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稿酬賬:歸還舊賬,救濟百姓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個傳統文化在毛澤東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凡是資助過他革命活動的朋友,毛澤東都會用稿酬“雪中送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用稿酬償還當年章士釗資助赴法勤工儉學的2萬銀元。據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一書記載:毛澤東曾對章士釗說:“共產黨不會忘記為她做過好事的愛國人士。當初你支援留法勤工儉學的那筆款兩萬元,是我經手借的,一部分給了去歐洲的同志,一部分帶回湖南開展革命活動。”毛澤東又詼諧地說:“現在有稿費可以還債了。”

毛澤東的稿酬賬:歸還舊賬,救濟百姓

毛澤東與章士釗

這2萬元其實也是章士釗當年“在上海各界名流中募集來的”,毛澤東還款的真實目的是接濟章士釗的生活,因為當時我國經濟處於困難時期。《毛澤東三十一年還舊國》一書詳細記載了還款的日期和金額:“從1963年開始,每年正月初二,他必定派秘書從自己的稿費中拿出2 000元,給章士釗送去,作為生活補助,章士釗想推也推不掉。”整整還了10年,還清了2萬元舊賬。1973年春節過後不久,毛澤東又認真地向章含之提出:“從今年開始還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應該多少。就這樣還下去,行老只要健在,這個利息是要還下去的。”從中足見毛澤東的厚道和大度。

毛澤東用稿酬接濟的另一個群體就是他身邊的衛士和工作人員,這個群體也屬於百姓之列,只要誰家中有困難,毛澤東都會慷慨解囊予以接濟,幫他們及家人度過難關——這個群體實屬“近水樓臺先得月”。

毛澤東的稿酬賬:歸還舊賬,救濟百姓

毛澤東與吳連登(右)

吳連登在《懷念毛主席》一文記載:“有一年,我家裡出了一件事,我侄子玩火把家裡的草房給燒了。我很著急,把自己的一點積蓄拿出來,準備寄回去。這消息不知道是誰告訴了主席,主席叫周福明來找我,他對我說:‘主席知道你家裡出了事,有困難,特意叫我給你拿來了300元,叫家裡把房子修起來。’”

司機朱德魁生病後,毛澤東一直關心他的病情,並多次慷慨解囊接濟他。朱德魁《我為毛主席開車》一文詳細記載了這個接濟過程:“當他老人家得知我的病情後,立刻派護士長吳旭君和保健醫生來醫院看我,並向我轉達了主席的安慰和鼓勵……又將主席讓他們帶來的三百元錢交給我,讓我增加些營養。在當時,我上有老,下有小,月工資不太高,三百元可是個不小的數目……把我接出來後,主席又建議讓我去杭州、山東、上海等地療養。並指示,如果我拿不出錢的話,組織也不方便,他老人家願意提供他的稿費,給我療養……1972年元旦後,吳旭君來到我這裡,向我轉達了主席的問候和鼓勵,又給我帶來了300元錢。”

只要得知衛士有困難,毛澤東都會慷慨解囊,甚至還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據李家驥、楊慶旺在《毛主席和他的衛士封耀松》一文記載:(田雲毓)接到家裡電報:“母病重速歸”。當時主席身邊人手少,不夠用,可是聽到這個消息,仍然命秘書從他稿費裡支一筆錢,幫助小田回家探母。小田回到家裡一看,母親紅光滿面幹活幹得正歡騰。一問,原來是想兒子拍了假電報。主席聽到實情後,不但不批評反而感慨萬千:“兒行千里母擔憂啊。這回你們該懂了吧?所以說,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

在紅牆之內,毛澤東跟衛士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還長,所以那親情就跟肉一樣都長到一起了。有的衛士已經離開主席身邊了,家裡有了困難,毛澤東得知後也會主動接濟。據《毛澤東生活檔案》記載:“李銀橋離開毛澤東去天津工作後,1964年夏天他去北京看望毛澤東。在談話中毛澤東瞭解到李的家鄉遭了災,便吩咐秘書從自己的稿費中付給1000元幫助李銀橋。”

毛澤東的稿酬賬:歸還舊賬,救濟百姓

毛澤東和李銀橋

不僅僅是老友、世交、韶山的親友或身邊的衛士和工作人員,毛澤東只要聽說誰有困難,都會用稿酬接濟一把。蔣英在《毛主席的故事》中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50年代初,我父母住在西城毛家灣2號一個小四合院裡,院裡共住著4戶人家,我父母及弟弟一家住在北屋,東屋住著一個黃包車伕——宋師傅。宋是家中惟一勞動力,依靠拉黃包車的微薄收入養活在農村的老婆和孩子。有一天,我下班後去看望父母,他們告訴我老宋得了急性肺病,發燒吐血,沒錢治病,情緒很不好,還有輕生的念頭。我感到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馬上到那間又黑又破的小屋看望他,先安慰了他幾句,急忙讓我弟弟送他到醫院治療。我很晚才回到中南海自己家中。這時毛主席正在我家與葉子龍談工作,見我進門,毛主席問我:‘小蔣,你為什麼這樣晚才回家?’我說:‘主席,我碰到一件難辦的事情……’我把宋師傅的病情及困難述說了一遍,主席聽後心情很沉重,對我說:‘你做得對。你們都是供給制,沒有錢。救人要緊,子龍,從我稿費裡取些錢,讓小蔣給宋師傅解燃眉之急吧。’第二天,我拿著毛主席給的100元錢到醫院看望老宋,告訴他這錢是組織上給他治病的,讓他安心養病。老宋聽後非常感動,一再讓我轉達對共產黨的感謝。半年後,老宋去世,他的妻子和兩個不到10歲的兒子無依無靠,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和子龍商量後將這個情況向毛主席作了彙報,毛主席再次從他的稿費中取出300元作為老宋家屬的撫卹金。”

這個故事再次證實毛澤東稿酬賬支出的方向是老百姓,他接濟的百姓又何止百家。

參考文獻:

[1]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6.

[2]蘇峰、熊根琪.毛澤東三十一年還舊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3]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生活檔案【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12.

[4]李敏、高風、葉利亞主編.真實的毛澤東【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4.


網編:宋瑩

監製:方丹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