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呢?

用户68708500


为什么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

首先,因为上了年纪的人手里闲钱,年纪大的人,都已经退休了,手里握着退休金,自己也没多大的花销,那放在银行里利率非常的低。理财的利率相对高了些。所以呢?上了年纪的基本上把自己的钱都投在理财上。


年轻人都不买理财产品。年轻人大多都是月光族。挣了点儿钱,抽烟喝酒,上酒店,唱卡拉OK,还要交女朋友,那点工资真不够他们花的,哪来的钱买理财产品。

第二,是为了排解寂寞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退了休。而儿女都出去工作,还有大多数儿女们都不和老人在一起住!老人与人你们很少见面,于是就参加个理财来排解一下自己的寂寞。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干,增加和人交流机会!


第三,老人退了休,一下子没了工作。工作的时候,整天忙忙碌碌。现在一下子闲下来,心里反而空唠唠的,找点儿事做,通过理财获得收入,得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老年人容易被忽悠, 因为经常去银行,对他的存款是知根知底儿的。银行经理就不断的去说说服老人,和老人大谈理财的好处。被银行的洗脑,好多老人如果认真的一个理是也拉不回来!

第五,就是老年人其他的投资渠道少!股票,期货,基金,余额宝……这些他们知之甚少,也不会操做。理财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而且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定的。在国家大行里安全性比较高,容易让老年人信赖!


生活还要继续,希望总在前方,我是松高寻鹤,热爱生活,崇尚美好!让我们一起聊生活谈希望,松高寻鹤期待着您的关注!


景行说教育


为什么?因为习惯成自然!

我来个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家邻居的阿姨现在60多岁,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她每个月基本都会去银行查看钱有没有到账,但是去查账她不会通过ATM查询,每次都是去银行柜台查,时间久了银行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认识她,她也跟银行的工作人员很熟,所以非常信任银行的工作人员。

就这样,她每个月除了留足基本生活费之外,几乎把自己的积蓄都存在这个银行,有部分购买的是理财产品,部分存的是定期,加起来差不多有20万左右。

我做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士,知道钱存在银行肯定是跑不过物价的,所以多次劝她不要把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那样会贬值的,但是她总是无动于衷,而且我建议她购买余额宝或者其他产品,她也是听不进去,说我不懂装懂,还说只有钱存在银行才是最安全的,其他理财渠道都是骗人。

对于这位邻居阿姨,我也是拿他没办法,我估计她己经被那个银行的工作人员洗脑差不多了,在她看来,只有银行才是最可靠的,其他都是不靠谱。

我想目前肯定有很多人跟这个阿姨一样,他们之所以那么那么偏爱银行,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习惯,这帮老人经历的年代比较辛苦,在他们那个年代,存钱在银行是唯一的理财渠道,能获得利息就是最好的,所以他们会认为银行才是存钱的地方,其他地方不安全,这种习惯想在短期内改变是比较难的;

第二是信息缺乏,虽然现在的信息已经很发达,但是很多老人获得信息来源还是主要靠电视、报纸等传统渠道,很多人甚至都不懂上网,所以对于新兴理财产品接触的比较少,也不了解,有钱也没地方投资。

第三个是银行的洗脑,这帮老人是银行的常客,而且有点钱基本都是存在银行,银行对他们知根知底,所以会经常对他们洗脑,让他们把钱存进银行或购买理财产品;

第四个是缺乏判断,比如你说的为何很多老人喜欢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家都知道银行理财产品是不保本保息的,但是在很多来人看来,银行理财产品跟银行存款一个样,只要通过银行办理的都是存款,这个主要是他们对银行非常信任,所以有时候存款变保险了她们都不知道。

第五个是银行理财产品对于老年人确实是最好的投资渠道,虽然有很多渠道的投资收益要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但是对应的风险也很大,而这些老人存的钱基本都是养老钱,万一亏损那养老都没保障了,而钱存定期利息有太低,都不够抵消物价上涨水平,所以银行理财这种收益和风险相对较平衡的产品更适合老人投资。


贷款教授


每一代人所处的金融环境不同,造成对“钱”的处理方式、理财习惯也有所不同

现在去银行柜台买理财的大爷大妈,平均年龄至少得60岁吧?

