的寫實成分佔了很大比重。它連座通高262釐米,但有80釐米是方座的高度,立人像身高172、冠高10釐米,正好是男性的正常身高。我們很可以懷疑,這位大立人像曾經擁有一個真實的“模特”。大立人像所戴的面具、頭上的有各種裝飾的“筒圈冠”應該都是對現實中所曾使用過的器具的忠實再現,尤其值得讚歎的是,鑄造者細緻地刻畫了人像的衣服紋飾,使三千年後的我們能夠了解當時的衣冠制度。

1993年,王㐨、王亞蓉在《文物》雜誌發表《廣漢出土青銅立人像服飾管見》,仔細地分析了三星堆青銅人像的著裝。這兩位學者都是沈從文當年的助手、中國著名的紡織考古學家,沈從文談到王㐨時說,“他親自把馬王堆這個老太太(辛追)的衣服剝掉,一件一件地剝下來。”如今我們能看到馬王堆出土的那麼多珍貴紡織品,王㐨功莫大焉。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沈從文(左)與王㐨(右)

王㐨和王亞蓉分析認為,三星堆青銅人像穿著可以分為四件,分別為外衣、中衣、內衣和下裳。首先,外衣為單袖齊膝長衣,右側帶有半臂式連肩袖子,這是服裝史上首次發現的單袖長衣例證。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王㐨、王亞蓉分析的青銅人立像著裝示意圖(紋飾從略)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其次,中衣。中衣是在外衣與內衣之間的上衣,前後都有雞心領,雙袖,半臂,左袖全露,右袖半露於外衣短袖之外。左後有一部分沒有被外衣遮擋,紋飾露出,應該是刺繡或繪製而成。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再次,內衣。即後世所謂衷衣、褻衣。關於這一件衣服的形式還有不同意見,王㐨和王亞蓉認為是上衣下裳,上衣較短,雞心領,長衣袖;下裳分做前後兩片,前幅略短、後幅略長。不過三星堆博物館認為是一件長衣(如下圖),兩者觀點有所牴觸,暫且存疑。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關於青銅立人像所表現的服飾的材質,王㐨和王亞蓉認為絲綢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採用了上衣下裳制,那麼下裳的材料除了絲麻之外,也可能用皮革製成。

它應該是在大型祭祀場合中所特意穿著的禮服,反映了當時最高層次的衣冠設計。無論當時所用的材質究竟為何,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這些服飾的刻畫真實而具體,衣服的穿著方式、長度、款式、花紋,可以說是一絲不苟,極為講究地對當時祭祀所用禮服的高度還原,為考察古蜀衣冠制度提供了可靠材料。因此,

我們可以把這尊青銅立人像視為一件具有抽象化特徵、但主要表現為寫實風格的雕塑。

(二)神秘化:撲朔迷離的原始宗教印記

這尊青銅大立人像力圖表現出在在祭祀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特定人物,希望展現一種高貴而神秘的氣質,因此不但十分注重眼、鼻、耳等人物面部的刻劃,還刻意將人物的體型拉長,身材極其細瘦,藉此表現出一種超越凡俗的升騰之感,給人一種濃郁的神秘感和視覺上的震撼力。這種做法其實在雕塑中常常見到。為了表現出人物的神聖性,有的西方古代雕塑也會把身材比例拉長。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它所表現的是神靈還是凡人,是巫還是王,曾經在學界引起不少爭議。有人認為是接受奉獻的神靈,有人認為是古蜀族的始祖或首領,懷疑他是古蜀族的祖先蠶叢的偶像,黃家祥則認為是祭祀過程中象徵神的“立屍”。在先秦,“屍”是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儀禮》說“祝迎屍”。三星堆博物館比較模糊地解釋說,“一般認為,此像為國王兼大巫師一類人物,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於一體的最高領袖。”從它戴著面具來看,應當是人而非神,可能象徵著主持祭祀的群巫之長。

