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ICU的決戰時刻

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連續三天四度探訪廣東醫療隊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紀實

圖、視頻/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 湯銘明

“不要再回ICU(重症監護室)了,好不好,快點好起來回家,您家人在家裡等您呢。”經過腸梗阻手術,68歲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衛明病情好轉,並順利完成氣管拔管,3月11日下午5時30分許,他第二次從ICU轉出至普通病房。協助衛明轉運的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護士鄭慧雯雙手豎起大拇指給予他鼓勵。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病房,身著正壓頭套的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正在給患者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ICU,一個離生死最近的地方。有這樣一群醫護人員,在武漢戰“疫”的關鍵時期,堅守在這兩個世界的交叉口。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近日連續三天四度進入廣東醫療隊支援的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近距離感受這場戰“疫”的最前沿,記錄下他們拯救危重症患者,與無情的病魔搶奪生命的抗疫點滴。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3月10日下午,躺在病床上的56歲呂芳,在鎮靜劑的作用下,已經失去了意識。新冠病毒嚴重損害了呂芳的肺部功能,病床邊的一臺ECMO(俗稱“人工肺”)24小時不停歇地將她的血液從靜脈引出,然後排出二氧化碳,注入氧氣,最後在泵的推動下再回到動脈。

此時,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高元妹盯著電腦顯示屏上呂芳的胸片,緊急撥通了她孩子的電話。“我在隔離病房裡,剛給你媽媽拍了胸片,她的右側出現了氣胸,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馬上給她做一個穿刺,因為現在是急症,需要緊急做這個手術,但是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血,你能明白嗎?”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病房,身著正壓頭套的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正在工作

當得到患者家屬同意後,高元妹立即向身旁的醫護人員示意,給呂芳做胸腔穿刺引流術。

“別靠太近,相隔兩米的距離。”一旁的醫護人員提醒在場的記者。在平時,胸部穿刺手術並不難,但在新冠肺炎病房操作這個手術,對醫護人員來說卻有著極高的暴露風險。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最近距離時,他們與患者的穿刺口以釐米計。當導流管刺破患者胸腔的一瞬間,病毒將會噴射出來,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只要吸入體內,便存在感染的風險。所以,這群醫生被外界稱為“敢死隊”。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為了保護醫生安全,他們必須戴上了正壓防護頭套,這種頭套連接著一臺空氣過濾器,啟動之後,便會將空氣注入頭套之中。此時,頭套內部的壓強大於外部,可以有效防止氣溶膠的傷害。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們開始了胸部穿刺手術……有驚無險,整個手術順利完成。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嘀,嘀,嘀嘀嘀……”ICU床頭的生命體徵監測儀時而紅燈閃亮,短促且刺耳的報警聲不斷。

在協和西院二樓ICU,二十臺生命體徵監測儀組合在一起,成了隔離病房裡的生命之聲。在這裡,生命是以分鐘為單位的。

病情變化快是新冠肺炎的顯著特徵,這使得救治起來要比SARS難,生命之門留給ICU醫護人員的時間並不多。

“我們的病人是多個器官都有問題,而且(病情)變化非常快。我必須要盯著,可能這個數值這一刻還是穩定的,下一刻就不穩了。隨時要根據他自身的情況要作出去判斷,做出調整治療,才會有成功脫機拔管的機會。 ”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3月9日下午2時許,作為協和西院ICU醫療組組長之一,高元妹匆匆吃過盒飯後,立馬再次“進艙”,她負責ICU裡10位危重症患者的治療和監護。

3月10日晚上10時,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的主任醫師李春陽同樣與廣東醫療隊一起奮鬥在協和西院ICU裡,他走到32歲的何亮和30歲的陳望的病房前,看著他們躺在病床上不由控制流口水的樣子,李春陽非常難受。

“他(何亮)是腦血栓,在我們神經內科本來就是一個罕見的疾病,再綜合一個(新冠)肺炎,真的很難。這位年輕人(陳望)還有腦出血,剛做完手術。他們太年輕了,這個年紀意味著‘上有老下有小’,拯救他們就意味著拯救三代人。”李春陽坦言。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ICU裡並不只有冰冷的機器,也有著細膩的溫暖。

在病房裡,能看到許多氣管插管患者的胸口上都放置了一個充滿氧氣的無菌乳膠手套。“這個手套能抬高氣管插管的冷凝管,防止液體迴流,預防感染。”醫護人員習慣在這個手套上,用黑色的馬克筆畫上一張笑臉。

廣東省支援湖北武漢疫情防控醫療隊重症專家組領隊、廣醫附一副院長張挪富每日早交班時,強調要特別注意清醒患者的心理護理,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3月10日,ICU裡的張朔老人過生日,儘管他處於昏迷狀態,無法與外界溝通,高元妹還是給他做了喚醒,並送上了生日的祝福。“今天是你生日,你家女兒說了,祝你生日快樂,你家老伴已經出艙了,她已經回家了,她已經隔離結束了,她們回家等著你,等著你回家呢,快點好起來。你要加油。”高元妹提高了聲調,在張朔耳邊喊道。

不經意之間,ICU裡的醫患雙方之間已經成為一種戰友般難以割捨的情感。高元妹每天都要上普通病房看轉出的患者,再晚也要和患者家屬打一通電話。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病房,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工作

3月11日下午,廣醫一院重症醫學科護長黃敬燁為78歲的患者金祥吸痰,如此高風險的操作他每天早晚需要重複3-4次。

隨後,鄭慧雯把手機湊到了金祥的耳邊,患者家屬錄製好的祝福視頻循環播放著。“我們每天都想念您,您一定要堅定信心,相信醫學,相信醫生,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打敗病魔,相信奇蹟,我們一直都在您身邊。”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病房,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工作

每次孫女們的聲音在耳邊播放時,他都會眨眼和晃動頭部。就如小女孩所說,要相信奇蹟,而奇蹟也確實在ICU中不停上演。

72歲的田娟留著一頭酒紅色的頭髮,住在ICU裡的這段期間,她於2月25日插上氣管,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病情穩定後,高元妹決定拔除她的氣管插管。田娟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3月11日中午11點30分,拔管手術正式進行。廣醫二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維校跟隊友廣醫五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方向明戴上熟悉的正壓頭套,短短几秒鐘的時間,那段插入田娟氣管中20多公分長的輸氧管就被取出。取而代之的,是高流量供氧面罩。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病房,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工作

在這一刻,田娟終於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呼吸了。在手術後的十多分鐘裡,高元妹一步不離地守在她的床頭,緊盯著生命監測儀上的數據。直到那跳動的數字變得平穩,高元妹才長舒一口氣。

截至3月15日,張挪富和他帶領的廣東支援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已經工作1個半月。在這期間,他們共收治危重症患者69人,其中14人成功拔除氣管插管,17人從ICU轉入普通病房。

武汉:ICU的决战时刻

武漢協和西院二樓ICU病房,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工作

如果說能活著走出ICU,是人生最大的幸運。3月11日下午5點,陽光透過窗戶,均勻地灑在衛明的床頭,失語的他,睜著眼看著忙碌的醫護人員。管床護士徐玥月把衛明的東西都仔細收拾好,醫生方向明也穿戴好正壓頭套,準備好了急救工具,萬一在轉運過程中出現險情,他可以隨時進行搶救。

踩著陽光投影的斑駁,徐玥月、方向明、鄭慧雯推著衛明離開ICU,來到6樓的普通病房。對於ICU的醫護人員來說,此刻或許也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文中衛明、呂芳、何亮、陳望、張朔、金祥、田娟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