如果倒退到上世纪80~90年代,他们大约30岁,正是家庭的中流地址,是社会上财富最集中的群体。

那个时候,“理财”这个词还没被创造出来。

当时,如果一个家庭攒了点钱,往往就是去银行存成定期存款,要么就是买国债。90年代的银行存款利率非常高,动辄可以到10%:

我是80后。小时候,父母发了工资,第二天我妈就会去银行,把一部分工资买成定期存款。我爷爷、姥爷也会把每年积攒的退休金,委托我妈买成五年期国债。

2000年之前,我国金融市场还相对不太成熟,适合家庭理财的渠道很少。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存定期、买国债,就等同于“理财”了。


2001年,我国加入WTO,在这之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才开始逐步开发理财产品。

很多人去银行存款时,在柜员的介绍下,逐渐认识了理财产品,并开始积极配置。

我记得,我家买的第一款理财产品是民生银行的,一年收益率接近9%,而且本息保障——现在,保本不保收益的银行理财,收益连余额宝都跑不赢。

于是,在存款利率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收益高、有保障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家庭理财的首选。

如今,

90年代的先生太太们,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大爷大妈,但他们当初养成的购买银行理财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这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日趋成熟,投资理财渠道越来越多,但银行理财依然是风险最低的产品,上岁数的人买了踏实,后面不用操心;

更关键的是,大爷大妈们知道,只要去银行说要买理财,就会有工作人员悉心介绍,然后帮他们挑选、填单子。大爷大妈要做的,就是存够钱、输密码就妥了。

对于大爷大妈来说,还有比买银行理财更方便、体验更好、风险更低的理财渠道吗?


金投手闲话理财


老年人偏好银行理财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上周跟以在银行的朋友聊天,朋友是理财经理,她的主要客户对象就是老年人。据她说,不止他们银行,绝大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主力军就是老年人。


我家一位亲戚60几岁,就喜欢买银行理财,家人亲戚建议他不要把钱都放在银行毕竟收益不高,可以去买房或做其他投资,被他断然拒绝。他的想法可以代表老年人这个群体的想法他们之所以喜欢去银行买理财是有原因的。

首先,按照亲戚的话说,他们年纪大了更看重钱的安全和稳定。他们那一代接触最多的并且觉得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银行,把钱放到其他任何的地方都是有风险的。年纪大了,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能把存款守住还能有点利息,对他们来说就很满足了。


其次,老年人学习能力相对弱,不懂的不碰是他们的原则。银行是实实在在,看的着摸得着的地方,去银行买理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存取方便。年纪大了,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就变弱,虽然现在买理财在手机上操作很方便,但是因为不懂他们怕错误的操作方式导致存款丢失。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还不如用他最习惯的方式去存取款。对老年人来说去附近的银行网点存钱取钱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李小白的黄金屋


现在不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买理财产品,而是大部分的定期存款储户都在向理财产品客户进行转化,买理财产品的老年人只不过是其中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那部分老年人群体!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 第一,理财产品收益更高。

定期存款相比理财产品来说,优点在于保本保息、安全性高;可提前支取、灵活性强;起存金额较低、50元即可。

但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万万不是定期存款可以与之相比的。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只有2%左右,理财产品却能达到5%—6%,相差何止一两倍!高收益的驱使下,必然会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老年储户尝试购买理财产品,而现实当中99.9%以上的理财产品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在尝到理财产品高收益高回报的甜头以后,很难再让这部分储户回头购买定期存款了。


  • 第二,理财产品安全性极高。

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前,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两种,老年人购买的绝大多数属于保本型理财,风险极低。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后,虽然国家已明确规定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银行只能发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但是鉴于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正常兑付的比例在99.9%以上,已买过理财产品的老年客户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忧虑心理,还是一如既往的购买理财,可以说老年人是比年轻人更牢靠的理财客户。