相比青銅大立人像的身份,他手中所持之物更令人感到困惑。人像的右手舉高到臉部,左手放在胸前,兩手的拇指與其他4根手指做成一個圓筒,形成環狀,原本應該握著某種祭祀用具。那麼,它所握的究竟是什麼呢?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第一種觀點認為青銅大立人像握的應該是樹枝。同在三星堆二號坑中出土的青銅神壇殘片上,有一個戴面具的小人像手持一段彎曲的枝形物,陳德安由此認為青銅大立人像手中握著的可能是和神樹樹枝梢尖相似的樹枝。孫華則根據《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推考巫師手執樹枝用以迎送太陽之升落或舉行某種祭日神的儀式。不過這種觀點首先要確定,這個小人像手中所持的是否真的是一段樹枝?在如果樹枝在祭祀活動中有如此高的地位,為什麼三星地出土的各種器物表面很少見到與樹枝有關的紋飾?其次,小人像似乎只有單手握著枝狀物,他的另一隻手握的會是什麼呢?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三星堆出土的“神壇”碎片

第二種觀點認為所持的是作為巫師登天輔具的龍蛇。樊一、吳維羲在《三星堆神壇考》一文中提出,因為三星堆神樹上有攀援而下的龍,再聯想到《山海經》中多有神人執蛇之形象,神壇巫師手中所持者可以判斷為能交通天地的龍蛇一類靈物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三星堆青銅神樹下的龍

第三種觀點認為所握的是玉琮。俞偉超和沈仲常都談到三星堆出土的某小青銅人像手中持有一件琮(未知所指為哪一件),沈仲常認為青銅大立人像雙手所持的應該也是琮,琮的孔中或可能還插有“通天地”的木柱。

錢玉趾則說,如果銅人像雙手握的是內圓外方的琮,那麼銅人雙手為環形圈,難以穩固握住,而且在三星堆二號坑裡並沒有出土琮。他認為銅像雙手所握的應為杉木或竹製品的法具神筒,火燒以後化為灰燼,所以銅像雙手環狀圈內空空無物。這是關於青銅大立人像雙手所持物的第四種觀點。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錢玉趾給出的神筒示意圖

第五種觀點來自王㐨和王亞蓉。他們認為西周、戰國以來出土許多執燈俑,大都一身華服作各種執物執燈燭樣子,這件立像可能是一位巫祭大祀時的燭奴,抑或是一位專司燭火的巫人,那麼手中所持的就是火炬之類的器物了。這尊青銅大立人像的地位相當尊貴,恐怕未必是“燭奴”,但他所手持的是否可能與燭火有關,還不能斷定。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人形青銅燈,戰國齊,山東諸城出土,圖片拍攝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除以上各種觀點以外,還有一種說法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可。巴納德說:“立人像雙手的位置幾乎不可能抓牢像琮這樣的末端呈圓形、外壁端直的物體。它必定是一件彎曲的物體。由於上手握孔的直徑要大一些,又因雙手的位置清楚地表明所執物體必須有一定的彎度,因此我們推測執於立人像雙手中的物體可能是一支牙尖朝下的象牙”。段渝等學者也贊同這種觀點。“象牙說”還有一個有力的證據:當青銅立人像被挖掘出來的時候,它的手中似乎正套著一段象牙。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但這不能證明青銅大立人像雙手所握的就肯定是象牙。即使認為人像一隻手所持確實是象牙,從圖片上也可以看出,青銅大立人像另一隻手中是空的,有可能在埋藏時象牙脫出了,也有可能一手持象牙、另一首持別的器物。

更何況三星堆出土的各種青銅人像表明,當時的巫師手中持有各種不同的物品。比如下面第一幅圖片中的跪祭人俑雙手僅僅持有一件璋,但從第二幅、第三幅圖片中巫師的手型可以看出,他們的雙手很可能分持兩個物體。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性存在:大立人像手中根本沒有持有什麼東西,只是做成圓環的形狀,表示某種神秘的符號。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三星堆出土小型青銅人像,圖片來自頭條號“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三星堆出土小型青銅人像,圖片來自頭條號“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總之,大立人像所握的這種東西引起了廣泛而持久的討論,至今尚無結果。它可能手持象牙,可能手持火炬,可能分持兩種不同的物體,也可能什麼都沒有持,僅僅這個動作、這種手勢就已經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神性——也許在三星堆三號坑發掘之後,能夠獲得更加準確的答案。

