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你最不能忍受哪種房屋維權事件?

買房對於廣大購房者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濟南買一套房子動輒百萬元以上,對於大宗商品的房子而言,如何上車是慎之又慎的事情。但在購房過程中存在多個環節,一旦某一階段出現問題,對於購房者來說則權益就要受到損害。


樓市“3•15”|調查:你最不能忍受哪種房屋維權事件?


自2019年以來,濟南房地產市場上很多項目都充滿了維權事件。在當前市場環境中,開發商拿地去化速度加快,在高週轉的運作下,房屋質量備受質疑,維權事件的不斷髮酵為購房者帶來諸多困擾。


又是一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房地產網濟南發起線上調查,為購房者提供網絡媒體發聲渠道,反映購房者最真實的聲音,共建誠信“3•15”。眾所周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個全民打假、維權的時機,面對社會上頻發的消費糾紛,樓市“3•15”的維權更是層出不窮。


調查顯示6成購房者曾遭遇購房糾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濟南有6成的購房者曾經在房地產消費中遇到過糾紛,這些糾紛涉及在買賣房屋過程、物業管理、裝修以及辦理貸款等多個環節中。在購買新房過程中,有24%的受訪者認為虛假宣傳廣告是造成糾紛的第一要素。同時,18%的認為房屋質量問題也是維權中的難點。此外,開發商的承諾不兌現、存在霸王條款的合同陷阱、延期交房、規劃變更等因素也是造成買賣房屋過程中維權事件的因素。


在這些維權事件中,60%的受訪者認為樓盤宣傳中普遍存在虛假成分,尤其涉及後期教育配套、規劃設計等方面。根據調查,在濟南房地產市場中不僅新房買賣中有諸多糾紛,二手房市場上也因業主隱瞞房屋缺陷、隨意提高房價、逾期不辦理過戶等行為產生矛盾,同時還因中介收費不合理、服務不到位以及虛假中介騙取費用等因素有過維權行為。


物業管理成為“3•15”維權的新重點


遇到糾紛後,根據受訪者意見,有43%的人會選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此外,業主選擇自己直接與開發商交涉和向媒體投訴曝光各佔29%。為了避免糾紛,有6成的受訪者會選擇信譽好的品牌開發商,同時,購房者還表示將會仔細諮詢朋友或專家的意見,學習專業的購房知識,這樣才能在購房過程中加倍小心,避免購房糾紛。


今年受疫情影響,“3•15”樓市維權更是將物業管理水平發展為檢驗開發商品質的一塊試金石。疫情當下,濟南多個項目的物業公司,如萬科物業、龍湖物業、碧桂園物業、綠城物業、睿海物業、西城物業等多家物業公司展現了突出的抗疫水準。不僅在社區的公共區域進行定期消毒和清潔,還每天為業主提供蔬果派送服務,通過這些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好的物業,不僅具有快速應變、組織防控的能力,還為行業樹立了標杆,促進各房企物業服務質量的提升。好的房子,不僅能具有舒適度高的居住體驗,還有完善的設施配套,促進房企產品的良序發展。好的品牌,不僅能提供優質的產品,還可以肩負起社會責任,展現企業擔當。樓市“3•15”不僅是檢驗房企品牌力,篩選好產品、好物業的關鍵節點,更是見證行業標杆力量的重要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