  • 第三,银行更受老年人青睐。

互联网模式下也有许许多多的理财产品,例如余额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P2P理财、基金定投以及股票投资等,这些说实话都属于理财产品。但是,因其都属于新兴事物,老年客户接触的时间比较少,他们多半和银行打了一辈子交道了,在心理上就也更信赖银行。当然,银行的安全性比互联网理财产品要高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理财产品虽好,但存在的风险性一定要清楚明白的告知老年客户。

很多老年客户虽然一直在购买理财产品,但他们并不太清楚理财产品当中存在着何种风险,而且一旦出现风险又有可能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在平时与他们交流当中,因为以前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为其发放本金和收益的,他们很可能会潜意识的认为理财产品没有风险。所以我们银行在为其提供理财服务时,一定要先告知他们在售的理财产品风险性有多大、仔细评估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推荐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为好!


奇葩财经说


我是欣奇理财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欣奇曾经在银行网点做个人客户经理,主要工作就销售理财,发放个人贷款,推销信用卡、基金等。我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包”,这其中80%以上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客户,而他们也是购买理财的主力军。

由于天天要和理财客户打交道,欣奇也得出了一些维护理财客户的心得,自然也比较了解中老年客户偏爱购买银行理财的原因。


一、中老年客户资金较为雄厚 更关注理财安全性


众所周知,银行理财和信托、券商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性。在“理财净值化”改革之前,银行销售的主力是保本型理财,收益都在5%-6%之间,尽管在当时收益也不算最高,但是却大大受中老年客户的欢迎,这批客户经过20多年的职业积累,普遍拥有50万以上的可支配理财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是为小孩子读书、医疗开销、退休自用等所做的储备,尽管短时间内用不到,但务必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因此,银行的保本型理财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二、有专属的客户经理维护 银行理财购买更放心


尽管当前支付宝等为代表的代销理财收益较高,但中老年客户普遍不愿意购买,因为网上购买“看不见 摸不着”,而银行有固定的网点、熟悉的客户经理,每次理财到期也会有客户经理进行通知,还有很多小礼品可以拿,因此他们也乐得几个月跑一次银行网点购买理财。


三、基础业绩需要 中老年理财客户受重视度高


银行是盈利性机构,自然需要大量资金雄厚的客户存入资金获取收益,其中的中坚力量就是中老年理财客户。故银行对于他们的维护是相当到位的,除了基本的理财到期提醒、转售等服务,还会额外通知其参与银行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活动,赠送纪念品。同时,在多次的理财销售中,中老年客户也与客户经理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业务关系,很多客户渐渐就成为了客户经理的朋友,还介绍了很多亲朋好友来网点购买理财。

如此良性循环下,银行自然更有动力去服务好这批客户,大力宣传银行理财的优点。久而久之下,中老年客户就把购买银行理财作为了投资增值的首选了。



欣奇理财师


之前在银行(信用社)做大堂经理,我们买理财的主要是中老年人。根据我的观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风险低。银行在中老年人还是安全有保障的标志,在银行销售的产品,大家都比较放心。同时本身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也是比较低。

2.收益较高,银行理财一般4-6%的年化收益,相比银行定期存款还是要高很多的。

3.买卖比较方便简单,没有什么技巧。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去银行挺麻烦的,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多的就是时间,去银行柜台,柜员就会帮忙操作,他们只要签字就行。

4.中老年人的投资渠道有限,以定期、国债为主,定期利率不高;国债时间长难买,收益一般。理财产品比较起来更有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说,很难找到其他收益更高又风险低的产品了。

还有一点特别的,我原先在的信用社,网点多,中老年的群众基础比较广泛,他们很多人大半辈子的钱,都存在信用社,对信用社天然的信任。再者我们之前的理财产品都能保本收益。所以我们行出的理财产品很受周边的中老年欢迎。