(三)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意義

這很可能不是古蜀文明所鑄造的第一尊青銅立人像,否則難以解釋它能有如此熟練的表現手法、如此精湛的鑄造工藝。這尊青銅大立人像綜合運用了熱補、分鑄、鉚接等技術,終於鑄造出一尊堪稱藝術精品的大型雕塑。它對中國古代文化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商周時期祭祀文化興盛,其中又夾帶有不少圖騰崇拜意識殘留,因此熱衷於以青銅器表現鳥獸形象,所謂犧尊、鳥獸尊即來自於此。殷墟婦好墓出土了數件造型寫實、製作精緻的玉人像,但個體很小,遠不如青銅鴞尊和青銅兕觥那麼引人注目。西周時期犧尊還很流行,《詩經》中有“犧尊將將”的詩句。總地來說,

商周青銅器完全不重視表現人的形象,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商周青銅人像多是器足等配件,不但尺寸不大,而且製作粗糙。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故宮博物院藏西周刖人方鬲,可以看到小小的人像

比較精美的青銅人像要到戰國以後才逐漸出現。洛陽金村出土有戰國青銅訓鳥俑

,人站在平臺上,雙手各自握一站鷹長棒,留雙辮,面帶微笑,它的高度僅有28.2釐米,卻已經算是戰國青銅人像中比較大的一件。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青銅編鐘的木架配有六尊戴帽、束腰、配劍的銅立人像,其大小和精美程度也不能與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相比。這些周代青銅雕像,神情、體型等多少令人感到有一些生硬。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戰國青銅訓鳥俑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曾侯乙墓銅立人像

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總體雖然帶有陰沉、壓抑的神秘感,但它卻表現出和商代中心區域不同的精神風貌:兩地都盛行祭祀文化,都舉行規模盛大的、具有宗教神秘感的祭祀活動,龍(蛇)、鳳等帶有神聖性的動物仍然在兩地民眾的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但隨著生產水平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人在面對自然界時也慢慢地“抬起頭來”。從商代中晚期時青銅器獸面紋的演變可以看出,殷商中心區域的祖先崇拜意識越來越強烈,到了周代,可以說祖先崇拜的地位完全壓過了自然崇拜,這和

歌頌人、讚美人的三星堆文化形成了互證。三星堆的青銅人像、青銅人面像數量多、製作精,它一方面是當時神權和王權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面,用珍貴的青銅原料鑄造成的人像,多多少少有著祖先崇拜的影子。

但與殷商區域相比,三星堆文化是一種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獨立性較強的文化。三星堆文化比殷商文化更加關注人本身的面貌,生活在三星堆的先民們做出了在殷商很少做出的事情,“破天荒”地把人自身的形象作為原始宗教的崇拜對象,把巫、王在祭祀活動中的地位抬到了非常顯著的地步。這意味著人終於在依存於自然界的同時,也建立起對自身的信任,一扇通向認識人、理解人、肯定人、相信人的大門緩緩開啟了,新的時代精神在醞釀,新的民族意識在覺醒。在這個層面上,稱青銅大立人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不為過。

神秘與現實之間: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的文化內涵

(四)結語

2013年,三星堆博物館的商代青銅立人像被列入國家文物局發佈《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三星堆出土了四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分別是青銅立人像、金杖、青銅神樹和祭山圖玉邊璋。這尊青銅立人像堪稱國之重寶,三千年前,它守衛著古老的蜀地先民,三千年後,它仍舊屹立在四川大地,默默陪伴著億萬後人。

在很大程度上,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像還是一個謎,一個也許永遠也無法解開的謎。它究竟是誰,它的手中究竟拿著什麼,它在哪裡鑄造,為什麼被打折成兩段埋進坑裡,這些答案都已經和曾經屬於青銅大立人像的輝煌光芒一起消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過去的青銅大立人像意味著神靈的注視,今天它不再具有宗教意義,但只要華夏民族的血脈還在一代代傳承,它就仍然具有無比寶貴的文化價值內涵。它是中國古老文化的根系,穿越時空,觸摸著、滲透入當代人的文化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