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爱兵如子口吸脓疮,司马穰苴开会迟到就问斩!却都能战无不胜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不罚,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民不服。令素行者,与民众相得也。”

吴起爱兵如子口吸脓疮,司马穰苴开会迟到就问斩!却都能战无不胜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孙子在《行军篇》中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治军谋略。“文”,指文治,用赏罚、道义等教育、管理士兵;“武”指军纪、军法,对违令者实施重罚。意思是说治理军队要文武并用,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吴子·论将》云:“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孙子在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治军原则时,做了精辟的阐释。他说:“士卒没有亲近依附之前就执行惩罚,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能难使用。士卒已经亲附而改罚不罚,那也无法用他们作战。所以一手用宽仁的手段去怀柔,使他们知恩,一手用军纪军法的手段去管束,使他们畏威,这样,打仗才能取胜。平素能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重视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相处融洽。”

孙子这里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要做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将帅必须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这样才能使“士卒亲附”。士卒亲附才能加以管束,对违纪者施以惩罚;

第二,严明军纪要与宽仁厚爱相结合,赏罚并行,文武相济,是治军的长久之计;

第三,一支纪律严明、内务整肃有战斗力的军队,是靠平时严格教育训练出来的。“令素行”为的是“与众相得”,从而确保内部和谐统一。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治军用兵之道,古往今来,有作为的军事家无不运用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方法来教育和管理部队。


吴起爱兵如子口吸脓疮,司马穰苴开会迟到就问斩!却都能战无不胜

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善于带兵,他懂得要管理好部队,先要“令之以文”,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他担任将领时,衣着和饮食全部和士卒最下层的一样。晚上睡觉也不加铺盖,行军时不骑马乘车,粮食自己背,武器自己抗。士兵中有皮肤溃烂的,他毫不犹豫趴下来为他吸吮脓汁。战士们很感动,作战时人人争先立功,常打胜仗。这就是“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


吴起爱兵如子口吸脓疮,司马穰苴开会迟到就问斩!却都能战无不胜

当然“令之以文”,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士卒、不加指责,除了教育、爱护外,还要用纪律约束士卒,要“齐之以武”,赏罚分明,方能保持全军统一。武圣孙武练兵时,就用此术。孙武著成兵书十三篇,传到吴国。吴王阖闾看后,叹为奇才,遣使者把孙武请到吴宫问计。孙武说自己的兵法,可以把任何人都训练成好士兵。吴王不信,就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宫女。孙武让吴王两名宠姬当队长,把宫女分成两队,当众申明军纪,宣布号令,让宫女们身着戎装操练。宫女们第一次男装女扮,觉得好玩,一个个掩口而笑,等孙武大声喊令时,竟憋不住放声大笑。孙武再次重申军纪,说不听令者斩首,众宫女才吓得收起笑容。唯有两队长自恃有宠,仍然嬉笑不止。孙武大怒,令人捆绑起来,立即斩首。众宫女吓得浑身发抖,于是令行禁止,果然演练得像模像样。


吴起爱兵如子口吸脓疮,司马穰苴开会迟到就问斩!却都能战无不胜

数十年后,齐将司马穰苴,也用过此种杀一儆百的方法严肃军纪。司马穰苴原是一下级军士,因精通兵法,被齐王任命为大司马率兵出征。出征前,司马穰苴与监军庄贾约定,次日中午在军营相会。但庄贾自恃有宠于齐王,根本不把司马穰苴的话当回事,在朋友饯行的宴席上迟迟不走,结果误了约定时辰。穰苴问明情由后,按照军法当众处斩。众将士大为震恐,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将军令出必行,从此军纪大整,增强了战斗力。司马穰苴对违犯军纪者严惩不贷,但对广大士兵关怀备至。平时他常巡视兵营,检查营房、锅灶、饮食、医药,抚慰伤员。训练时与将士同甘共苦,深受将士爱戴。后来他率师出征,连病号都要求上阵,最终打败了敌军。这些都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典型事例。

在运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计谋时,要结合具体情形,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审时度势,据情而定,否则也难以收到良效。


吴起爱兵如子口吸脓疮,司马穰苴开会迟到就问斩!却都能战无不胜

秦末,刘邦借项羽与秦军主力鏖战之际,乘虚而入,悄然入关,一举灭秦。刘邦想按义帝之约,做关中王,召来各地乡老,约法三章:“杀人者偿命,伤人者治罪,抢劫者惩处。”并宣布废除秦朝苛律,秦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帮助刘备除掉刘璋,占领蜀川,宣布了严刑酷法,使民望而生畏。谋士法正便劝诸葛亮道:“当年汉高祖入关,约法三章,实行宽缓政策,老百姓都拥护他。我们刚入蜀川,却制定了比过去还严厉的法律,这怎么能行呢?”诸葛亮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朝苛政暴虐,滥施严刑,百姓怨声载道。所以陈胜举臂一呼,天下群起响应。汉高祖由于这个缘故,约法三章,能得民心。如今情形正相反,刘璋在川中统治多年,愚昧软弱,威风不生,使蜀地法令松弛,豪强横行,君臣间纲纪不能维持,上下不思振作。为消除多年积弊,我们只有用重刑严法,使百姓畏法知法,地方秩序才会好起来。”诸葛亮的这番论述,说明“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要审时度势,才能有效地行赏用罚,做到宽严相宜,使众人亲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