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找到高频模块,重新组合知识

如果把我们所知的一切倒空,我们还能理解这个世界吗?可就算是我们什么都没倒,就能理解这个世界了吗?要知道,未知总是比已知要多。如果守住我们的已知,便是通过一个已知的框架去看世界;而如果把框架扔掉,是不是看到的世界会更大呢?

——采铜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是一本拓展你思维的书籍。比起一般教人思考的书来说,它探讨的方面更加复杂: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思考,而只有不断升级自己的模块组合,才会让精进者臻于至善。

采铜曾经说,这本书是一种偏执的产物。他怀疑自己的脑子得了一种“怪病”:天真的以为复杂的事物背后总有简单的道理。

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我们惯常用一套逻辑去分析事情,觉得万事万物的逻辑框架的经验主义,到底是自我思维的约束,还是阻碍思考的套子。

这本书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循序渐进的带领你进行思考,解开现象背后的种种逻辑,在看得见的地方,思考看不见的背后,隐藏的种种真理。

今天我就以写作结构来分析,在每一层模块升级的背后,探讨下影响我们思考的真相。再以“心智进化”的逐步升级来解读《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找出高频模块,重新组合知识。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找到高频模块,重新组合知识


1、【掌握观察之道,潜入知识深海】: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观察”世界,但是经他解读才明白,我只是简单的在“看”。

“观察”意味着切换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东西,不同的视角能看到不同的信息,多元的视角就意味着多元的启发。

我明白对于日常熟悉的事物,观看方式是僵化的,比如胶水只能用来粘东西,筷子只能用来吃饭,笔只能用来写字,肥皂只能用来清洁。

铅笔是从小就常用的物件,我从来没有观察过它的结构,不明白木材壳子、石墨加黏土的平衡,墨芯与木杆配合默契,一黑一白,一软一硬。

观察需要一个典型的过程:先是细致的观察,然后找到某一个关键性的线索,再反向推导出隐含的原理、结构和过程。

我发现自己对于日常事物的观察如此粗糙,没有耐心探索隐藏的信息。当你的观察角度改变和深入,才可以把线索连接起来,在头脑中构想各种可能性。

我们习惯了用“概念”去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

怎么解决这个困局:

一、每次作一意求之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在某一个瞬间能同时处理的信息数量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并行”处理太多的东西,我们只能一个个的来。

我们观察的视角就是选择一种信息过滤的方式。在当下的社会里,信息如同爆炸似的塞进我们的脑子,来不及过滤和吸收,每天都会充斥满满。结果越来越焦虑,脑子里填满了垃圾。

而你需要明确的是,你如果只是不加过滤的吸收,可能就永远也记不住,看似花了不少时间,却什么也没学到,只是荒废了光阴。

每次选择一个视角,把焦点无关的信息屏蔽掉。在没有无关信息干扰以后,你就可以专注地观察、分析、整理焦点之上的信息。

二、信息多方合拢,人事考虑周全

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太多,现在的每个软件都在给予你信息,不管是微博、微信,还是抖音、快手,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当你不自觉的打开,在当下会觉得收获很多,收藏起来待用,就永远也不会再打开,也产生不了任何提升作用。

就像铅笔这种我们很熟悉的物品,你可以去读铅笔背后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又与设计、审美、创意等相关联。

如果不通过“铅笔”这个媒介,是不会把这么多学科的东西整合在一起。通过“铅笔”这个桥梁,我们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小范围”融合。

我们还要学会如何“读人”,我们的主要障碍是“刻板印象”。比方“80后”“90后”这样的称谓,我们会通过年代来概念化,其实每个年代的人都不相同。

比方说“女博士”“女司机”这种称谓被赋予某种歧视的含义,“富二代”暗含一种“纨绔子弟”的意思,但“富二代”也有勤勉精进的人。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找到高频模块,重新组合知识


2、【找出知识背后的“隐藏知识”】:建立自己的层次结构,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

凡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都不是隐藏知识;

凡是在学校里讲授的知识都不是隐藏知识;

