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金融戰:怎樣用錢玩死對手

宋朝之弱,一直是被中國人所詬病,強漢盛唐弱宋也如固定的模板一樣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內心之中。

宋朝自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至宋懷宗趙昺跳崖身亡,貫穿宋朝三百多年曆史的一件事就是賠款,賠款按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怎麼也不算好事,畢竟是被逼的,但是宋朝卻用賠款這種有辱國體之事將兩個對手帝國——遼和金生生的給拖垮了。

眾所眾知,宋朝從建國伊始就一直希望能夠收復北部領土,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宋朝還可以主動出擊,但是到宋朝後來的皇帝,也可能是安逸的日子過慣了吧,雖有零星的幾次北伐,都沒有什麼大的舉動,再加上宋朝一直崇尚“崇文抑武”的政策,隨著時間的流逝,宋朝的軍力越發的疲弱,再也無力與北方的國家對抗了。


宋朝的金融戰:怎樣用錢玩死對手


到宋真宗時期,宋軍與遼軍在澶州兵鋒相交,無奈之下宋真宗簽下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其文大致如下:

一、宋遼結為兄弟之好

二、宋向遼賠款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

三、雙方邊境互通有無,自由買賣

這第一條暫且不論,無非就是為了證明這份合約都是自願的而說的一些場面話,從第二條開始,我們可以看一看,宋要向遼賠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這看起來不是一個小的數目,但是我們把他和當時宋朝的國力相比之下,這完全就是九牛一毛,而且以前宋朝還要至少拿出收入的一半來當做抵擋遼軍的軍費,所以說這筆生意宋朝其實並不算虧,只是面子上不好看,畢竟是城下之盟。

要說最精華的還要是第三條,可能宋真宗也沒有想到對他來說最不值一提的一條會幫宋朝連續滅掉兩個大帝國,為什麼一個簡簡單單的開放市場,互通有無,自由買賣就會產生那麼嚴重的後果呢?其實舉一個例子就會明白,在清朝末期為什麼外國殖民者一直要求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其實就是因為貿易逆差,各國的錢都在往清政府流,產此以往就會導致各國越來越窮,各國為了將這些錢迴流回來,就用鴉片作為商品等於是與民間交易將錢又掙了回去。


宋朝的金融戰:怎樣用錢玩死對手


但是一千多年前人們哪有這些思想,遼國也只想著賠完款就趕緊撤了,根本沒想其他的。遼國地處北部,生存艱難,百姓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資,恰巧的是宋朝物產豐富,能提供這些東西,就這樣開放市場之後,遼國百姓的錢都用來買生活物資了,等到生活好點了,又瞧上了茶葉、絲綢、瓷器這些東西,而遼國呢?只有馬是最值錢的,但是為了避免宋朝買馬組建騎兵,所以遼國統治者一直都不願意賣給宋朝馬匹,導致的結果就是遼國財政一直處於貿易逆差,就這樣宋朝賠著錢,遼國花著錢,而且遼國花的錢要遠遠的大於宋國賠的錢,這種行為慢慢地掏空了遼國的財政。

這種開放市場的行為完全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行為,因為縱使當時有人看出了這條盟約的不妥,也沒辦法拒絕,為什麼呢?這是由各國的國情決定的,遼國都是由遊牧民族發展而來,生產工具少,生產資料匱乏,但是宋朝最不缺這些東西,所以造成了遼國子民想過上安穩的日子,就要同宋國做交換,而到了後期,遼國子民過上了安穩日子了,又開始“飽暖思淫慾”了,又想過享受的日子了,這又正好撞在了宋朝的槍口上,宋朝的茶葉、絲綢、瓷器又開始大賣了,導致遼國與宋國的貿易中遼國一直處於劣勢地位。

當然了宋朝這種金融戰完全就是“無心插柳”,但是造成的結果卻是空前的,它不但使得遼國財政越來越匱乏,而且奢靡之物的盛行,遼國人迅速腐化,再也沒有去征戰的野心了,最終敗在了與他們出身相同的女真的手下,而女真不過是又完成了一次循環,倒在了蒙古鐵騎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