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導語:郭解西漢時期有名的遊俠,年少的時候放蕩不羈愛自由,常常因為心裡不痛快就作奸犯科,官府自然不能放任不管。不過有時候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郭解在被官府抓住後,碰到大赦天下,以前所犯的罪行一律不追究了,真是福大命大。

後來稍微大一點明事理了,就不那麼衝動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嘛,他常常以德報怨,對別人好也不求回報,他的這些行為就感動了很多人。那些當時社會上的小年輕都很尊敬他,以他為榜樣,就像現在的小年輕追星一樣,那些當時的小年輕都自稱是他的粉絲。

最後他卻是栽在他的這些粉絲身上,以至於被朝廷處以誅殺三族(即父母妻)的刑罰。法家的韓非子對這種行俠的行為是不看好的,他曾經說過:“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就是說俠客使用武力來對抗法度,破壞法律的禁忌行為是不好的。這說明俠義行為在當時以儒法融合的漢武帝時代是不被提倡的,最後對郭解做出那樣的刑罰。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一 郭解劇照)

年少放蕩不羈的郭解

郭解是西漢時期生人,他的出生地在河內郡軹縣,這個河內郡軹縣大約在現在的河南省濟源市境內,他有一個很有名的外婆,他的外婆是西漢著名的女相士許負,也不知道他外婆有沒有看出郭解今後的命運。他的父親也是個喜歡行俠仗義的人,不過沒有郭解這麼好的運氣,漢文帝時就被抓住伏法了。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二 許負畫像)

郭解年少的時候就心狠手辣,他這人身材矮小,短小精悍,也不喝酒,所以他乾的事情不是因為酒後激情犯罪。他碰到不平的事情就會挺身而出,他自己親手犯下的人命案就有很多。

他不惜豁出去給朋友報仇,敢偷偷將一些犯有死罪的犯了藏在自己家中,更不要說偷偷的鑄錢,幹些挖墳掘墓的事情,像這類事件數不勝數。不過呢,他這人運氣很好,官府很難抓到他,還有幸碰到大赦天下的事。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三 大赦天下詔書)

等他再長大一點,懂得一些事情之後,也常常自己反思自己的行為,他也會做一些以德報怨的事情,對自己的付出不奢求別人的回報,然後這些行為都沒有改變他想要做一個俠士的願望,反而越來越想要做一個俠士。所以當時他的一些粉絲學習他,為他報仇卻不讓他知道。

中年明理行俠

郭解個外甥,依仗著他的影響力,在外面很是囂張跋扈。一次他和別人喝酒,別人不聽他的,他就強行灌對方喝,結果對方也是個急性子,很是生氣,就拿出刀來把郭解外甥給殺了,然後逃走。

郭解姐姐生氣,她說:“以郭解行俠仗義的名聲,別人殺了我兒子,怎麼會抓不到兇手”,然後把她兒子的屍體扔在路邊,以此來羞辱郭解。郭解讓人去打聽那個人的下落,那個人害怕就自己回來,一五一十的告訴郭解當時的事情經過。

郭解說:“你做的對,是我外甥無理,他活該,你走吧”。然後自己把外甥安葬好。

人們聽說了這事之後更加覺得郭解這個人很是俠義,來依附他的人就更多了。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四 古代俠客)

郭解出門和回家,外面的人都會自動迴避的,但是有一個人卻不這樣做。郭解派人去問他的姓名,他的門客要把這個人處理掉,郭解說:“在我自己的地方都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是我自己的德行不夠好,那個人有什麼罪呀!”他還私下裡和官府的人說:“這個人以後輪到他服徭役的時候,你幫他免除下”。

但是官府裡的人每次看服徭役名單的時候都沒有看到那個人的名字,他就很奇怪,問起原因時,才知道,郭解已經派人讓他免除服徭役了。那個對他不敬的人聽說之後就到他門前負荊請罪去了,郭解的粉絲聽說後越來越仰慕他

洛陽城裡有兩家人結仇,洛陽當地的很多豪傑紳士去調解都沒用,郭解的門客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他晚上去見了那家人,那人委屈的聽從了他的調解。郭解說:“我聽說洛陽本地很多豪傑紳士的調解,你都沒聽從,現在給了我這個面子,我真的很榮幸。

