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預約專家化解您企業困局!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商學院,政商參閱等


朱新禮退場,匯源還有翻身機會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
沉寂了一年多的匯源果汁最近“壞消息”一個接一個。

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2月12日,匯源果汁的創始人朱新禮父女才剛剛宣佈退出匯源果汁董事會,其中朱新禮辭去公司董事會主席等職務,其女朱聖琴也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匯源果汁的另外一個執行董事鞠新豔“接盤”董事會主席職位。
兩天後的2月14日晚,匯源果汁收到香港聯交所一紙退市的函件。匯源果汁發佈公告稱,公司接到聯交所發出的函件,由於公司證券買賣自2018年4月3日停止交易,無法於2020年1月31日前履行復牌條件,在聯交所恢復證券買賣。聯交所上市委員根據上市規則,決定取消匯源果汁的上市地位。
這意味著揹負著100多億元債務的匯源果汁即將面臨退市,儘管朱新禮家族已經基本退出匯源果汁的經營管理層,但是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誰將成為“接盤俠”還是一個未知數,匯源果汁的前景一片黯淡。
“匯源的情況不容樂觀,僅靠自救很難翻身。”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餘明陽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匯源集團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系統性問題,從資本、產品到品牌、渠道均存在問題,“好比一個重病患者已經面臨多臟器的衰竭,致命的危機正在襲來,急需外部輸血救治”。


夢碎併購匯源果汁28年的發展也是朱新禮個人創業的縮影,從1992年山東淄博彙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開始,朱新禮一手打造了“匯源”這個家喻戶曉的飲料品牌,匯源也成為中國果汁產品的代表。
出生於1952年山東省沂源縣,自稱“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的朱新禮,也和他的企業一起,一路風雨飄搖,收穫了榮耀,也留下了種種遺憾。
1992年,朱新禮接辦一個瀕臨倒閉的縣辦水果罐頭廠,成立山東淄博彙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並在1993年將公司主營業務轉為生產濃縮果汁。由於填補了當時的市場空白,企業開始迅速做大。
2007年2月,匯源果汁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彼時,匯源果汁在香港聯交所上市,IPO籌集資金24億港元,創下了港交所IPO規模的記錄。上市首日,匯源果汁股價就大漲66%,可謂風光無限。上市後第一年,匯源總收入達28.197億元,淨利潤為8890萬元。

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不過,從上市後第二年賣身可口可樂失敗開始,匯源果汁逐漸走下了神壇。2008年9月,可口可樂宣佈以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為了成功“賣身”,朱新禮大幅削減銷售人員並且裁撤掉了原有的銷售渠道。
然而,2009年3月,根據當時匯源果汁的公告,中國商務部認定可口可樂收購將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依據《反壟斷法》做出了禁止收購的裁定,可口可樂的收購宣告終止。這給匯源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也是從那時起,匯源業績持續走低。隨後,違規貸款、百億債務、人事地震……匯源果汁籠罩在眾多陰霾之下。
匯源果汁也曾想要引入新的資本自救。2019年4月,匯源以商標在內的資產,與天地壹號(832898.OC)成立合資公司,合作方負責資金、市場。不過該計劃最終未能成型。
“所謂併購會影響國家飲料安全的言論,是過度放大了的。”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餘明陽認為,併購會對行業競爭情況產生影響,但大可不必上升到民族保護主義,“不可否認,激烈的輿論反應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務部的叫停決策”。
多元化之殤
“ 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匯源已經是1000億級公司了。”此後多年,朱新禮不止一次地表露過自己的遺憾。
併購計劃破產後,匯源不僅失去成為“千億級公司”的機會,銷售體系也遭到重創,朱新禮此前為匯源被收購所做的準備開始顯現負面影響。
2010年前後,為了重建銷售體系,匯源的銷售人員曾一度暴增到17000人,但為了減少支出,匯源在2017年又把員工裁減到3965人。幾年間,朱新禮仍然在加快“匯源生態圈”的佈局步伐,企圖以此緩解資金鍊緊張。“併購案突然被叫停,公司前期所做的配合與調整需要推翻重來,對於匯源來說,掉頭難度很大。”餘明陽向《中國新聞週刊》分析,“原本是希望通過多元化經營來緩解資金壓力,通過外圍來支持主業,結果卻導致了更大的資金窟窿。”


