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洞,位於五臺山棲(qī)賢谷。從大石線銀海山莊對面的石橋過清水河,沿著道路前行,右轉為南山寺,不轉彎沿著道路繼續前行,約1公里,可到觀音洞。觀音洞往裡,還有地藏洞、普賢洞、文殊洞等。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洞位置示意圖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洞往裡,還有地藏洞、普賢洞和文殊洞

觀音洞所在的山叫貢布山,寺又名棲賢寺,古稱古賢寺,是五臺山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寺廟為上下兩院,上院建在半山腰的懸崖峭壁之中,下院建於山腳河畔平地。佔地面積約2016平方米,殿堂房屋共40餘間。觀音洞位於上院,傳說觀音洞是觀音菩薩顯化的地方,故因洞建寺。明代鎮澄《清涼山志》卷二“五峰靈蹟 ”之“觀音洞”條載:“棲賢谷口巖畔,洞有滴泉,味甘。”遊人視之為“聖水”。

下院為一四合院,進入寺門,正面為大雄寶殿,除此之外,四面均有房屋圍護,頗為規整。大雄寶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重簷歇山頂,四出廊。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洞衛星圖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洞下院頗為規整

穿過大雄寶殿,有石階通道,石階陡峭,共有398級臺階,曲折迂迴,絕壁如立,攀登起來稍覺險峻。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通道中段,向外凸起的巨巖上建有六角亭,玲瓏可愛,稱之為“觀音亭”,又名“飛來亭”。簷下橫枋上繪“觀音救苦”三畫,表現的是觀音菩薩顯現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獸威脅的凡人。

中段傍巖壁築七間殿堂,曰“香積佛殿”。從小門入內,牆壁與石壁之間寬不足1米。中間一段牆壁上畫有十八羅漢,六位一組,均呈日常生活狀,富有世俗情趣。相傳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觀音洞的六年中,曾有三年閉關於此。這裡也是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坐靜所。十三世達賴喇嘛法名土登嘉措,拉薩東南部達布地區郎敦村人,生於1876年5月5日,1879年6月13日坐床,1933年12月17日圓寂於拉薩。1908年進京時,因聽說五臺山觀音洞是六世喇嘛避難之處,曾取道五臺山,到觀音洞朝聖。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此外,石階沿途還有長壽殿、五爺殿等新建的殿宇。尤為奇特的是五爺殿,殿內供泥塑五爺,高約1米。五爺供奉於觀音洞頗為特別,五爺在五臺山是有求必應的神靈,據說他得到菩薩果位後,專程到觀音洞參禪修煉,成為了觀音菩薩的一脅侍。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石階雲梯盡頭,便是觀音洞。相傳,這裡是觀音菩薩曾經顯聖過的地方,所以洞前建殿。

觀音殿依山崖而建,三開間,殿內主像為八臂十一面觀音,頭上有頭,最上面的頭部沿額鬢又排有小頭型,故稱“十一面”,面部著白、紅、綠、藍等色,表示種種應化的法像,並可拯救十一種人間的最大疾苦和災難。觀音的兩側為八大菩薩,並有唐卡懸掛正中。唐卡上左面繪西方極樂世界,右面為四觀音,中間是觀音菩薩。兩側還供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和黃教祖師宗喀巴。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殿的背後便是著名的觀音洞。“觀音洞”是自然生長的兩孔洞穴,深嵌在巖壁之中,東面的洞穴又小又低,僅可容一尊佛趺坐。據說,這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此避難時的靜坐之洞。如今的這個洞穴已被寺廟師父們用門窗阻隔保護起來,我們雖看不出當年那位活佛在此靜坐的半點痕跡,但這個天然的神奇巖洞,卻仍然以鮮活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明朝時,宗喀巴創立了藏傳佛教的新教派格魯派,俗稱黃教。宗喀巴圓寂後,他的徒弟們繼承其衣缽,逐漸演變為達賴與班禪兩套活佛系統。據說達賴和班禪世世轉生。從一世達賴到四世達賴,並不是以“達賴喇嘛”稱呼。1653年,順治皇帝冊封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dá)喇達賴喇嘛”,並授予金冊和金印,以後 ,“達賴喇嘛”這個名號才正式確定下來。