但是啊這樣對當地的豪傑影響不好,你們這樣,我連夜回去,你們不要告訴別人,等洛陽的豪傑紳士再來調解的時候,你們再同意和解”。

郭解常常保持恭敬的態度,都不敢乘車進入縣城。到非本郡國替人辦事,能辦的都儘量辦成,辦不成的也要讓各方滿意。所以人們對他越來越尊重,都爭著為他辦事。城裡的少年和鄰縣豪傑經常半夜又十多輛車來他家請門客回去供養。

遷往茂陵定居關中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要把各地的富豪遷往茂陵去居住,實際上是給皇帝守陵。當時給富豪的標準畫了一條線,就是家財在三百萬以上,可是郭解按照標準是不夠這個數的,遠低於這個標準,可還是被要求遷移。當地官吏害怕,又不敢不然郭解遷移。

大將軍衛青向漢武帝求情說:“郭解家裡沒有這麼多財產的,達不到遷移的標準,請求陛下赦免”。不過皇帝說:“一個平頭百姓能讓大將軍為他求情,可見他家裡不會窮困”。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五 茂陵)

郭解搬家的時候,當地人給他捐錢送行,加起來有一千多萬,才讓他有財產可以搬到茂陵去。後來人們瞭解到,當年郭解被要求遷往關中,是縣衙裡面一個姓楊的掾吏把郭解的名字報給上面讓他遷移的,郭解的侄子知道後,就去吧這個姓楊的掾吏的頭給砍下了,搞得楊家和郭家成為仇家。

後來楊掾吏的父親又被人所害,楊家人就上告,結果上告的人也被人所害。皇帝聽說這事之後就派人去捉拿郭解,郭解就逃跑了。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六 漢武帝)

逃亡被捕,被誅三族

郭解逃跑之前把他母親安頓在夏陽這個地方,他自己逃往臨晉。當地有一個叫籍少公的人,本來不認識郭解的,郭解去拜見他,想讓他幫忙逃出城去。籍少公幫他逃出城,郭解就去了太原。

因為他到別人家裡,都會把自己要去的地方告訴給人家,官吏就跟蹤一路追過來,到籍少公這裡的時候。籍少公不肯說出郭解去哪了,還自殺了,因此官府就失去了郭家的蹤跡。

過了很久,官府終於抓住了郭解,然後深究他所犯的罪行,發現他自己犯的罪都是在大赦天下以前乾的,後來就金盆洗手不幹了,而最近的楊家父子確實非郭解所害

恰好,郭解家鄉河內郡軹縣有一個儒生因為說了侮辱郭解的話,郭解的門客聽說後就把這個儒生給殺了,並且殘忍的把儒生的舌頭都割下來了。辦案的官吏就問郭解這個事情,郭解確實不知道兇手是誰,而且也同兇手早就沒有來往了,不知道是誰幹的。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七 河內郡)

辦案官員無奈,向漢武帝稟報,說郭解確實沒有殺人,要不無罪釋放了吧。但是時任御史大夫的公孫弘是個儒生,他和提被害得儒生鳴不平,就對皇帝說:“郭解作為一個平民行俠仗義,影響力達到因為一點小事就可以讓別人替他殺人,雖然他自己不知道,但是這個罪過比郭解自己去殺人的影響還壞,應該判他大逆不道的罪行。”

最後皇帝判處郭解有罪,並且施以誅滅三族的刑罰。

來看看西漢時期扛把子的下場

(圖八 公孫弘)

結語:郭解的結局正應了一句話,自己挖的坑自己填,他因為年少時行俠仗義,犯罪累累,最後有幸碰到大赦天下,不用背朝廷追究他自己所犯下得罪行,雖然他後來改過自新,自己也不去作奸犯科,浪子回頭,反思自己以前的行為,後來做出的事情都是以德報怨,調解糾紛,替他人辦事,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但是,因為他的影響力導致他人以為行俠仗義是很榮耀的事情,因為小事去替他報仇而犯下重罪,最後波及他自己被誅滅三族,可謂“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司馬遷和郭解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說他看到的郭解,樣貌身材都不到平均水平,說話也不是很有風采,但是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聽到郭解的名字都會羨慕他,談論行俠仗義的人都會提到他的名字。所以說那句諺語“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說的真對啊。

參考文獻:

《史記》司馬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