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俊揭祕陳式太極拳,練拳要節節分家更要加強走稍節的意識

張志俊揭秘陳式太極拳,練拳要節節分家更要加強走稍節的意識

  一句真話茅塞頓開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反覆千言不一定聽懂,但在恰當的時候,合適的機會點出來,必將受用終生。我練太極拳最大的進步,就是從一句真話中得來的。那是2004年的春節,重慶的師兄李毅到鄭州張老師家過年,我和信陽的孫長海師兄也如期而至,在鄭州小住幾日,每日裡讓老師為我們改拳、練推手、講技法。有天中午剛吃過午飯,老師、師母、張鵬、李毅、長海師兄和我在老師家喝茶聊天。話題一直談的就是太極拳,由於李毅師兄路途遠,來趟鄭州不容易,問的問題也多,和我們幾個反覆相互找勁推手的機會也多。李師兄練拳真是絕頂聰明,老師一講就會,而且還能舉一反三。我練拳就比較笨,一個問題得好長時間才能明白。因張鵬、長海兩師兄的功夫比我高出很多,這幾天李師兄找我推手的機會也就較多。李師兄的手法好,變式快,勁路清晰,手法圓潤,周身協調,節節分家,是我同門師兄弟練拳的佼佼者之一。我們兩個你退我進,我引他化,練的很認真,推了近二十分鐘,累了,就坐下來休息、喝茶、談拳、聊天。這時,張老師問李毅說:“你和文勝推手有啥感覺。”李毅師兄想了想,說:“文勝走手了;”張老師點了點頭,我趕緊說:“不會吧,我還沒練到手上呢?”說實話,我每天練拳,只注意沉肩墜肘和肘定位上了,手上還沒啥感覺呢。老師說:“文勝,

你練拳只要按要求練,沉肩、墜肘這兩個問題解決了,走手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老師還說:“練拳要節節分家,更要加強走稍節的意識,當你與人交手時,一定要先走手,同時把手解放出來。”一席話,頓使我茅塞頓開,似乎多年揮之不去的問題在心中突然清晰起來。隨後,張老師順手把剛剛點然的香菸放下,站起來和我推手,邊推手邊講解推手的運動原理和人體槓桿的應用手法;還講了怎樣把手解放出來,怎樣掌握六個力的方向等等。我小心應對,不丟不頂的抱著雙手,用沾粘連隨的方法,緊緊貼著老師的雙手,但是兩個圈還沒打完,老師邊講邊說一個下寽上挑,我150多斤的身體就像沒了跟似的向上飄起跌出,老師又像玩魔術似的在我倒下的同時又讓我拉回。就像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在玩耍一樣妙不可言。接著再推,老師根據不同的問題反覆講解。我們師兄弟不管是誰和老師推手都心有餘悸,既恐怖害怕又像坐轎一樣舒服;那種感覺只有和老師推手時才有的感覺。假如兩手被老師沾上,你既逃脫不了,又不敢冒然丟掉。逃必擒,丟必挨,進之則空,退之則發,無奈之極,只有聽之任之。

  從此之後,我無論是練拳,還是和師兄弟們或學生們推手,不斷加強走稍節意識,並在兩手的協調配合上和兩頭捲曲上狠下功夫。通過認真練習,基本解決了沉肩墜肘、稍節領勁、順逆開合、鬆垮圓襠的問題。從而,使自己所追求的太極境界又上一個新的臺階。

張志俊揭秘陳式太極拳,練拳要節節分家更要加強走稍節的意識

  一門藝術普度萬千

  陳式太極拳新架是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最為喜愛的健身運動之一,它不僅融入了技擊、養生、健身之重要功能,而且對中醫理論和哲學思想都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張志俊老師所傳授的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是由陳氏第十七世、陳式太極拳第九代掌門人陳發科宗師,在陳拳秘不外傳的拳式中,增加了順逆纏繞,動靜開合、沉肩墜肘、節節貫穿等動作。由其子陳照奎先師將拳架定型定式後流傳的套路。此套拳在演練風格上,要求平穩舒展、緩慢柔和,剛柔相濟、連綿不斷;在學習形態上要含胸塌腰、立身中正,周身以腰為軸、節節分家;在訓練要求中要循規蹈矩,肩沉墜肘、鬆垮圓襠。整套拳既有內在的表演形態,又有博擊、健身中的實戰技法。是一套人人可學,人人可練,人人可教、老少皆修的健身技術,同時又是一門科學的太極藝術。現在練太極拳者數以萬計,並早已成為世界性的健身運動,而且遠播五大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太極拳博大精深,其哲學、思想、科學、藝術內涵也極為豐富,特別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和自然的科學原理,是中醫理論和武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作為一門太極藝術,張志俊老師是一個極度追求完美的“太極閒人”,他力求在繼承前人留下的太極拳理論的基礎上,將現代武術理論和人體科學、自然科學的原理融入太極拳的理論體系之中,將傳統的太極拳理論多次進行挖掘與整理,並進行重新優化整合與反思,去偽存真,去繁歸簡,直奔主題。張志俊老師通過16年的研究與實踐。