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死於公元1682年,按黃教的嗣續法,倉央嘉措應是他的接班人,可是當時的藏王桑結,偏偏秘不發喪,繼續偽傳五世達賴的命令,任意孤行。直到1697年,康熙皇帝責問時,才立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當年他只有十四歲。倉央嘉措二十一、二歲時 ,已是一位頗有才華的詩人了,一方面由於他經常出入拉薩市的酒家,另一方面,他寫的詩多為愛情題材。因此,西藏那些大農主們對他很反感,拉藏汗殺掉第巴(達賴系統的總管)桑結嘉錯,並派人赴北京向康熙皇帝奏報新立的倉央嘉措不是真達賴靈童,平日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請予“廢立”。康熙帝命侍郎赫壽等人來藏進行“安撫”,並敕封拉藏汗為“翊法恭順汗”,賜金印一顆。倉央嘉措“詔執獻京師”。1706年,倉央嘉措被“解送”北京,據說行至青海逝世,時年24歲。關於倉央嘉措的下落,歷來說法不一。

另一說法是倉央嘉措被迫到五臺山避難。就居住在觀音洞,當時觀音洞無任何建築,倉央嘉措在觀音洞建造一座觀音殿以後,這裡才有了建築。殿前那棵高大的樹,據說為倉央嘉措手植。

在觀音洞的同一崖壁上,西面的洞穴口小洞大,積水一潭,水色如銀,清冽甘甜,這就是信眾們所說的“聖水”,佛教徒認為飲此水能夠“消災免難”。每當遊人來此,觀音洞的喇嘛師父總要為你舀一瓢清泉,讓你盡興而飲。

正是因為傳說觀音洞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避難處,也是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靜坐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臺山,觀音洞是必到之地。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觀音洞歷史沿革:

觀音洞據說始建於明代,沒有任何資料可尋。

康熙四十六年(1701),第巴桑結嘉錯為拉藏汗執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隨著被黜,解送赴京。關於倉央嘉措的下落,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沒有死,後到達五臺山。牙含章在《達賴喇嘛傳》中說:“據藏文十三世達賴傳所載,十三世達賴到五臺山朝佛時,曾親自參觀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靜休的寺廟。”據此來看,六世達賴送到內地後,清帝即將他軟禁在五臺山,後來死在這裡,可能性很大。“觀音洞”就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可能觀音洞也就是從此開始,才真正逐漸建寺的。

光緒十四年(1908),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進京陛見清德宗時,於正月十八日來到五臺山,受到五臺縣官、五臺山扎薩克大喇嘛和全山僧眾的歡迎。《西藏文史資料選輯》輯錄了此場景,十三世達賴“在五臺縣官和十五個寺院的歡迎站班和僧侶儀仗隊的歡迎下,下榻五臺山扎薩克的歡迎蓬裡,隨受接扎薩和拉基等人進獻的三佛田,後在五臺山各寺院和五臺山扎薩克的歡迎下,下榻於菩薩寢宮。”二月十七日,離開五臺山。期間,“曾親自參觀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靜休的寺廟”,因此,觀音洞又予以修葺。

1984年,政府撥款對觀音洞進行了維修。復原僧舍11間、亭臺1座,維修僧舍3間,砌圍牆50米,整修石條踏步170米,砌洪壩1200立方米。

1996年,益西法師來到觀音洞,在益西法師主持下,觀音洞重修了三座大殿,維修了齋堂,鑄造了香爐,補塑了佛像,邀請了著名藏族畫家花丹扎西繪製了大幅唐卡,使觀音洞恢復成今日模樣。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這裡是六世達賴在五臺山的避難之所,藏族信眾到了五臺山必去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