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田闢疆

齊宣王的歷史

在電影《鍾無豔》裡面,齊宣王就是個又無能,又毫無個人誠信的人,但命也悲催。

比如說,他有了新歡就冷落正宮國母鐘無豔,弄得鍾無豔跟他離婚,大臣都眾叛親離。

為了佔別的國家的便宜,騙人家跟他打麻將。欺負人家不懂,他跟人家耍賴把整個國家都輸沒了。

齊宣王田闢疆

另外據《列女傳》記載,齊宣王曾經被人家當眾懟,讓人家指著鼻子罵他“快完蛋了”。這是為什麼呢?

齊宣王田闢疆

田氏代齊

“田氏代齊”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它標誌著奴隸制王朝的體制被打破,新興的地主階級開始上臺掌權。

周武王分封八百諸侯,把居功至偉的太公姜子牙封在了齊國,所以齊國的領導人應該是姓姜的。齊桓公就叫姜小白。

齊宣王田闢疆

齊桓公圖

但是後來姜姓貴族的權力被田氏貴族逐漸取代。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封田氏貴族的首領田和為齊侯。從此之後,齊國的領導人就開始姓田了。

齊宣王

本名:田闢疆

歷史地位:田氏家族的第五位齊國領導人

齊國曆史上第二位齊王。

齊國國君稱謂變化:齊x公→齊x王

齊宣王田闢疆

齊宣王像

別看齊國地位上去了,但風光早就不復當年。剛進入戰國時代的時候,最厲害的是魏國。齊宣王繼位的時候,國際環境非常嚴峻:魏國還有點實力,秦國開始用商鞅變法。

除了魏國和秦國以外,北有燕國,南有楚國。尤其燕,跟齊國大大小小的衝突一直沒停。

不過就在公元前314年,從天上“咵嚓”一聲掉下來一張大餡兒餅砸進齊宣王的嘴裡了。讓躍躍欲試的齊宣王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

齊宣王田闢疆

餡兒餅沒吃著,反而功虧一簣

有一回燕國駙馬孫濤孫子玉因為被奸臣挑撥出兵伐齊,齊宣王一點兒主意都沒有。還是丞相晏嬰給他出主意,讓他請出來鍾離國母替他退走了燕國的兵馬。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兩個問題。頭一個,齊宣王和晏嬰沒見過面。第二個就是齊宣王這個人其實是個攻擊性很強的領導人。絕不是那種輕而易舉就讓人家兵臨城下的人。

公元前312年,老天給了他一個難得的機會:一直跟齊國不太對付的燕國發生內亂了。

燕國當時的領導人叫燕王噲(kuaì)。他是個糊塗車子。他手底下有個大臣叫子之,官拜相國之位。燕王噲大事小情都倚重他,還要把王位禪讓給子之。

燕王噲本來已經立了太子。他這麼一弄,人家太子就不樂意了。於是就領兵作亂。但是不久就被子之給平定了。雖然如此,整個燕國的局勢已經是動盪不安了。於是齊宣王就趁機出兵,派大將匡章,討伐燕國。

齊國的軍事行動很順利。只用了五十天,就佔領了燕國的都城,還殺掉了燕王噲。那個子之一看齊國攻破了自己的首都,轉身就跑了,結果被齊國人抓住給殺了。

齊宣王田闢疆

此時的齊宣王可是說是春風得意,燕國等於就被滅國了。可就在這個時候,局勢突然急轉直下。有道是“在家不行善,出門大雨灌”。

齊宣王討伐燕國的行動很快就遭到了其他大國的抵制。據《史記》記載,大概在兩年以後,趙、魏、韓、楚、秦聯合一些小國家一起聲討齊國。最後齊宣王被迫收兵撤退,讓燕國自己恢復秩序。

燕國經此一難,勵精圖治,並且推舉出來一位燕國曆史上最賢明的君主——燕昭王。三十年後,燕昭王派樂毅伐齊,險些滅了齊國。齊國從此一蹶不振。那次軍事行動不但無功而返,而且給齊國埋下禍根。

齊宣王這次行動招人恨是因為這次等於要滅了一個同等量級的國家,其他五個國家能坐的住嗎?所以說樹大招風,齊宣王是犯了眾怒了。

驕傲使人落後

齊宣王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愛驕傲自滿。不太注意跟別的國家搞好關係。這一點從一位智者——孟子跟他的對話中就看得出來。

