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秦朝作為第一個統一華夏的強大帝國,在推動中華歷史前進一大步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扣人心絃的謎團。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秦始皇陵的內部構造是否如《史記》所言有江河湖海及璀璨星辰,歷史上無數人對這位“千古一帝”的陵寢念念不忘,但無論是率天下義士的項羽還是舉兵十萬的黃巢,最終都因為沒有找到入口而悻悻作罷。當然,秦始皇的謎團除了陵墓以外,其生父也是眾說紛紜。然而,謎團也許只有以後時空穿越後親自查驗方能一窺究竟。而今天要說並不是謎團,但很多人卻錯了數千年,那就是秦始皇的名字。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近些年秦朝漸漸被人們愈發的關注,許多相關影視劇層出不窮,筆者便對《大秦帝國之裂變》愛不釋手,雖然加了許多的浪漫情懷,但大致梳理了秦朝孝公在位時期的一些是脈絡,而續集讓筆者以為頗少了歷史的厚重多了許多詩情畫意,不過從中可以大致釐清秦朝幾代君主都以贏自稱,如嬴渠梁、贏虔、嬴駟、嬴疾、贏蕩等等。然而,這種叫法卻是錯誤的,即便是我們如今常說的嬴政在當時也是不可能出現的,那麼當時的秦始皇究竟該怎麼稱呼呢?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在解釋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先回憶一下我們的姓氏文化。在古代可以說任何事物都是異常的講究,在現在看來顯然有些錙銖必較,但在古人心中卻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根”。古代的姓所代表的是具有共同血緣、血統的血族關係種族,代表的是整個氏族部落,是氏族部落整體性的標誌,不單獨屬於個人或者個別家庭,用現在的話說就相當於一個組織的名稱。而它產生的基礎則是母系關係,我們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媯、姞”均有女字作偏旁,而我們今天使用的姓字也是女字旁。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除此之外,還需要弄清楚“氏”的含義,畢竟姓氏經常一起出現,但二者意義卻大不相同。“姓氏”的先後順序已經表明彼此的從屬關係,“氏”代表姓的分支,雖然同樣源於共同的母系,但隨著部落的壯大便產生了許多分支,而這些分支則冠以“氏”作為區分,通常都是以其所在的聚居地為氏。不過氏只有男性才有,目的是為了尊卑之分,而女性之所以有姓無氏是男尊女卑思想的體現,有姓是為了能夠避免近親結婚。而古人姓名中另外兩個組成部分“名、字”想必大家已然明瞭便不一一贅述。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可以看到上文提到的八大姓中“嬴”姓赫然在列,而這個姓根據歷史記載是舜帝賜給當時的部落首領也就是後來秦人先祖的伯翳。直到商朝末年,武王伐紂,贏姓族人蜚廉逃到了霍太山這個地方。到了周穆王的時候,贏姓族人造父成了穆王的馬車伕,因為他駕車載著周穆王赴千里之外平定了徐國叛亂,被周穆王封到了趙城。隨後繁衍生息,族人便都以趙為氏。再後來,周孝王的時候,造父的侄孫非子又因為給周王室養馬有功,孝王一開心就把一個叫秦的地方賞給了他,而在此聚居的族人則以秦為氏。這也是司馬遷所說的“秦為嬴姓趙氏”中的趙氏由來,遠非“生於趙國而為趙氏”的誤傳。故而,用現在的話說,嬴姓是集團總公司,趙氏和秦氏都屬於集團的子公司。那麼秦始皇的名字不難想象,而史載嬴政在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在趙國邯鄲的一個村子裡。而趙國也是嬴姓的一個氏族分支,所以秦始皇在當時的名字應該叫“趙政”才對。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看完長見識了

但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所以當時的人也不會直呼其名,而01年的《尋秦記》中秦國臣民都稱呼他為王子政則是頗為符合歷史的。整個先秦歷史中,姓通常都是代表來源,大多在祭祀的時候使用,而且大多是女子的稱謂;而氏則通常代表家族的分支,也只用於男子的稱謂。而我們今天依舊姓氏合併,而這個合併過程從漢朝開始也走了幾千年才發展到今天的模樣,畢竟是歷史的潮流。不過,如此一來恐怕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原本屬於那個“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