為了實現“大農業”和“生態圈”的戰略夢想,朱新禮不惜砸下重金。
除併購案前投入20多億元在全國多地建設工廠,朱新禮還加快了投建各種生態園區的步伐。僅農業產業園區項目,北京匯源集團(伊春)有限公司、建昌匯源農谷萬畝生態農業基地、匯源生態產業鍾祥發展有限公司、匯源密雲生態產業園等5個項目,計劃投資額已經超150億元。
即使到了負債累累的2018年,匯源仍然計劃進入雲南佈局康養小鎮和果園基地建設等,綜合規劃項目擬投資達3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匯源在全國範圍內投資建設的園區並未全部投入使用,甚至有許多園區工廠和生產線長期處於閒置狀態。
2014年,匯源在與對外投資者溝通時透露,在全國已經佈局的48家工廠中,產能使用率不足30%。由於閒置產能佔用大量資金,且公司盈利狀況不能提供足夠現金流,進一步導致匯源資金鍊吃緊,不得不向銀行大量貸款。僅2014年底,匯源賬上的短期銀行借款就達到31.3億元。
“我曾考察過匯源在山東某地的工廠,偌大的園區空空如也,全套自動化生產線完全閒置,看門的幾十號工人無所事事吃白飯。”曾有意與匯源集團合作的北京時代量子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祝強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諸如此狀的匯源工廠在全國多地存在,“由於產能嚴重過剩,即使拿了地方的政策優惠,圈地貸款建了廠,也並沒有真正投入使用”。

激進拉長的新戰線迅速帶來重壓。從2011年起,匯源果汁連續7年扣非淨利潤均為虧損,而且虧損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到2017年,這個數字飆升到了115億元。
眼看匯源的財務狀況惡化,朱新禮也仍然沒有放棄匯源的“大生態”宏圖。截至目前,匯源集團已在全國10多個省區規劃與建設了20多個農業產業園區項目。北至黑龍江伊春、虎林,南至雲南普洱、海南陵水,西到新疆布爾津,東到吉林柳河縣,縱貫南北,橫跨東西。
“大企業佈局生態圈無可厚非,關鍵在於量力而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對匯源而言,大舉佈局新業務、裁撤基礎業務的做法無疑是欠妥的,“尤其銷售是企業的重要現金流來源,砍掉銷售且不重建,並重金投入外圍新業務,這對企業資金鍊的傷害是巨大的”。
窮途自救
2008年-2016年期間,匯源果汁的淨資產收益率從未超過5%,銷售淨利率從未超過10%。業績壓力下,甩賣資產成了匯源的續命稻草。自2012年起,匯源自己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接連出現。
2012年,匯源出售合營企業,入賬9000萬元;2013年,匯源出售成都和上海兩個工廠,入賬6.5億元。2014年至2016年,匯源均有出售資產動作。由此到了2017年,匯源果汁的淨資產收益率達到了20.62%,銷售淨利率達到23.65%。

“甩賣資產已經是匯源窮途自救的辦法了。”盤和林向《中國新聞週刊》直言,在經營能力難以提升的情況下,出於上市公司盈利報表的考慮,甩賣資產一是為減損,二是為滿足上市公司的利潤表現,“從一系列的甩賣行為可以看出,匯源的現金流已捉襟見肘”。
持續低迷的業績、高舉高打的戰略使匯源背上重重負債。截至2017年末,匯源果汁的總負債金額已達114.03億元。2018年前後,一則高額違規貸款又給了匯源致命一擊。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匯源果汁違規向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匯源)提供了一筆本金為42.82億元、利率為10%的短期貸款,該筆資金主要用於後者及其聯署人士的臨時營運資金或債務償還。
根據港交所規定,由於北京匯源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朱新禮的關聯公司,授予北京匯源飲料的貸款總金額,已經超過資產比率的8%,需要進行相關披露。然而,這筆貸款既沒有經過董事會批准,也未及時披露。之後,匯源果汁便宣佈停牌,暫停公司股份及債券交易。
停牌之後,匯源的生存危機迫在眉睫,朱新禮不得不再次尋求收購對象。2019年4月,匯源果汁曾試圖與新三板掛牌公司天地壹號(832898.OC)進行“聯姻”。根據公佈的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佔股60%;匯源果汁則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其中包括匯源果汁的商標。但3個月之後,該方案最終以條件尚未成熟而夭折。