稷下學宮

地點:齊國

等級:當時全中國最權威的學術研究所

授課內容:道家·黃老之學

創辦時間:齊威王時期

歷史地位: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主要陣地

齊宣王田闢疆

稷下學宮拓印畫

儒家有一位代表人物就慕名找來了。他就是日後和孔子並列,有亞聖之稱的孟軻,也就是孟子。《孟子•梁惠王下》記載著孟子很多跟齊宣王的對話。

典故“君子遠庖廚”。

齊宣王問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跟他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即我們儒家的人不聊那些人。咱還是聊點別的吧。

齊宣王田闢疆

作為當時的大學者,齊桓、晉文兩位霸主的事兒孟子知道但是不往那兒聊,目的是想讓齊宣王放棄爭奪霸主的想法,改行“王道”。


在儒家人的眼裡,霸主的“霸道”那全是統治者的私慾。而王者的“王道”,是將自己的利益統一在百姓的利益之中。保境安民,讓老百姓富足,你的威名就會遠播,天下百姓才會支持你。

齊宣王田闢疆

可是齊宣王認為他自己夠不錯的,心眼好,已經很會照顧人了。他自己還舉了個例子,就是看見廚師殺牛的時候,那個牛嚇得渾身抖。他心裡不落忍,讓廚師換了一隻羊,把牛救了。

孟子一聽,這哪是心眼好啊,拿羊換牛,有什麼區別嗎?所以才跟齊宣王說“君子遠庖廚”。一方面是跟他重申做人要仁義,一方面也是終止話題,讓兩方面都有臺階。

齊宣王田闢疆

孟子像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個問題:

①齊宣王自以為是的毛病註定他不能很好地體恤下情,也註定他不能很好地跟諸侯搞好關係

②齊宣王這個人還是挺禁懟的。

孟齊私聊:“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說話有的時候也不留情面。有一次他套路齊宣王:先問:“有個人把老婆孩子託給朋友,這叫託妻獻子。結果回來一看老婆孩子挨餓受凍了怎麼辦?”

齊宣王說:“跟那人絕交!”

孟子又問:“當官的執掌司法審判,結果連自己手底下人都管不了。您說這個該怎麼辦?”

齊宣王說:“撤職查辦!”

孟子又問:“那全國老百姓都過得不好,您說該怎麼辦呢?”

再看齊宣王,扭頭跟身邊的人開始聊天。不接人家人家話茬兒了。他也知道這話沒法接,因為按照他自己說的,他現在就應該辭職下臺了。

這就是成語“顧左右而言他”的由來。從中可以看出齊宣王招賢納士只是形式主義。他手底下人才不少,關鍵人家跟他說的話他老是不愛聽,那這些人才就算白找了。

不過有一點還是值得稱讚的,就是齊宣王不是暴君,沒因為別人懟他,他就發脾氣。這一點比現在很多人都強。

齊宣王田闢疆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民間有句老話叫“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鍾無豔和夏迎春都是齊宣王的媳婦。鍾無豔長得醜,但是有能耐,能扶保社稷,治境安民。夏迎春沒能耐,不禍國殃民就是萬幸了,但就一個優點,長得太美了。

齊宣王田闢疆

鍾無豔和夏迎春劇照

所以齊宣王國家有事他才去找鍾離娘娘。要是沒事兒,他天天去找夏迎春。這就是標準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根據《列女傳》記載鍾離春“其為人也,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yǎng)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匈,皮膚若漆。”

戰國時期鍾離春這個人,長得其醜無比。後世根據她這個特點又給她增加了幾個名字。就是“鍾離無顏”或“鍾無豔”。

齊宣王田闢疆

鍾離春圖

因為難看,所以四十歲了還沒嫁人。但她有膽有識,跑到齊宣王面前提出來要嫁給齊宣王,並且給齊宣王提意見一張嘴就跟他說“快完蛋了。”

齊宣王田闢疆


齊宣王問自己怎麼就快完了,鍾離春給他說了四個國家的現狀:

① 強敵環繞,外部局勢不安全

② 奢侈浪費,國家損耗太大

③ 不重視人才,讓有能耐的人都不敢出來當官

④ 齊宣王只懂享受,不瞭解民生疾苦,也不懂跟外國搞好關係。一點兒君王的禮儀都不遵守。

史料記載齊宣王說他“喟然長嘆”,隨後立即改正。把那些奢侈品都扔了,招兵買馬,聚草屯糧。最重要的,立鍾離春為王后。

雖然《列女傳》的記載白紙黑字很清楚,齊宣王改正錯誤很徹底。但結合其他史料《列女傳》的記載顯然是誇張了,齊宣王根本就是一個志大才疏,能聽意見卻聽不進去意見的人。

如果沒有齊宣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的精彩程度可能就得打一些折扣了。

齊宣王田闢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