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岁,再读鲁迅

十几岁的时候,只知道《祝福》深奥,借《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只觉得是满纸难懂的话。

二十五岁,再看看祥林嫂和阿Q,突然就迫不及待的想读鲁迅其他作品了。

祥林嫂和阿Q有一点是相似的,都是悲剧人物,都是腐朽时代的牺牲品。

祥林嫂是一个农妇,丈夫死了之后婆婆为了给小叔子娶亲,决定卖了她。这个时候,祥林嫂是怎么做的呢?决定趁着天黑逃跑,跑到鲁镇上给人做工。

二十五岁,再读鲁迅

这是祥林嫂第一次受到压迫,也是第一次反抗。原著里,东家犯嘀咕祥林嫂做粗活人反而胖了不少。那段做工时岁月,可能是祥林嫂最快乐的时光。

好景不长,逃跑之后婆婆还是找到她做工的地方,把她强行绑回去再嫁,甚至在东家那里拿走了她一年的辛苦做工钱。不幸中的万幸是,贺老六是个很好的人,一家人也过了日子。但是贺老六为娶她借了很多债,再婚后的日子并不太平,经常有债主上门逼债。后来,贺老六病体,儿子阿毛又被狼叼走。

至此,祥林嫂彻底呆滞,变成怨妇祥林嫂。

二十五岁,再读鲁迅

但是我们看看,祥林嫂做错了什么呢?她不过是个平凡的农妇,丈夫死后被婆婆卖掉,想靠给人做工为自己某一条生路,但又被捉回去结婚。辛苦做工的钱被婆婆卷走了,再出来的时候因为自己干活不像从前那么利索被东家嫌弃。

这个时候,祥林嫂的内心是痛苦的。怎么办呢?她开始寻找自我救赎的办法。听说可以捐门槛,就辛苦攒下一年的工钱去捐门槛,以为这样可以洗刷自己的“罪孽”。在知道捐门槛达不到目的后彻底崩溃。

祥林嫂的痛苦,有谁能体会呢?她不是没有试图救赎过自己,但周围的人都做了什么呢?东家嫌弃她寡妇不吉利不让她再煮福礼,周围的人由开始的同情转向厌恶。

祥林嫂本是命运悲惨的农妇,却在那个时代里被人唾弃。假如在现代社会,祥林嫂完全可以在丈夫死后改嫁,拥有重新选择的权利。

但在那个时代,祥林嫂是没有机会的可怜人。她的两次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她逢人诉苦固然让人心里不爽,可是她内心的苦,除了诉说,在她的认知里,又能做些什么呢?

再看阿Q,阿Q是愚昧麻木的代表。

二十五岁,再读鲁迅

阿Q不知道自己的姓氏,赵老太爷的儿子中举时,他说自己姓赵。挨了打之后,再也不说自己姓赵,也不提自己的姓氏。

阿Q本来以做零工为生,后来因为在赵老太爷府上做工,对吴妈说了不好的话而落下个坏名声,再没有人请他做工。他跑去偷尼姑庵里的萝卜吃并不以为耻。

去赌钱的时候被熟人撞见说他口袋里的钱又痒痒了,阿Q说什么呢?“痒痒,痒痒是个好词,我的钱要养儿子咯”。大摇大摆的走进赌场,走进赌场赢了很多钱却被人围起来打,钱也没有落到。

晚上躺在床上他还是会想自己被群殴的事感觉后怕,但当他想着“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人”时,又心满意足的睡了。

靠着这种自我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他的生活就这么过下去。

后来开始闹革命,他也幻想过把欺负他的人踩在脚下,感觉革命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就跑到尼姑庵里闹着要革命。

凑巧混乱年代抓不到主犯,一点好处没落到的阿Q成为了替罪羊,牺牲品,被杀头。

二十五岁,再读鲁迅

从把看别人被杀头讲笑话给人听到自己被杀头,阿Q走完了他短短的一生。

阿Q是愚昧的,别人说什么他就相信,甚至是他要被杀头的时候别人还骗他说是要回家他依然感觉兴奋。

阿Q是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即便是偷盗来的衣物还敢大摇大摆的去售卖。

我们会同情祥林嫂,却不会同情阿Q。祥林嫂的悲剧是时代的腐朽,而阿Q却是彻底的愚昧无知和麻木不仁。

祥林嫂勤劳善良,尽管命运多舛,但她的这种品质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学习;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们偶尔学习运用一下也未尝不可,但万万不能和阿Q一样麻木不仁。

现在这个时代,祥林嫂不多了,阿Q却遍及每一个角落。

鲁迅先生说阿Q是没有女人的,但是,他的后代还不少。

鲁迅先生真厉害,十几年后,我才能懂得这一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