自由在左


我就我身边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老年人为什么喜欢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一、因为他们不知道别的理财产品了或者说他们没有接受别的理财产品。

这个原因被我列在首位是有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情况,本来钱都是投在银行的,后来知道了p2p,结果在里面投了很多钱,所幸的是没有亏钱。

我们都说老年人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弱,比如说电脑、手机等,但我们还有一个情况必须要承认,那就是他们一旦接受了一项事物,尤其是新鲜事物,就很难把他们拉回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被骗的原因了,很多人被骗钱还不知道,家人怎么劝都没用,现在的老年人之所以还在用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接受别的理财产品,根本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说他们风险意识怎么样,相反他们很少有风险意识,判断事物大多从他们的经验来看。

二、银行业务员推销的结果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我认为银行业务员推销也是一方面原因,老年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因为他们要把钱存在银行,至于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银行业务员给他们推销的结果,大多数的说辞就是保本保收益比存定期收益高,还有银行保障,所以老年人才买的。他们很少知道现在银行都有破产机制了、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得在保本保收益了,这些银行业务员很少跟老年人讲,因为银行几乎不会破产、收益肯定会有只是高低问题,所以老年人很快就接受了银行理财产品,并且愿意花钱去买。

以上就是我认为老年人喜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原因,老年人去银行办业务,推销员给他们介绍理财产品并给出承诺,久而久之老年年接受了银行理财产品,就会大量购买。


出海抓鱼潜水摸虾


年纪稍大些的投资者是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原因:1、风险系数较低;2、对于高风险投资已经无力承受;3、保本保息、稳赚不赔才是硬道理;4、金额数量较大,能够创收保持收入就好,不再奢望能够“一夜暴富”,5、重要的是安全系数高。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能够拿去理财的钱基本可以占到自身财富的70%以上,为了并不是能够“一夜暴富”而是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平衡收益、支出。对于高风险来讲已经不适应,可以说如果像年轻人一样在股市中亏损70%,他们就极少有翻本的概率了,所以保本保息才是最为重要的。

生活成本的下降对于利息的要求也是降低,一般理财产品可以在银行直接购买,就算遇到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询问大堂经理或者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一般较好,并且能够当面讲清楚。当然,理财年化利率一般在4%以上,如果理财金额有50万元,一年就有2万元的利息收入,对于老年人来讲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收益,可以说生活费用的支出完全就可以平掉,如果有更好的生活要求,利用养老保险的福利完全可以提高。

所以说,目标不一样才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重要因素。

我是:炒股哥说,欢迎关注!不做模凌两可的分析,给你最直接的观点!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推荐!

点个赞,金钱满贯!关个注,大事不误,最新观点全抓住!分个享,转个发,留言与作者讨个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厚金说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发现老年人喜欢理财,但很多老年人理财被骗!这是为什么呢?

1.老年人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靠谱安全,收益又比较高。所以就心动了,把钱投了银行的理财产品。

2.老年人一般都很有钱,有退休金和巨额存款,他们不像年轻人会玩微信和支付宝,他们还是老思想,把钱存到银行里!如果他们懂得其他投资理财的方式,他们也许就不会如此热衷于把钱存到银行里了!

3.既然其他新的投资理财方式,老人们不懂,自然就会懒得去了解。他们为了省心,就干脆把钱都存银行,买了理财产品啊!

4.2018年以来,很多私人搞的投资理财跑路了,很多老人的养老金和存款被席卷一空,老人们顿时懵了!有的老人被气死,有的想不开,自杀身亡!老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看来钱还是只能存在国有银行里面!国有银行有政府背书,不会出问题啊。

这私人搞的理财项目,信用最差,随时随地可能跑路,投资人立马血本无归,投诉无门,维权很难!只要是卷入了非法集资,钱基本上就打了水漂了,追不回来了!

于是,资金开始又回到了国有银行体系!老人们纷纷把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