禍不單行。2019年12月末,朱新禮作為有權代表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德源資本)被法院查封,41億元財產被凍結。
此時的匯源,潰敗已成大勢。2020年2月14日,匯源果汁披露公告顯示,由於公司無法在2020年1月31日前履行復牌條件,並在聯交所恢復證券買賣。因此,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決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除牌決定)。
“退市不等於退出市場,目前匯源的運營銷售一切正常。”一位不願具名的匯源集團高管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在各大超市和便利店中,匯源的產品銷售並未受到影響。
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餘明陽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匯源的品牌和市場基礎依然有價值,但自救很難。如今匯源已存在嚴重的系統性問題:資本運作失當,產品嚴重老化,品牌形象受傷,銷售渠道萎縮,消費者也持續丟失。
“除非有高質量的外部資本介入,或有高質量的企業提供資金、渠道、研發上的支持,匯源或許還有起死回生機會。”餘明陽分析說。
家族管理之弊  

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匯源果汁雖然是一個上市公司,但也是一家家族色彩濃厚的家族企業。匯源果汁的早期發展主要依賴於朱新禮這位創始人對資本的成功運作,迅速搶佔空白市場,一舉將匯源果汁打造成中國純果汁的第一品牌。企業獲得成功後,朱新禮的兒子、女兒、兄弟、女婿等家族成員紛紛進入企業,並擔任重要職位。
其中朱新禮的女兒朱聖琴擔任匯源果汁董事會執行董事和集團副總裁,朱新禮的女婿高勇曾擔任匯源果汁的副總裁(後因為利用廣告投放獲得非法收益而逐漸淡出企業),朱新禮的弟弟朱新德曾擔任匯源果汁的總經理,其侄子朱勝彪曾擔任匯源果汁的法定代表人和匯源水業務的負責人(後因商標權糾紛被朱新禮撤職)。


匯源果汁在山東成立,後來總部遷入北京,之後與德隆、統一、達能的合作,以及在香港的上市,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讓匯源果汁迅速成為果汁第一品牌,這些都離不開其核心人物——朱新禮。這也是我國大多數家族企業發展的路徑,由一個極具個人魅力的靈魂人物帶動企業迅速發展。但是匯源果汁作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長期以來粗放式的管理也逐步暴露出各種問題。
在梁振鵬看來,家族成員的教育水平和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它不足以支撐規模龐大企業的全部控制權。企業要進一步成長,必須要吸納職業經理人進入企業,也必須向這些職業經理人讓渡經營控制權。從匯源果汁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朱新禮一直牢牢握住企業的經營控制權,這使得職業經理人難以獲得與其決策相應的實際控制權,因而大大地降低了這些職業經理人的積極性和效率,從而導致職業經理人走馬燈似的更換和離職。
另一方面,朱新禮通過資本市場做大規模,讓自己成為億萬富翁,讓家族成員發家致富的同時,卻沒有讓身邊的團隊共同富裕。在朱新禮的公司治理架構中,並沒有給初始創業者和經理人團隊留出分享空間,導致近幾年從匯源果汁離職的中高層經理人多達數十人之多,留不住人才成為匯源果汁發展的一個羈絆。

從2013年到2018年,匯源果汁先後更換過四位總裁,每一個總裁在匯源果汁任職時間都沒超過一年半,頻繁的人事變動和內部管理的混亂無法讓匯源果汁回到正常的經營和管理軌道上,更無法回到過去的繁榮。
從2019年開始,匯源果汁人事變動變得更為頻繁。高額負債讓匯源果汁盈利持續承壓,內部人事關係錯綜複雜,讓職業經理人無所適從,於是紛紛請辭。2019年2月,匯源果汁一個月內接連有6名高管辭職,其中行政總裁吳曉鵬空降過來僅8個月就辭職,10月公司秘書李國輝辭職。當時匯源果汁的執行董事僅剩下三個人,分別為創始人朱新禮、女兒朱聖琴和鞠新豔。目前,執行董事只剩鞠新豔一人。
辭職高層也紛紛對匯源果汁表達了不滿的態度,2019年1月辭職的許清流向董事會表示,其關注到公司管理層在向其提供相關貸款或本公司一般事務的數據時欠缺主動,認為這會影響到其履行作為董事的職責;2月辭職的非執行董事閻焱表示,在向董事會提出相關貸款問題近一年後,有關問題仍然不明確且尚未解決。
“匯源果汁公司有嚴重的內部管理缺陷,控制風險缺陷,整體經營處於艱難的狀態。”梁振鵬向記者表示。