凡是能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知识都不是隐藏知识。

什么是“隐藏知识”呢,就是无法用公开渠道获取,而是在实践中获取,独家拥有的知识。

就像全国连锁的黄焖鸡米饭,分配给每个门店的配方都是一样。酱汁打开调好米饭,味道独特而美味。但是每个门店也不知道打包好的料包里,“配方”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隐藏知识,是全国连锁的独家秘方。它封装的不光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知识。餐饮品牌赚的也不是酱汁的钱,而是知识的钱。

隐藏知识来自实践,任何领悟或者知识体系之内,都包含可见的知识,也包含不可见的知识,我们要掌握这两类知识,也要创造出自己的隐藏知识。

接下来我们就要建立自己的层次了,不要把观察的视角停留在同一层,不光有底层、顶层,还有中间层次。

高手的一个特征是,他能比普通人看到更多的层次,并且在不同的层次之间穿梭。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喜欢按照自己的心情挑选书籍,今天读一本心理学领域的,明天又读一本悬疑类的,读完没有任何的系统性。

采铜说读书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一本书”这样的系统,还要把眼光放在“一系列书”这样的超系统。读书不是随便拿起一本书就成,而是要思考怎么搭建一个合理的“阅读超系统”。

这就需要找同一个作者的多部作品甚至全部作品来读,单独一本书是无法达到所有书的深度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一个领域的深度阅读,或者说一个系列的主题阅读。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找到高频模块,重新组合知识


3、【挑选你的模块,进行模块升级】:学会在系统中找到“高频模块”,优化自己的组合。

什么是高频模块呢?

他们在一个系统中处于中间层次,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串联起位于底层的基础元素;另一方面,它们自身作为有用的模块参与更复杂组合的构建。

就好比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方法,你一直死记硬背单词的话,可能只是堆砌了词汇量,但是不知道这些词该怎么用。

如果你开始背诵一段句子,先背比较简单的句子,接着背诵复杂的句子。而你只需要把新的单词填充或者替换进去,就可以快速的学会怎么用。接着你去看一些美剧或者看英文原版书籍,就会更快的掌握英语。

这里面就涉及了高频模块,那就是你去背诵的句子其中的语法逻辑。如果你熟练掌握之后,就会更加触类旁通的组合起来。

知识跟知识之间的联结才是有价值的,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结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和问题之间的联结才是有价值的。知识一定要和别的东西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够称之为有用的知识。

就像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你即使把想要学习的句子都摘抄到了本子上,它也只是死的知识。你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这些知识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寓言去重新组合,才能够达到可以用的地步。而你在想要深挖的领域一直去积累,就可以找到能够对你有用的模块,也就是高频模块。

当这些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级,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不管是你用于写作方面,还是增加你的格局方面,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碎片化的知识是无用的,你需要用知识的组合去牵引对知识的学习。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找到高频模块,重新组合知识


4、【如何找到自己的高频模块】: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寻找,才能够找到自己的高频模块

我们需要从简单的方法做起,去研究一些物体,一些已经优秀、成熟的东西,把整体拆解,找出模块,发现高频模块。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女士,最开始在贵阳开了一家简陋的凉粉店,然后做了麻辣酱来拌凉粉。结果发现顾客对麻辣酱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凉粉本身。于是她潜心研究好几年,不断改良麻辣酱的做法,最后做出口味无敌的老干妈麻辣酱。

找出高频模块需要让自己沉浸在大量的范例里,在范例中寻找重复的子结构。

当阅历达到一定量级之后,自然而然摸索出关键模块。

就像老干妈麻辣酱,她在选择辣椒、猪肉或者配料的时候,都会通过不断地尝试得到想要的组合。

我们日常的时候,经常浏览的网站,经常关注的公众号,经常使用的PPT模板,都是我们找到自己高频模块的机会。通过组合和替换,我们也可以获得更高级的模块。

我们可以观察一天中的每件事,每天做甚至一天中反复做,就是自己的高频模块。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和分析自己的高频模块,看看是不是有价值和能够得以提升自己。

就像你想要学习写作,就每天空出两个小时不断地向大师去学习,去模仿去观察去实践,在不断地磨练中一步步去提高。几年下来就会,成果就会非常显著。这就是你的高模块,你每天花实践进行升级就可以了,坚持下去就会找到你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