首次提出了“稍節領勁,兩頭捲曲”、“指導手與打擊手”等十多個全新的太極理念。使太極拳的訓練方法更加科學化、直觀化、明白化。去曲取直,大大縮短了“太極功夫”獲得的週期,形成一套完整的藝術體系。張志俊老師對太極拳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有目共睹。他培養的弟子張鵬、李文欽、靳俊國、孫長海、張春、任曉林、李毅、魏昶、翟文勝、李朝金、張安寧、李國堂、夏斌武、薛署光、王從義、朱利堯等160多名太極傳人在全國各地都是十二代中叫的響的風雲人物。其再傳十三代、十四代弟子和學生多達數萬餘人。無怪乎張老師在美國講拳時,武術同仁在美國武術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張先生揭開了陳式太極拳神秘的面紗,展示了四兩撥千斤的神韻,出神入化、以假亂真、引進落空、捨己從人的精湛技藝讓世人為之震撼。張先生的太極藝術,堪稱是

人體平衡的魔術師”。中國武術界有人稱:“張先生所提出的太極理論和創新思想,使太極拳的發展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是一位真正的、了不起的太極大家。

  張志俊老師,他一生淡薄名利,悉心傳藝;他對人開誠佈公,真誠待人;他明事理、見真情、好度量、真名家。他是太極拳界為數不多的,能講的起拳理、教的起拳式、學的人認真、練得人明白的太極明師。有人說,“張志俊老師是太極拳界的“神奇人物”,他的神奇在各大專業的太極網站和武術網上隨處可見。他的太極思想不僅僅是拳術理論和健身技術來評判的,而是一種真正的太極藝術和太極文化;是合乎人體科學運動的太極辭典;同時也是太極拳運動發展過程中的標誌性人物。

  真正的太極藝術是優美的、協調的、自然的、實用的、高雅的、運動中不拖泥帶水的、練拳和搏擊中沒有邊角廢料的;是有血、有肉、有靈魂、有生命的太極拳。規範高雅的太極拳才是一門真正的藝術,它是人生的舞蹈,是生命能源的加油站,是“凝聚情感的魔杖”;是自然與生命交融的樂章。我想,這樣的太極拳才是世人所追求的太極拳;這樣的太極拳才是普度萬千,造福子孫萬代的健康技術和太極藝術。

張志俊揭秘陳式太極拳,練拳要節節分家更要加強走稍節的意識

  一生新架終感不悔

  名門大派,嫡系真傳,陳式新架,張志俊傳。細細算來,我跟隨張志俊老師學習陳式太極拳新架已有24個春秋了。每次參加老師開辦的太極培訓,單獨一人或幾人一起聆聽老師講拳,那真是常聽有益、百聽有新、厚積薄發、靈感泉湧的感覺。

  每想起恩師對我的教誨,思緒萬千。當今社會上所流傳的陳式太極拳五花八門,各自為政。因張老師曾說過,準備在晚年的時候,拍一套符合太極拳運動原理的陳式老架拳。為此,我也曾試學過一個月的陳式老架,但終因和陳式新架的要求區別太大而放棄。為之,我慶幸沒有先接觸老架而選擇了新架。張志俊老師在拜陳兆奎為師之前,曾練過兩年的陳式老架。當老師接觸陳兆奎老師的陳拳新架之後,竟決然捨棄老架而改新架,通過努力,終成正果。而有許多太極名家,為博採百家之術,求多門拳法之技;老架、新架等各式太極拳彙集一身,通百術而無一精,學百理而無一理的人大有人在。

俗話說:“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張志俊老師因敢舍兩年的老架而改練陳式新架,所以才有新架的得。試想,誰練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陳式老架,還願意從頭學習陳式新架呢?不能,很多人不能,就連許多太極名家也不可能捨棄已有的習慣,那就應了“不捨不得”的話了。我曾教過不少練過陳式老架的學生,他們改拳真的很難。但經過認真努力,改過來的也不少。

我教學生的時候,要求他們練拳要有三步曲。第一點,學拳時就是學拳,按規矩一招一式的學,要認真學習每一個動作,只記路線,不多練,記住就好。第二點,學會了就要改拳,改拳還要認真的改,改上三、五遍拳就不算改拳。

畫家畫副好畫,還需要三遍五遍的改呢,更何況學精一套好拳。我跟張老師學拳20多年了,參加老師的太極拳培訓班也有30多期,無數次的改拳也就有無數次的靈感和意景。一個博學明智的老師,他的技術決不會停止不前。而是在每一個層次與高度上作最好的選擇。今年的和去年的比,五年前和五年後的比,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的比。總有進步,總有思想,總有結論。老師一年的進步,可能是學生三年五年所奮鬥的結果。所以,練拳一定要多改拳,改的拳要規範、到位、不變型。第三點,那就是練拳了,一套規範的拳架,一個合理的拳論,一位博學明理的老師,再加上一個肯下功夫的學生。學好太極拳之日可待。練拳的架式正確了,一定要下功夫去練。俗話說:“百練成拳,千練成技,萬練成名,億練成家。”

  我練陳拳新架,想來還算有緣,從一張拳照的啟迪,一句真話的竅導,一門太極藝術的話題,一生陳拳新架不悔的追求。我是有感而發,本文所感,只是我個人練拳的心得體會,只講練拳、學拳的經過與合理性,決沒有冒犯他人之意。若感詞語不妥,只當看看,別當真而已。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