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中和正道專家評語:

(始終以救活企業為使命)

黯然離場!朱新禮攜女退出,家族力量遠非一個職業經理所能撼動的

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中和正道主席周德文表示:曾經的“果汁大王”,優秀民營企業家朱新禮就這麼黯然退出了他的舞臺,結局讓人十分唏噓,目前匯源的退市或許已成定局,朱新禮也已從匯源的舞臺上正式謝幕,其掌管集團多年的女兒朱聖琴也正式離開。說到匯源,曾經很榮耀,但是如今看來,問題更多,首先是那場命運式的併購案,如果順利併購,可能結局會有所不同,也只能算是時運不濟,讓他錯失了匯源走向巔峰的機會。
但之後匯源便不斷向著下坡走去,其中有一部分是併購遺留下的問題,但更多的是了管理方面的弊端,盲目投資,多元化發展,拆東牆補西牆地窮途自救,都令匯源一傷再傷。
併購失敗後,匯源為了重新建立銷售渠道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並且不斷在上下游產業鏈上佈局,讓企業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很多投資造成嚴重浪費,如此重資產的經營方式,在飲料企業中也極其少見。而這些投資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匯源果汁的財務表現。
可以說匯源的衰落是資本運作與業務經營兩方壓力的疊加結果,這不僅僅是過去兩三年的問題,而是過去十年幾個核心問題得不到解決造成的。要想扭轉退市危局,更需要從改善經營業績基本面入手。


就目前來看匯源的品牌和市場基礎依然有價值,但自救有一定困難。如今匯源已存在嚴重的系統性問題:戰略失誤、內部管理混亂、業績不佳、持續虧損、負債高企,又涉嫌違規借款給關聯企業,兼而資本運作失當,產品嚴重老化,品牌形象受傷,銷售渠道萎縮,消費者也持續丟失等,使得匯源近年來的業績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另外管理方面家族化粗放式管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打眼望去公司一眾高層幾乎都是親朋好友,各種親友掌握著公司命脈,他們的存在使得公司的內部職責不明,規章制度無法實施,並且暗箱操錯,中飽私囊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說匯源有一個現代化企業的空殼,骨子裡依然是傳統家族企業。匯源的家族力量,遠遠不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就能撼動的。
除非有高質量的外部資本介入,或有高質量的企業提供資金、渠道、研發上的支持,匯源或許還有起死回生機會。目前,匯源最應該做的就是尋找專業的團隊去處理他們的債務問題,再從調整主營業務,資產結構,團隊,管理方面設計制定一整套戰略策略,減去包袱,降下成本,建立有效防火牆等方式,一邊止血,一邊造血,一邊輸血,或許可以令匯源贏得生的希望。
隨著朱新禮父女退出匯源果汁的管理層,應該會給匯源果汁帶來一個新的轉型和升級的機遇,如果有新的戰略投資方進入匯源,對匯源果汁的發展將會有一個好的支撐,從產業端、資本端、消費端去看,匯源的產品是很好的,只是資金比較緊張,隨著新的資本方進入,通過全新的營銷體系去改變它原有的東西,應該說匯源的生命力還是有的。如果能順利剝離盲目投資的資產,藉助外部注入資金支持改善經營,迴歸主業,匯源仍然有翻身的機會。

中和正道在多年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的“中和正道模式”幫助企業重新設計頂層戰略,通過“企業重組”幫助企業,管控經營風險,建立防火牆,保護主營業務,優化資產結構,降低負債規模,甩掉各種包袱。同時通過“投資管理”幫助企業引入資金與科學管理,迅速釋放企業產能,產生規模效應,實現銷售額、利潤同步高速增長,恢復企業造血功能,最終走出困局。

文系本公眾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公眾號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